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探访|肺炎疫情下的高三:老师上线开直播助力学生争分夺秒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2020-02-02 10:09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与时间赛跑的不仅是医护工作者,还有停课在家的高三学生们。不能返校的他们如何保持高考冲刺的劲头?学校和老师又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复习方案?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前往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所中学进行实地探访。

南京市第九中学。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地处市中心的南京市第九中学紧邻新街口商圈,以往这里是车流、人流的汇聚地。1月31日,大年初七上午,往日学校周边街道的喧嚣已归于宁静,校园里少了孩子们活跃的身影,显得空荡荡。

空荡的校园。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南京市要求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学时间延长至2月17日。但高三年级部分老师们还是一早赶到了学校,因为从这天开始,高三毕业班的网络直播课程就将正式开课。

1月2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延期开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各级教育部门要和学校通力协作,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向学生免费提供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网上学习课堂。

高考科目全上线,在家复习不停歇

1月31日,一走进校门,学校的工作人员就依次来检测记者和其他几位老师的体温。“虽然学生不用到校,但防护工作还是要做好的,教室里我们也配备了消毒灯,保证老师们的健康。”副校长王艳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7点50分,第一节数学课开始。年级组安排了4个直播班同步开课。“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不同,我们进行分层教学。其他科目每次都是由一位老师给全年级的学生上。”高三年级部主任金玉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据他介绍,以往这套系统,学校的其他年级也曾使用过,但都是对假期学习的一种补充,采取录播形式。这次决定用直播方式给高三全年级学生开课,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杜明明老师在上数学直播课。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一楼的教室里,数学老师杜明明正通过面前的平板电脑问候学生。“大家能听清我说话吗?视频看的到吗?”系统显示,直播间里有95名学生同时在线。“春节头一回出门,就是来学校给学生上课,刚刚上线的时候就不断有学生问候新年好,还有的说老师辛苦了。”

在课堂上,杜老师通过直播系统随机出了一道选择题,规定时间内同学们都提交了答案。“有33位同学答错了,应该选B。下面我来重点讲一下这道题。”

“以往传统的课堂,老师的提问往往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而在直播课上老师出的题,特别是选择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回收答案,系统也会把学生答案的分布情况反馈给老师,有助于下一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为数学老师的金玉明说。

九中此次的线上直播教学,高考科目全部开齐,全天安排七节课,每节课50分钟,中间也会有下课休息时间。记者从校方了解到,除夕前疫情的发展就使学校预判学生返校可能会有所影响。在教育主管部门明确延长学校开学时间后,学校立即开始网络直播课程的筹备。

40年教龄的老教师主动要求参加直播课

高三年级数学教师苏太盛已年近60岁,这次主动要求加入直播授课。尽管当天并没有他的直播课,但苏太盛还是一早赶到学校。

“我从教40年了,明年就要退休了,留给我的教育生命已经不多了。”苏太盛之前没上过直播课,对新生事物充满热情。他坦言直播系统的很多功能还不会使用,专门来学校就是为了看其他老师怎样操作。

苏太盛告诉记者,寒假前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存量已经快“见底”了。随着肺炎疫情发展,他和学生一样很焦急。好在学校及时启动了直播教学, “无缝衔接,也没太耽误复习进度。”

本届九中高三年级共有688名学生,学校已经为每位学生分配了学习账号,在家通过电脑、平板或者手机,无需安装软件,通过浏览器便可进入网络直播课堂。

学生在直播课上踊跃发言讨论。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90后老师当“主播”,学生积极“抢麦”互动

上午10点,语文课准时开课。授课老师肖亚是一名90后,这也是他第一年教高三毕业班。

“对老师来说,课堂就是舞台。直播平台上给老师开的是一个个直播间,自己偶尔也会有当网络主播的感觉。既然全年级的孩子都来听我一个人讲课,那他们就都是我的粉丝,我要想办法让他们喜欢听,每节课听下来都能有收获。”肖亚说。

这节课,肖亚给学生带来的是高考二轮复习文言知识的专项训练,他精心准备了课件,结合课前下发的练习试卷,同时也展开部分延伸和知识点串联。肖亚告诉记者,语文学习程度差异不大,直播课是面向全年级。

负责为九中直播课提供技术支持的智与教育科技总经理佟晓强一直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随时处理老师们遇到的技术问题。

“系统对带宽的最低要求是20M,只要达到这个速率,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流畅的。学生可以在讨论区给老师留言,老师可以实时看到。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发言,和传统课堂发言一样,发言内容所有的学生也都能听到。”佟晓强告诉记者。

