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说大世界的变迁

2020-02-01 1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张渊源 上海老底子

轨交8号线沿途设有一座“大世界”站,但如果您以为这个“大世界”就是取自那座上海知名游乐场的名字的话,那可就错了。这里的“大世界”,指的是与之同名的一大片区域的名字。大世界曾是中国也是远东最大、持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最受人欢迎的游乐场。回顾大世界曾经有过的光辉,总结其经典性的成功经验,对上海娱乐业如何推陈出新也会有所启发。

闹市游乐场的兴起

上海的综合性游乐场,肇始于晚清光绪年间的张园,继后又有徐园、愚园等。但这些游乐场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在当时上海闹市中心之外。

临近静安寺的愚园在早年远离上海闹市中心

清末民初上海文坛名人海上漱石生孙玉声曾游历日本,见巨厦屋顶多辟为花园,设游艺杂耍,很觉新奇。归国后,他游说商人黄楚九出资创办游戏场。1912年11月14日,黄与洋行买办、地皮掮客经润三合伙,在刚开张不久的新新舞台的顶层,开出了一爿“楼外楼”。这里位于南京路、大新街(今湖北路)、浙江路的交会处,即后来“七重天”的所在地。如此一来,游客便不必花上大半天或整天的时间才得尽兴游览了,即便是在每天的工作之余,或趁逛街倦累之余小憇一番,大大拓展了客源。于是,楼外楼便被称为“上海游戏场之始祖”。

旧时“楼外楼”广告

由于较徐园、愚园等都更为近便,功能上又比茶楼、戏院更为丰富,这样的综合性游乐场甫一出现就深受市民欢迎。楼外楼天天客似云来,由是,又有“天外天”“倚云阁”也竞相仿效,连当时知名老字号的茶园“青莲阁”也开始效法。不久后于1915年8月14日开创的“新世界”,更把上海闹市综合游乐场推向了更高层次。

1915年开张的新世界

新世界游乐场座落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西藏路(今西藏中路)口的北侧(即今新世界城址)。这是一幢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正中五层、东侧两层、南侧三层,呈周边式布局的大楼。这家游乐场无论规模上和内容上,都远胜沪上闹市中所有的游乐场。底楼设有较大容量的场地,开设溜冰、电影等项目。二楼为演出小剧场,三楼顶上则是屋顶花园。娱乐内容上不仅有传统地方戏曲和曲艺,如滩簧、弹词、京剧等,还增加了许多时尚的甚至西洋玩意,如文明戏、打弹子等。屋顶花园里则中西餐厅、各色点心、烟酒糖果、风味小吃一应俱全。总之,花上两角钱,就可吃喝玩乐,玩上一天。

黄楚九像

这座游乐场的主要策划人与经营者正是楼外楼的创办人黄楚九,主要投资人也是楼外楼的几位股东。然而,开业不足两年的新世界因主要投资人经润三病逝,其遗孀不甘黄楚九执掌经营大权,便以大股东身份进行掣肘,致使黄楚九索性退出,放开手脚大干起来。这一干,真的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了。

“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

1917

1917年7月14日,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口东侧,又出现了一家规模更大、花样更多,名为“大世界”的综合性游乐场。

大世界广告先行,几乎全上海家喻户晓

“大世界”之名,取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其实,早在这座大世界尚未开张之前,一份由孙玉声主持的《大世界报》就已经发行了半个月。大世界开张的前后几天,上海各大报上又都刊出了《大世界开幕》的广告,且足足登了十天。在那时,几乎全上海人都知道新世界的老板黄楚九又创办了一家叫“大世界”的游乐场。就在这时,两个“世界”较上了劲。大世界一开张,新世界顿时游客大减,没有多少时日,已显出了“门庭冷落鞍马稀”的景象了。还有诸如小世界、大千世界、福安公司、天韵楼、先施乐园、大新游乐场等等综合性游乐场开设,却没有一家能出其右者,大世界稳稳地独占大上海游乐场之鳌头。即便到了1931年黄楚九去世后,改由黄金荣经营,之后又历经更名,但大世界在上海市民心目中的地位从来没有被撼动过。

1917年建造的的大世界游艺场爱多亚路、敏体尼荫路转角及爱多亚路和八里桥街转角塔楼

初创时的大世界占地9.8亩(约6540平方米),为闹市中游乐场面积之最。那时,是在一座平地大花园中,沿爱多亚路和敏体尼荫路作曲尺状的周边式布置,在西新桥南堍,即爱多亚路、八里桥街(今云南南路)口处,建一高五层的塔状主入口,其余为两层砖木结构楼宇,楼内辟建了七个大小不等的剧场和各种游戏房;剧场中的舞台,“或方或圆,形式不一”,只求“视线声浪”效果。这些剧场每天上演各种不同的地方戏和曲艺。楼顶为屋顶花园,由大观楼、螺旋阁、四望台和招鹤、题桥、穿梭、登云各亭组成;平地大花园中亦布置着池石亭桥及各露天游艺场。

