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助产士的30年:接生万名婴儿,却没有等来职业的春天

2020-01-19 13: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界弟 医学界

夜晚的上海,拥有着人们对一个大都市最美好的想象。但对助产士们而言,这个时间段则意味着忙碌的开始。

“深呼吸,放松。

加油,用力,再来一次!

很好,继续用力!

非常棒!宝宝头出来了……”

经过2个小时的“奋战”,产妇终于“卸货”,助产士王宏总算松了口气。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下称“长妇幼”)的产房,像王宏这样的助产士共有37位,她们也被称为“导乐师”,每天用自己的双手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在长妇幼,助产士是最辛苦的岗位之一。从产妇最初的验血、做B超,到后面的建卡、测胎心、大排畸等,最终等待产妇们的都是产房里“卸货”的那一刻。每次进入产房,都是一场生育“马拉松”,“卸货”的过程痛苦而漫长。

王宏为产妇擦汗 /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

2020年是国际护士与助产士年,也是王宏做助产士的第29个年头。自打毕业后,王宏几乎没有离开过长妇幼的产房。“我喜欢助产,尤其是孩子出来的那一刻,满满的成就感。”尽管这“成就感”的背后是产妇的羊水、新生儿的胎便和血渍染红的护士服。

王宏身形微胖,语气很平和,脸上一直挂着微笑。在成为一名助产士之前,她其实对这个职业并不了解。“那时候想,助产士大概就是‘接生婆’吧。”王宏笑言,她是在闺蜜的鼓动下,一起填报这个专业的。

当时,助产士还不是细分专业,尽管我国在1928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助产士学校——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但在文革时期,助产士被取消,助产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阻碍。

到了80年代,上海也只有卢湾区卫生学校和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助产学校(1990年撤销建制)开设助产士专业。王宏就读的是卢湾区卫生学校,这个学校设有两个助产士班,一个班30人。甫一毕业,王宏就被分配到了离家仅一条马路之隔的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据她回忆,当时医院的助产士有十多人。

产妇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行为,助产士的作用就是帮助产妇进行安全的分娩。助产士介于医生和护士之间,医生只有在分娩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通过医学手段介入,护士则负责帮助医生。而放眼全国,当时不少医院的接生工作都是由医生来进行的,很多医院甚至都没有助产士,只有护士。

那一年,还没有成家的王宏,第一次跟着“师父”进了产房,内心既紧张又兴奋。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状态,在此后近30年的时间里,每天如此。“最忙的时候,一个月接了四五十个。”王宏回忆,最长的一次助产,前后历时22个小时。“最后写病史的时候,俩手直打哆嗦,眼睛都睁不开。”

王宏在助产 / 长宁区妇幼保健院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助产士群体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根据《2014年世界助产状况报告》,助产士在实现降低儿童死亡率和改善孕产妇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一名训练有素的助产士可使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人数减少三分之二。

然而,略显“尴尬”的是,中国并没有助产士这一职业类别,只有护士。大多数中国的助产士,都是护士毕业后被分配到产房工作,才成为助产士的。

在国际上,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助产士的教育层次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而在2017年之前,中国的助产专业一直未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而是以大、中专教育为主。

除了没有明确的职业类别,而在卫生系统中,也没有助产士的执业范围、行业标准、注册和职称体系。工作了29年的王宏,其现有的职称依然是按照护士来评定的,她目前的职级为主管护师。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近年来一直在为助产士呼吁。

2016年,张德明在提交人大的建议中提到,要建立助产技术人员规范培养的长效机制,增加医学院校内妇产和助产专业的设置;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助产士人才培养模式应为本科及以上教育,而非停留在大专层次。

为此,中国政府于2017年批准设立了助产本科专业,并通过了9家全国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基地。尽管如此,全国开设助产专业的主力军依然是136所高职高专院校。

助产士群体的另外一个长远目标则是“立法”。

王宏近年来多次参加中国助产士年会,她最为直观的一个感觉是“每年都不乏呼吁助产士立法的声音”。呼吁者认为,从法律层面设立一部专门性的法规,能够更好地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

“助产士平时工作繁忙,而且责任重大,与其他科室相比,产房突发情况较多。培养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助产士,至少需要三到四年,十分不易。”王宏补充道,虽然工作繁忙并且伴随着不小的职业风险,但值得欣慰的是,绝大多数新生命的诞生,都是平安顺遂的;尽管产房里充斥在忙碌与疲惫,但产妇一朝分娩后婴儿响亮的啼哭,总能吹散一切愁云。

从业近30年,如今,王宏已经带出了20多个“徒弟”,累计接生了上万名婴儿。这也让她对助产士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闲暇之余,她也会掏出手机刷会朋友圈:一些产妇出院时会主动添加她的微信,当看到那些自己亲手接生的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她也会情不自禁地点个赞。

参考文章:

国际助产士日:关于助产士的五件事,联合国新闻网站

助产士:生命的守望者——联合国人口基金致力于壮大中国助产士队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网站

需要更多助产士来改善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存,世界卫生组织网站

作者:李兴鹏

来源:“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责编:田栋梁

原标题:《一个助产士的30年:接生万名婴儿,却没有等来职业的春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