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兴馆,一家春,董家渡夜游记

2020-01-21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怎么成了“牌圣俱乐部”的一员,我自己都忘了。这个俱乐部里有我的好朋友肥鸭、神猪、一剑穿过忧伤,还有一年才碰一次面的青年艺术家(现改名中年艺术家)、朱博士后(是真的博士后)、储总……等等。有很多年他们每个周末在书店、碟店和能打牌的红茶馆里流连,以书会友、以牌会友,我错过了。等到书店、碟店和能打牌的红茶馆都已成了回忆,牌圣俱乐部只剩下最后一个活动:每年春节前在小南门中华路董家渡路口的德兴馆办一次聚餐,这时,我来了。尽管我是牌圣俱乐部的后来者,也没和他们打过哪怕一次牌,但那些年里,和肥鸭、一剑穿过忧伤也很多次一同出现在书店和碟店,不是有那么句话:世上所有的邂逅都是久别重逢。到德兴馆还用看菜单吗?不用的。老菜来一遍,行了。

中华路董家渡路口的德兴馆

每年一次的朋友相聚

说起“德兴馆”,很多人有疑惑。德兴馆是百年老店不假,但有些是餐厅,有些是面馆。德兴馆的渊源如何呢?既然到了德兴馆,不妨花一点笔墨,把德兴馆和德兴面馆的来龙去脉交代一下。德兴馆和德兴面馆,不是一回事。先说作为本帮餐厅的德兴馆。德兴馆原先开在小东门(今人民路、方浜中路交汇处附近),被称为“上海本帮菜的发祥地”。清末的上海十六铺码头南来北往车船辐辏,商行、客栈特别多。1883年,一位姓万的老板在洋行街闵行路(不是虹口的闵行路,这是老南市阳朔路和真如路的旧称,现在阳朔路、真如路都已没有了)开了一家弄堂菜馆,经营黄豆汤、肉丝豆腐羹、咸肉百叶、炒肉豆腐等清朝时期的家常菜。如此经营到抗日战争以前,几经辗转餐厅归钱庄老板吴炳英所有,德兴馆由此登堂入室,成为上档次的本帮菜馆,楼下经营大众菜,楼上雅座供应精细菜肴。德兴馆的第一名菜非糟钵头莫属,此菜由上海本地厨师徐三创制于清乾隆年间,嘉庆年间杨光辅所撰《淞南乐府》有如下记载:

淞南好,风味旧曾谙。羊胛开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

注:徐三善煮梅霜猪脚,迩年肆中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曰“糟钵头”,邑人咸称美味。

可见,糟钵头是不折不扣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的老菜,但德兴馆对这道菜进行了改良,把原来的卤菜变为汤菜,加入火腿放入砂锅炖制,随即风行沪上。传说黄金荣、杜月笙都爱吃这道菜,反正名菜都要找名人寻渊源,本帮菜接地气,由流氓头子作代言人,比动不动乾隆皇帝来得实在。

德兴馆的八宝辣酱

黄金荣什么情况不晓得,杜月笙喜欢糟钵头是于史有据的,他喜欢的另一道菜是炒圈子。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德兴馆推出一道名菜虾子大乌参,流传至今。我们“牌圣俱乐部”每年到德兴馆聚会,别的菜可能会换,虾子大乌参是必点的。当年德兴馆开在小东门的时候,附近洋行街有很多经营南北土特产和山珍海味的商行。但上海人吃惯河鲜,对海味并不喜欢,尤其干发的海参,更是销路不畅。德兴馆的厨师蔡福生、杨和生将海参水发,加笋片、酱油、白糖、红烧肉卤汁等烹制,烧得乌光发亮、糯而不碎,再加干虾子作为配料,由此诞生了“虾子大乌参”这道名菜。

虾子大乌参

价格可算亲民

1958年德兴馆迁至东门路闹市地段扩大营业,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品尝过虾子大乌参、油爆虾、竹笋腌鲜等名菜。六七十年代特殊时期的历史暂且略过,到1978年以“上海德兴馆”的名称重新开张,海外老饕逯耀东先生曾有《来去德兴馆》一文,称其为“上海本帮菜的一块老招牌”。

德兴馆四道菜入选“中国名菜”

