- +1
邬达克在上海的梦乐园
原创 Ann Lin More城读

1918年,一位出生于斯洛伐克的青年来到上海,在美国建筑师克利开设的洋行工作。7年时间,他和克利合作设计了诺曼底公寓,美国总会等一系列建筑群,在上海开始了他的建筑梦。
1925年,他开辟新路,独自前行,并迎来了属于他的全盛时期,其建筑作品中独树一帜的风格,一度引来众人的关注,大到建筑界的行业翘楚,前来悉心研究;小到采购蔬果回家烧饭的婆婆,总想在路边多看上两眼,都也觉得耳目一新,惹人注目。

01
建筑师的梦想花园
邬达克自宅

典型的英国乡村风格,露明木结构,老虎窗屋顶,高耸的烟囱。有人说,这座住宅的设计风格灵感,来自于邬达克的挚爱,也就是她的妻子吉塞拉。
吉塞拉的母亲来自于一个传统的英国贵族家庭,因此也将许多的文化痕迹,留在了吉塞拉的身上。

不过我曾听人说,这里也有可能是邬达克在竣工之后买下的基地,他在此间融入了个人风格与灵感,才成就出如今的新风格建筑。
在这座建筑的南面,藏着一个很大的私人花园,邬达克的三个子女,都曾在这里嬉闹玩耍,享受着草长莺飞的童年时光。



如今这里的底层已成为“邬达克纪念室”,来者观赏,细嚼品味,都能感受到邬达克对于建筑事业的执着,对于家庭的热爱,他的精神和留下的痕迹,都将是这个城市中永恒的存在罢。
02
“永不过时”的绿房子
吴同文住宅

吴同文住宅有四层楼高,1700多平米。大小客厅、书房、卧室、日光室、箱子间,应有尽有;宴会厅、舞厅、酒吧间、花鸟房,一幢皆备。
这里有流线型极佳的盘旋楼梯、高级铸铜的扶手,和纹理流畅的大理石地板,实在是一座令人赞叹的私人住宅,难怪邬达克当时能拍着胸脯和吴同文保证,“这个建筑就算再过100年也不会过时!” 果不其然。
因为整栋建筑的外立面都贴满了绿色的面砖,所以在上海人的嘴里,它还被唤作“绿房子”。这里也藏着一段故事,听说吴先生曾是旧上海著名的颜料商,因军绿色颜料致富,因此视绿色为幸运色,所以他爱极了这“绿房子”,就连生命的尾声,都是在这里奏响的。

在房子的东南角,有着贯穿四层的圆形阳光房,尤其是四楼阳光房的顶部,邬达克特意铺上了12块淡绿色的进口压花玻璃,以此柔化烈日的曝晒。
特制的推拉门,将阳光房与卧室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门既可推拉,也可以完全打开,此时此刻,即便你坐在卧室的床上,也能欣赏到窗外的美景。

就在6年前,这里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缮之后,正式对上海市民开放。据说当日早晨8点半离正式开放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前来参观的市民就已经排起了百米多的长龙,沿着铜仁路从北京西路一直到愚园东路,众人都期待着一睹民国旧宅的风采。
看来在上海,还是有热爱着城市文化,也甘愿传承建筑精神的这样一群人呐。
03
阳光照耀下的一方天地
沐恩堂

说起沐恩堂,便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因为这里涉及宗教,民族,政派,还曾一度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堂,代表着上世纪30年代上流阶层的生活方式。而邬达克在沐恩堂上投注的精力和心血,也是鲜有人知的多。

听说1936年,一位美国教徒前来参观时,曾捐资在教堂的钟楼顶部安装了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后来有人还在底座装上了马达,一到晚上,十字架转动起来,与整个跑马厅(今人民公园)交相辉映,好看的不得了。



而如今,在灯火辉煌的大堂,那些往事彷佛已呼啸而过,只留下那一道道阳光,照耀着虔诚的人们。
04
一片不会散去的金色光芒
大光明大戏院

而参与这次重建的设计师,就是邬达克。改建后的大光明戏院,积极响应着新时代到来的美学风格,更是吸引着南京路上的众人。

那天,上海新闻是如此鼓吹着这个电影院和它放映的影片的:“远东唯一的富丽伟大的电影之宫,米高梅公司超特出品新时代的陆海空军战时巨片。”

更有趣的是,当时有一群日本人,听说了上海这个“东方好莱坞”,不远万里特意前来,看场电影,再坐船回家,由此可见“大光明”这十足的魅力了。
尾
声
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30多栋建筑,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区段,沿江,沿河,沿街,随处可见其作品的身影,更有我们熟知的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外滩附近的美国总会。
很多年前,我曾和我的一位忘年之交谈起上海建筑,一不小心又谈起邬达克。我记得他曾说,“我没办法想象,没有邬达克的上海会是什么样。” 就是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

而如今,不论邬达克先生还能否看到,这来自后世的声声回响,但它们似乎都在用躯体,尽全力地勾勒着上海滩的模样,生生不息。

总策划 / 董旭 &《董经说》
文字执行 & 责任编辑 / Ann 林
图片摄影 / Ann 林 & 郑阳
版面创意 / Ann 林 & Grace
部分图片来源 / Baidu
书籍参考 /《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与邬达克同时代》
【版权声明】
1. 本文为More城读原创作品,转载可以,欢迎分享,但请告知。2. 本文内未标注的图片摄影资源最终版权归属More城读,如果引用麻烦标明出处。
原标题:《没有他的梦乐园,上海还是如今的上海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