肖亚老师显然很喜欢在直播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面对实时在线的600多位学生,他不时提出问题,邀请同学回答,“第一段中,我划重点的几个词有没有同学有疑问的?熟悉的可以给大家解释一遍。”

网线的另一头,学生们互动也很踊跃。除了刷屏的讨论留言,也有不少同学“抢麦”回答肖老师的问题。

中午11点56分,肖亚老师结束了上午的语文课,“我是班主任,下午上课的时候我还要查看我班学生的收看情况。”

语文老师肖亚在上直播课。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线上与线下,不完全一样的课堂

虽然在平板电脑上画图、写电子板书,学生们可以实时看到,但数学老师杜明明还是习惯使用传统的手写板书。上课时他打开摄像头,在黑板上为学生画出一条条函数曲线。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不具有一般特征的曲线在平板设备上不太方便绘制。还有一些证明题,需要老师在板书上写出推理的过程,直播课上如果只是口头去讲推理的过程,学生未必能理解清楚。”年级部主任金玉明表示。

苏太盛老师也告诉澎湃新闻,据他一上午的观察,学生们对直播课这种新事物普遍比较积极,发言比较踊跃。但和传统课堂相比,老师不能像在教室里面对面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表情,“大家的喜怒哀乐,哪怕是眉头紧锁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

在金玉明看来,网络直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老师不断适应和调整,“因为隔着屏幕,有的学生接受速度可能不像线下课堂一样快,我们要求老师把上课的速度适当放慢,备课的时候知识容量也准备少一点。并且要及时通过线上测试、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及时与学生互动,巩固学习效果。”

南京九中引入的这一教学直播系统还提供了课程回看的功能,方便学生对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反复观看。考虑到网络直播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年级部决定把1月31日到2月4日这五天作为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授课教师和教研组会及时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效果,并在下一阶段加以完善。

装宽带、买打印机,家长全力配合网络教学

南京九中高三学生董逸豪的父亲告诉记者,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之前家里就在九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一直没有安装宽带网络。得知学校开通网络直播课堂的消息,他们立即和电信运营商取得了联系,终于在31日学校网络直播开课的当天,顺利接通互联网。在100M的带宽保障下,董逸豪可以流畅使用直播系统,与课堂里的老师保持同步。

“自觉的孩子不用家长一直看着。”谈及直播教学模式下如何督促孩子学习,董爸爸很自信。他告诉记者,孩子一天下来觉得直播课效果还蛮不错,起码在家待着不会和学校脱节,也能和老师、同学互动。有的练习当堂完成,课后老师也会布置作业,完成后直接通过网络就能提交。

九中的老师介绍,直播系统设置了签到功能,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有多少学生通过直播课进行了现场学习,此外班主任老师和家长也可以在线了解学生的在线听课情况。

刘艺骞同学的母亲也告诉澎湃新闻,家长群里很多家长在说要买打印机,要把老师通过网络下发的习题打印出来,“配合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家长们也是竭尽所能。正好这段时间也不上班,能为孩子做的我们都心甘情愿。”

疫情影响复习进度,直播课让学生安心

疫情会不会对正面临高考冲刺的学生产生影响?作为高三年级部主任,金玉明坦言,延期至2月17日开学对高三复习还是带来了一定影响。虽然网络直播课让教学有了延续,但因为和现实授课效果存在差异,教学进度也会有所放缓。

金玉明告诉记者,有学生看到返工、返校时间被推迟的新闻,就不停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回校上课。在他看来,网络直播课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安心,即便不能来学校在家一样可以保持复习的劲头和节奏。同时他认为,通过直播课及课后练习、作业批改、在线测试等功能,高三年级的复习进度很快就可以赶上来。

作为首次面对高考复习教学的年轻教师,肖亚对延期开学显得很淡定。他表示,对高三学生来说,只要自己有合理的计划,特别是老师还一直在帮助大家,就大可不必担心。在家安心跟随网络直播课进行高考冲刺,相信外界的因素不会对学习耽误太多。

“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给我们不懈的希望。”31日的直播课程开课前,年级部主任金玉明用了17分钟给高三年级的同学做了动员讲座。他用到了钟南山的例子,鼓励孩子们树立信心,克服对疫情的恐惧,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学校一间教室里,绿萝长势喜人、茂盛翠绿。课桌上有学生写着激励自己的话语——“坚持到最后一天,不放弃。”

教室里的高考倒计时牌。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黑板上的倒计时牌显示,距离高考还有129天。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