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地政协委员热议传统村落保护:推动村民回归,打造网红村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20-01-13 07: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从2012年至今,我国共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有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仍然鲜活的文化遗产。

然而,传统村落面临的当务之急依然是严格保护,空心化、建设性破坏、资金不足等依然是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全国各地省级两会陆续召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多地政协委员就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何擦亮传统村落文化品牌,成为各地政协委员提案工作的重点之一。

2019年11月28日,云南石林县圭山镇大糯黑村村民在进行彝族大三弦舞表演。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推动村民回归、民俗回乡

在1月10日进行的福建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上,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庄晏红就对该省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据东南网报道,庄晏红在《关于加强我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中提到,多年来,福建省注重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管理,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目前全省共有49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这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产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化的冲击下,传统村落的保利和利用工作仍面临严峻挑战。”庄晏红表示,传统村落保护单纯依靠政府“输血”式的扶持,没有社会力量的有效介入,保护工作难以为续,同时,村落景观原真性遭破坏形势依然严峻。村落改造工程项目“千村一面”对传统村落景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对此,庄晏红建议要积极申请国家文物保护基金会专项资金,启动“拯救老屋行动”项目,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投资、集资、入股等方式参与保护,并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庄晏红在建议中表示,传统村落保护要因村设计,主打村落文化特色牌,注重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传统村落的“自我造血”功能。改善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条件,再现诗意化传统村落生态景观。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整治环境,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田、林、园、塘等自然资源,努力做到不推山、不削坡、不填塘、不砍树、不改路。”庄晏红说,要将城镇社会、经济、文化资源引入村落,依托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一二三产业的衍生组合,为村民创造便利的生产生活状态,推动村民回归、民俗回乡,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利用。

将传统村落打造成网红

有20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湖北,同样面临传统村落保护问题。

据荆楚网报道,1月11日,湖北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陈飞表示,保护好、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陈飞建议,把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景区观光结合起来编排线路、产品,吸引人气、聚集财气。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加大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法规宣传,提高政府和公众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认同。推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引导各地充分发挥传统村落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传统村落”模式,大力促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特色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郑亚楠在参加当地省两会期间也提到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来加大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澎湃新闻从黑龙江省政协网上了解到,郑亚楠认为,对于这些村落,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应将之纳入到该省城乡关系的重构当中,纳入到乡村振兴整体格局当中,纳入到大美龙江的文化生态当中,让作为农耕文明代表的传统村落在我省城乡融合背景下焕发新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保护与发展的龙江样本。

她建议,将传统村落打造成网红,发动省内广大网络与新媒体内容创作者,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记录和传播精彩纷呈的传统村落内容,通过快手等新媒体渠道扩展传播效应。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