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因肺炎被隔离治疗的日子,得到医护人员规范化救治

潘璐
2020-02-04 17:4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一、莫名发烧

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我乘坐D21列车,从北京回到东北老家。到家的第七天,我发烧了。

体温悄悄升高,无咽痛,无鼻涕,无咳嗽,体温升高到37.5℃以后,开始有些头晕,前额闷疼,全身皮肤一碰就疼,没有力气。上述症状和新闻上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症状相似。 根据自己积累的一些医学常识,我开始服用退烧药和抗生素以及一些治疗感冒的中药。并且自己寻找生病的原因,但是毫无线索。

疫情当前,尽管此前没有武汉和湖北的旅行经历,近期接触的人员也没有来自湖北和武汉的,但以防自己中招新型肺炎,所以,我在家吃药期间也是隔离治疗的。在家里,留出一间我单独居住的卧室,不出门,保持卧室通风。我在卧室仍然保持全天戴口罩,不让家人进来。 在家连续隔离吃药三天,体温一直处于低烧状态,一直是37.5℃以上,最高到38.5℃。第四天一大早,我果断全副武装,去医院就诊。

二、隔离治疗

尽管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边陲小县,但县域医院面对疫情的分诊流程非常清晰,规范。 在门诊大厅,统一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及坐车班次,到达日期等。随后在急诊科进行二次分诊。 因我的发热症状及外地患者的身份,我被一名护士带到专门的发热门诊,由全副武装(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和手套一应俱全)的医生和护士接诊,并开出各种检查。 先验血,再拍胸片。验血结果显示,CRP(C反应蛋白)指标是参考值的5倍,还是比较高的。胸片结果显示,肺部有片状阴影,所以,医生又要求进一步拍CT,以便进一步判断病情。从CT结果判断,诊断为细菌性肺炎。 最后,专家进行会诊,诊断为:重度细菌性肺炎,不敢轻易排除疑似新冠。非常时期,各方都很谨慎。当天又进行了咽拭子检测,并进入隔离区留观。 在我们一个小县城的医院,做出咽拭子检测是一个艰难决定。因为拭子很珍贵。

正在医院隔离诊区工作的医生。

当天上午,我的体温在38℃左右,检查结果也没出来,判断不了,等到下午体温迅速升到39℃,又出现了尿隐血,专家会诊认为,情况比较严重了,为了不耽误治疗时机,才破例申请咽拭子检测。从这一点上看,还是要赞医院专家的应变能力和决断能力。

因为,从流程上看,每天当地疾控中心只给医院送一次咽拭子,都是按照上报数量,没有多余的。出现我这个特殊情况以后,医院临时上报,疾控中心的同事又跑了一趟。这些努力,非常感谢收治我的医院。

隔离治疗的第一天夜里,1月30日大年初六,护士给我和家属送来了两大盒饺子。据我多方了解,那是医院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提供的晚餐,多给我定了一份。感恩。 后来我才知道,隔离区的医生和护士都是不能回家的。他们跟隔离区的患者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除隔离。但他们跟我们又不一样,我们在隔离区接受治疗,一直在休息。而他们是在隔离区工作,一直为患者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

三、接受咽拭子测试

咽拭子非常珍贵,并不能随便浪费。 只有症状非常接近,判断为疑似的新冠肺炎患者以及武汉发热患者才可以批准使用。 一旦采集咽拭子,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个人的活动信息,甚至详细到每天不同时间段做了什么,接触了谁。 咽拭子由当地疾控中心发放,隔离区的护士实施采集,护士经过专业化的操作和培训,每个流程都非常规范。 我入院当天及隔天的两次咽拭子测试均为阴性,消炎输液治疗后第二天体温开始下降,第三天,体温保持在36.8℃左右。

综合多重因素,医院决定排除我的新型肺炎的疑似身份,解除隔离,转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细菌性肺炎。

四、理性治疗,不恐慌

虽然排除了新冠病毒感染,但细菌性肺炎的病因仍未找到,我与细菌之间的战役仍未结束。

隔离区病房,墙上跟空调一样的设备是空气消毒机,定期自动开放的,过滤室内空气。

我目前已经没有明显症状,偶尔咳嗽,有痰。早上(2月3日)医生听诊,说肺里还有痰,需要接着治疗。目前,我的身体恢复情况也比较明显。一天天见好,痊愈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我自己从事医学活动的相关职业,所以对诊疗规范和流程都比较关注,也有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所以,尽管这次被列入新型肺炎的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我基本没有恐慌情绪,一直都比较理性。

今天,我把自己的就诊经历讲出来,想借这篇文章,呼吁大家理性对待新冠肺炎,相信医护工作人员,相信医院的安排,医院和医生在其能力范围内,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病人。即使不幸中招,也不要过多焦虑。

因为我的这次特殊的就诊经历,我得以近距离接触隔离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看到大疫面前医护人员真实的心理状态。 脱下白大褂,他们也是父母,也是子女,也是一个血肉之躯。在最危险的疫情一线,他们也会有情绪波动,也会默默流眼泪,但哭过之后继续尽心尽力为病患服务;他们也会疲惫,但简单休息之后,他们要继续战斗。他们知道,在这个特殊时刻,他们必须成为患者的主心骨,不能慌,不能病,不能动作慢,不能判断失误。

我的病床,每个人一间屋子,有独立卫生间,桌上都有免洗消毒液,供隔离者随时消毒手部。

以下是本人隔离治疗期间与一位护士的对话:

护士:跟您解释一下,我戴这个护目镜,看不太清,输液动作会慢些,您别着急哈。

我:你们辛苦了,隔离服不透气,手套粘胶带,慢慢弄,不着急。(护士哽咽了)

护士:累不怕,就怕又累还每天挨骂……

护士欲言又止,我沉默了。

正在为我输液的护士。

这位小护士我不认得她,因为隔离服外的每一位医生、护士都是一样的,分不清长相,他们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医护人员。可是他们真的有太多委屈,太多辛苦。不为人知。 大疫当前,请不要苛责每一位尽心尽力的医护人员,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真的很希望病人早日治愈。希望每一位病患能用同理心去对待在抗疫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只要他们安好,这场抗疫保卫战终将会迎来胜利。

附录1 患者自助诊疗流程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