德兴馆1978年以后在店名前加了“上海”二字,准确的名字叫“上海德兴馆”。老店小东门于2004年动迁,于是搬到小南门,和这里的另一家本帮名店“一家春”合并为新的“上海德兴馆”。一家春菜馆创办于1876年,比德兴馆的历史还要早7年,创办人是厨师金阿毛,特色菜是咸肉豆腐、肠汤线粉、黄酱、八宝辣酱等,专门为中低档消费者服务,不卖高价菜。现在德兴馆的八宝辣酱是一家春的拿手菜。一家春有一道特色菜“鸡圈肉”,取鸡肉、猪直肠和肋条肉为原料,反复焖烧,烧得色泽红润、肥糯香甜。此菜现在的德兴馆仍在做,一般堂吃点不到。我曾在美食作家沈嘉禄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过此菜,但并未尝过。

与德兴馆合并前的一家春

杜月笙喜欢的名菜炒圈子

创建于1883年

其实一家春创建于1876年

谈了德兴馆的渊源,再来说说作为面馆的“德兴馆”。虽然名字都叫“德兴”,德行菜馆和德兴面馆完全没有关系,名字撞了而已,纯属巧合。德兴面馆老店于1878年开设于老闸桥(今福建路桥)附近,最初的名字叫德源馆。1930年改名德兴馆,店址在福建中路北京东路,主要经营苏帮风味面点和汤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店的焖肉面、焖蹄面风靡沪上,焖肉面肥一点,焖蹄面瘦一点。以前的人缺油水,多吃焖肉。现在条件好了,焖蹄更流行。以我的口味而言,还是一整块的焖肉更为过瘾。1988年,德兴面馆曾创下一年销售100万块焖肉的纪录。2003年德兴面馆搬到广东路福建中路口,改名为德兴面馆广东路总店,老店还在,名为德兴面馆(福建路店)。后来德兴面馆开了不少连锁店,品质层次不齐,就不赘述了。德兴面馆的红二鲜面是一块鱼一块肉,也叫鱼肉双喜,可以关照服务员专挑鱼头。我见过外行的朋友不爱吃鱼,恰好端来一客鱼头,吃得汁水淋漓叫苦不绝,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德兴面馆广东路总店

聊着德兴馆、一家春和德兴面馆的历史,我们“牌圣俱乐部”的年度聚会也要结束了。德兴馆是老饭店,九点钟要打烊的。因为经济实惠,老饭店的生意不错,要不是“青年艺术家”五点钟就来占座,很有可能吃不到。我们桌子旁边,有一家人在这里吃“豆腐饭”,老阿太的照片放在窗沿上,亲戚朋友们吃吃喝喝,很快忘掉了悲伤。我想一百多年来不不知有多少上海人在这里来来往往,吃着一百多年不变的那几道菜:辣酱,咸肉,圈子,虾仁……生老病死,春夏秋冬。但这次牌圣俱乐部的聚会多少有点伤感,因为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德兴馆吃年夜饭了。董家渡路动迁了很多年,近一年动作特别快,到明年此刻,德兴馆这块老牌子一定还在,但是不是还是在小南门这个位置,那是很难说了。我相信辣酱、咸肉、圈子、虾仁,还有我们最喜欢的价廉物美的虾子大乌参,还会有。但味道还是这个味道吗?价格还是这个价格吗?不去想他,不如就在德兴馆和一家春的门口合个影,和这两家百年老菜馆道一声再见。吃得有点撑,于是在董家渡路上走了走,消消食,顺便拍了一点照。不用等到明年,我想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这条“小南门大街”应该剩不下几幢老房子了吧。

夜色中的董家渡路

糖坊北弄口的烟杂店

塘坊北弄和甘蔗榨汁招牌

府谷街

扬州扦脚

面馆营业中

高与低

西钩玉弄

钩玉弄原名狗肉弄

东面已经拆除

丽水浴室

男女大众

欢迎光临

洗澡请上楼

霓虹灯照在老屋上的光影

等待动迁的老房

老店招:“木器家具”

老店招:“自行车配件”

篾竹路

赵家湾街

远远的亮处是外仓桥街

原标题:《德兴馆,一家春,董家渡夜游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