1925年重建后的大世界

1925年又予以重建,据一些资料称,该工程由中国第一位国人建筑设计师周惠南设计。改建后的大世界将主入口改到爱多亚路、敏体尼荫路转角,以转角为中心,向南、向东双翼展开,各为四层钢筋混合结构的大楼,形成西、北两个立面。地块之东、南两侧另建两幢辅楼,主辅楼环抱着中央广场,上建天桥,与各楼两层蜿蜒相接。最大亮点是在路口转角处采用了西洋游乐场的典型风格,建有一座五层高的塔楼,12根大圆柱,四周通透,高5.3米。从此,这幢塔楼便成了上海的地标之一。重建之后,建筑面积极大拓展,达14000多平方米,其游艺活动的容纳空间自然也大大增加了,仅影剧场就有露天广场舞台、屋顶露天影场、电影场和11个剧场,这里面还不包括已划出大世界而独立经营的乾坤大剧场(后改名共舞台)在内。

40年代大世界内热闹景象描摹

繁华片区的促成

大世界创办时选址与旧上海法租界之间是有一段历史的。当时,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那齐(Paul Emile Naggiar)主动约见黄楚九,许诺将在税收优惠和治安保障上予以支持,希望大世界落户法租界。而那时候的法租界远比公共租界冷落,特别是敏体尼荫路(西藏南路)以西。大世界开张那天,即1917年7月14日,正值法国国庆,法国领事馆(今金陵东路外滩处)、顾家宅公国(今复兴公园)、公董局礼堂(今金陵东路、河南南路口处)、环龙路(今南昌路)法国总会(今科学会堂址)乃至霞飞路法国小学(今中环广场址)、敏体尼荫路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等处,都有盛大的活动。那齐的继任者魏尔登参加了大世界的开张大典,与黄楚九一起剪了彩,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在黄的陪同下,他成了大世界第一位游览者。可见,法租界当局对大世界将促成区域繁荣是十分看好的。

1927

大世界开张后,集聚了大量的人气,每天有上千人参加演出管理,数百个摊铺营业,数万人游览,这不仅为大世界本身带来巨额收益,也迅速带动了周边地区。没过多久,大世界邻近的街道上开满了饭馆酒楼、商店旅社、钱庄银行,地价、房价都急剧上升。在这之前,法租界的繁华地段还是在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的东段与中段,20世纪20年代中叶起逐渐移向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东段与中段。在这中间,20年代前期大世界与八仙桥地区的繁荣,促使了这种重心的西移,为造就霞飞路成为“东方香榭丽舍大街”打下了基础。

1930年开幕的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

1929年,南怡怡股份有限公司看中了大世界的人气,选址于大世界以西的麦高包禄路(今龙门路)、爱多亚路口,建造了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并在所做广告上使用了“大世界西”的字样。1935年,著名实业家董竹君在创办锦江川菜馆时,也同样以这里人气旺盛为由,选址敏体尼荫路与华格臬路(后为宁海西路、今延中绿地)口处,即大世界斜对面。后来成为中华老字号的童涵春中药堂、宝大祥绸布庄等,也都是因同样的原因落户于此,并借此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更加驰名。至抗战前夕,据不完全统计,大世界环周道路上仅大型酒楼菜馆就有近百家。小饭店、小吃摊更是难以统计。后来驰名沪上的小绍兴,便是40年代设在大世界东侧、西新桥南堍的一个小吃摊,以风味独特的鸡粥与白斩鸡吸引食客,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就这样,大世界以其繁华盛况和知名度跻身为上海闹市中的一个著名区片,大大地“侵吞”了八仙桥的部分地域。

地处法租界与公共租界的交界处的大世界也是换乘电车的重要站点

永不过时的老字号

1949年后,大世界仍沿用原名。1954年7月,上海市文化局正式接管大世界后不久,其名称被改为“上海人民游乐场”,但在1958年也曾短暂恢复过原名。60年代中,又被更名为“东方红剧场”。1974年10月起归属团市委后,易名“上海市青年宫”。一直至1987年1月,大世界再度恢复原名。

1954年更名为上海人民游乐场的“大世界”

关于大世界的更名,还有一则故事。在1963年11月,法国前总理埃加·福尔受总统戴高乐的委托,访问中国而来到上海。一日,副市长荣毅仁陪他游览上海,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大世界在哪里?到大世界去!”那时,大世界已经改叫“上海人民游乐场”多年,据说就因为这件事,便又改了回来。

1978

1988

2017年3月底,承载着无数上海人民记忆的大世界重新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是赋予到这座百年建筑的新使命。位于四楼的非遗剧场为国内首个“非遗”全息声演艺空间,演出内容阶段性轮转、常更常新,并加以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等智能科技手段,让观众得到全感官体验。与此同时,大世界还常设戏曲茶馆,携手来自全国各地的曲艺戏剧名角,重拾经典、再推新品,为戏曲、民乐、曲艺提供长期展演的舞台,一晃百年,精髓如故。再如当年大世界最著名的12面哈哈镜,仍是“镇场之宝”,引领着一股怀旧热潮。

2018

“勿到大世界,枉到大上海”,这句广为流传的老上海俗语似乎已经过时,但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特色的新式“白相大世界”,应当成为今后上海都市人文旅游项目中最有生命力的一员。

参考资料:

[1]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编:《黄浦经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

[2]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黄浦区地名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1

[3] 上海通志馆编,朱敏彦主编:《上海历史上的今天》,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12

[4]秦绿枝:《海派商人黄楚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8

(网络资料)

本期编辑丨张渊源

本期编辑丨张渊源

来源:图溯上海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图说大世界的变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