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家里无粮,心里发慌”,抢购囤货究竟为哪般?

2020-02-03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何燕玲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的宣传深入人心,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一下子口罩紧俏买不到了。

随着武汉封城,物资短缺消息的扩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城市居民们开始慌忙去超市储备食品和日用品。

我,要不要也去囤些货备着?“家里无粮,心里发慌”,人家买了那么多,我不备点,到时候买不到怎么办啊?

随着疫情时间延长,无论医护人员、患者,还是家属,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对普通民众而言,疫情影响范围的扩大和疫情发展的不确定也带来了恐慌情绪。

内心的恐慌,不只是表现为害怕情绪,还有其他变形。

抢购、囤货,便是恐慌表现之一。

恐慌,来源于不确定。不知道疫情还要持续多久?不知道货物供应是否会断我会没有吃的?不知道如果今天出门没有口罩带是否就被传染了?不知道哪天就要被居家隔离了不能出门买东西了……。不确定造成不安全感,恐慌便由此弥漫。

对事件的过度关注,也是恐慌的表现之一。

恐慌,来源于无知。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不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么做?那么多人病倒了,自己却茫然无措,岂不是很恐慌?尤其是漫天飞的信息,一会儿一个数字,一会儿一个说法,真假难辨,更加重内心的恐慌。于是,从被动关注到主动关注,再到强迫关注,不时时刷新信息就不安,不四处求证到底怎么回事就不罢休,乃至耽误的休息,打乱了常规生活。

抢购、囤货,也是一种从众行为。

从众可以给人安全感。从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不受影响而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大多数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所以从众是一种普遍想象,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买了我也要买。

我该怎么办?

恐慌源于不确定、无知,缺乏自信,可以针对性地补充和加强。

学习相关知识,从无知到了然于胸,从而减轻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

适度了解信息,学会甑别客观的、官方的、科学的信息,正确的消息,避免“被忽悠“的慌起来,进而推波助澜去”忽悠“别人,加重恐慌气氛。

了解了必要信息,掌握了一定知识,进而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众求安全,人云亦云,人行我随。

在实际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合理筹措和使用资源,不浪费。

作者介绍:

何燕玲

精神科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宣教科科长

上海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