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pick了“上海两会”五大热词,来看你最关心哪个?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陈伊萍
2020-01-17 15:5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两会”五大热词 视频制作:澎湃新闻记者 龚唯(00:15)
又到一年“两会”时。

这几天,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在会场畅所欲言,并针对他们所关心的问题,递交相关提案、议案和书面建议。

你所关心的问题,他们是否同样关注并建言献策?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对大会截至目前收到的议案提案进行梳理后,发现这5个词热力四射、高频出现——长三角、创新、营商环境、精细化、融合。

这些热词并不是“各自为战”,在一个又一个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全中国的建言中,它们常常“联袂出演”。

“长三角”:热度居高不下

如果要选出今年上海两会的热门词,处在顶流地位的是“长三角”。

无论是市人大已收到的议案和书面建议,还是市政协收到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的,所占比例都居高不下。

实际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便成为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之处,从上海两会到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和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以今年上海两会为例,仅1月13日-15日,市政协收到的提案和大会发言中,涉及“长三角”的就超过100条:大到法治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跨区域税收分享机制、共建产业创新合作平台、科技一体化等,小到示范区创新券、示范区“水安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创建环淀山湖体育中心……

事实上,自2018年起,推动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就一直是上海市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表示,2020年,市政协将继续通过调研、协商、民主监督、提案办理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

上海市人大代表同样非常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比如,王志敏代表就关注到了长三角科技资源统筹配置。他指出,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长三角的人才优势,避免人才的无效流动并实现长三角的人才集群优势,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他认为长三角仍缺乏围绕产业端、结合产业链的专项专业化区域产业基金,这不利于长三角科技资源的再分配,缺乏产业集群。

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新华社 资料图

“创新”:常常与“长三角”同时亮相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对上海来说,创新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市委书记李强就曾在上海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强调,创新策源能力事关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事关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在今年上海两会上,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创新”。这反映在了他们提交的议案提案和书面建议中:“创新”也是受“众人瞩目”,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除了科技创新,还有针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自贸区新片区创新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创新贸易博览新模式等话题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人大代表吴健生将“创新”聚焦于境外机构管理上。他表示,为集聚全球经济发展要素,上海一贯注重境外机构的引进工作,但对引进来的境外机构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因登记模式单一无法开展商业活动、存在双重管理等问题。他建议加大开放、创新境外机构管理,参照国际惯例,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我国发展,激发境外知名机构在上海的工作活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的建言中,“创新”与“长三角”同时亮相。比如,建设“健康长三角创新示范园区”、以制度创新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上海在长三角科技创新生态链作用等。

“营商环境”:上海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2017年底,上海以高规格召开了一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之后,“营商环境”便成为上海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9月26日,海关工作人员接收报关公司办事员递交的依维柯货车展品的报关材料。 新华社 资料图

从最初的优化营商环境方案1.0版到今年年初推出的3.0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顶层设计、制度创新上持续升级,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上海的助力,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在世界银行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上升到31位(其中作为监测城市之一的上海统计权重占比55%)。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会场上,代表委员们由衷感叹,通过上海的不断努力、狠抓落实,营商环境的优化已然取得了不错效果。

不过,代表委员们依然对上海“严格要求”:政府能否再自我加压?营商环境能否更好?代表委员们非常关注这个话题,对于营商措施落地中的公平性,一网通办的跨省推广,如何进一步减税降费等,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市人大代表印捷欧认为,经济下行形势下企业负担相对较重,企业用工成本相对较高,目前社会保险的单位与个人缴纳比例合计还是相对比较高,建议给予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在社保缴费上给予更大优惠,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减轻企业负担。

优化营商环境,同样一直是市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自贸区新片区营商环境建设、完善政策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长三角营商环境一体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护知识产权……不同的角度,相同的目的——进一步优化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营商环境。

比如,徐士龙委员建议,在提高上海国际核心城市、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帮助企业产品走出去的进程中,政府要注意发挥民企活力、国企实力等优势互补;许华芳委员建议,在自贸区新片区要探索模块化制度创新,将新片区扩容的制度创新与加大引进高品质的内外资投资结合起来。

“精细化”:涉及多个具体领域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中,精细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如何“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正在上海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逐步落实。“精细化”,今年同样成为了上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城市建设、玻璃幕墙管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出租车司机就餐如厕需求、规范宠物粪便收集……针对“精细化”,政协委员们将目光投向了多个具体领域和问题。

比如,曹艳春委员建议,在公共场所的垃圾箱附近放置一个宠物粪便收集箱,并在上面放置粪便收集袋,以方便宠物饲养人投放宠物粪便;蒋怀宇等委员建议引进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号控制灯,实现对早晚高峰、车辆通行异常路况等自主检测、自动控制、主动提醒等。

上海市立体交通井然有序。 新华社 资料图

上海市人大代表彭燕玲则提交了一份有关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她建议,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尤其是针对外卖员骑车违法行为。她还提出要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指示标线,并具体例举了相关道路,希望有关部门进行科学调整,减少交通违法因素。

“融合”: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只有相互融合,才能推动更好地发展。今年上海两会期间,“融合”也成为代表委员们使用的热词。

医体(医疗和体育)融合、老人长护险与家庭病床融合、军民融合、学前融合教育、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融合电竞综艺新生态、临港新片区与浦东新区融合发展……多位市政协委员针对各具体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王晨、杨薇两位委员建议,要从机制保障、人才培养、服务形式、评价标准、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强医体融合的顶层设计,并推动运动健康融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赵柏基委员建议,加快针对金融保险、食品安全溯源等行业区块链标准化的制定,加快区块链应用落地,推进区块链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上海市人大代表时筠仑则指出,上海有大量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处于市中心城区,相当一部分处在商业商务繁荣的区域。他建议,经济建设发展要因地制宜地结合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体现保护为先、文化为魂,同时兼顾以人为本,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