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民战疫|金银潭医院的“战疫”夫妻:携手逆行,做长期准备

长江日报记者 孙笑天/陈卓 文 陈卓 图
2020-02-14 19:53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编者按:】

他们是夫妻,他们是医院各个岗位里医护人员,为脚步匆忙的他们留影,我们甚至有些跟不上他们的节奏。医者身上的荣光伟大也残酷,抛却个人与家庭,是为了更多生命的希望。在非常时期凝固他们的身影,笑容里有坚持、有鼓励、有担忧、有愧疚、有叮咛,愿逆行的他们保持身心康健,待病魔退散,所有朴素的心愿早日实现。

“战斗是从我们这里打响,我们就肯定要战斗到最后,所以你我都要做好长期准备。”2月13日中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内,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工作,该院检验科医生吴志强和妻子的对话掷地有声。

2019年12月29日晚,武汉最早的7名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转运至金银潭医院。从那时起,金银潭医院的抗“疫”之战正式打响,拉开了保卫大武汉,保卫全国的抗“疫”序幕。这场与病毒之间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已持续月余,在这所以传染病防治为主的医院里,600多名医护员工一路逆行,全部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2月12日晚,武汉金银潭医院灯火通明。 本文图片 长江日报记者 远征

今年47岁的王芳,是金银潭医院小儿感染科护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被征调到综合二楼隔离病区工作,同在该院工作的丈夫张绍斌从疫情发生开始就进了隔离病区。王芳的父母已年过七旬,远在300公里之外的宜昌,一年到头,就期盼着女儿能够多回家看看。当春节前接到调令的王芳给妈妈打去电话,告诉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时候,电话的另一边,父母嘴里说着“理解、支持”,但声音却已哽咽。“疫情结束后,我只想回去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顿迟到的年饭”是连续工作了40多天的王芳唯一的心愿。

每一个行业,都有许许多多的办公室爱情和双职工家庭,在这群医护员工当中,30多对夫妻直面疫情,患难与共,奋勇向前,用爱与责任向病毒宣战,让患者看到希望,与死神争夺生命。他们当中,有的夫妻近在咫尺却难相见;有的夫妻取消了原本的行程,放弃了与远方亲人的团聚;有的夫妻与父母、儿女身处一城,却只能隔空传达思念。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家庭,是所有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医护和工作人员的缩影。

【1】丈夫黄汉平 妻子张丽——“神仙眷侣”

54岁的黄汉平身兼两职,担任医院北二楼医疗顾问和南三楼隔离病区查房工作,51岁的张丽是南三楼病区主任。

两人是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友,都热爱运动,1988年的“五一”在校园结缘,毕业后结婚,又在一起工作。至今,两人仍像年轻时一样相处,在同学朋友眼中,他们的爱情是“不朽的神话”,2003年两人就一起携手参与了武汉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

张丽帮黄汉平穿上防护服,两个科室老主任准备一起进隔离病区查房。

张丽和黄汉平在隔离衣上互相写下名字和祝福的话语,穿上隔离衣,大家都长一个样子,只有写下名字才能互相认出彼此。

平日,两人均在自己科室里忙碌,疫情爆发后,两人又有机会一起并肩战斗。黄汉平说,对于临床诊断,都有自己的见解,一起查房容易有冲突,“你一天我一天”互相配合更和谐。但一起查房时,他们又会为对方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和“加油”。

黄汉平在隔离病房内和患者交流。

黄汉平在隔离病房内和患者交流。

两人的女儿已经出嫁,“所以面对疫情,我们没有任何顾虑”。夫妻俩家住汉阳,从医院到家每天往返50多公里,多年来,夫妻俩一起上班下班,极少分开。张丽虽有驾照,但一直没机会开车,手艺生疏。疫情爆发后,两人经常加班,尤其是张丽,常忙到凌晨,但不管多晚,黄汉平都会等在办公室,开车载她回家。

一位张丽主治的患者病情有了很大好转,查房结束准备离开时,患者双手合十向张丽表示感谢,张丽说这是作为医生最开心的时候,证明你为病人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夫妻俩希望,武汉在樱花季前恢复如常。那时,他们想好好休息下,一起回母校看看樱花。

【2】丈夫杨智峰 妻子周霞——“想带孩子去清华看看”

42岁的周霞和杨智峰,分别担任南三楼副主任和综合三病区医生,2001年,两人一起进入金银潭医院工作,2003年喜结连理。

周霞的婆婆曾患中风,行动不便,家中还有两个孩子,疫情爆发后,两人都在一线,难以顾及家里。所幸,两人的排班基本是错开的,谁下班,谁就回家照料。

办公室里,杨智峰正在看患者的病情记录和用药情况。

周霞在隔离病房查房记录患者身体状况。

夫妻俩工作的两栋楼相隔不远,但两人也极少能见面,最长的一次,两个人半个月未能相见。除开工作,两人只挂念家中老小。每次谁回了家,就拍一些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发给对方,以作慰藉。

周霞在隔离病房给患者送来中药并叮嘱注意事项。

周霞在隔离病房给患者送来中药并叮嘱注意事项。

夫妻俩希望自己的努力工作,能让疫情早日结束,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恢复常态。如果有可能,他们想带着两个孩子去趟北京,逛一逛北大清华的校园,这是他们埋藏多年的心愿。

【3】丈夫邓雄波 妻子谢家强——“倒班不停,就盼着家人早日团聚”

36岁的邓雄波是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妻子谢家强今年35岁,是耐多药病区的护士。

两人结婚十多年来感情和睦,从未发生过争吵。疫情爆发之后,医院的CT科室任务繁重,大量的病人需要依靠CT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发展,24小时不停机为全院医生提供病情诊断依据,邓雄波和全科室工作人员倒班工作一直至今。

谢家强在与同事沟通工作事项。

谢家强在准备患者需要注射的药品。

谢家强在填写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相关信息。

谢家强所在科室也改为隔离病区收治患者,作为隔离病区护士,不仅要给病人打针送药看护病人状况,还要承担起照顾病人日常生活的责任,工作强度大增。因为夫妻俩都在于病人密切接触,只好把儿子送到爷爷奶奶家,由老人照顾。

一个多月来,为了避免传染,邓雄波和谢家强没有回过一次家,全勤投入到医院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中。

邓雄波在CT室值班,整理患者的诊断结果。

两人都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患者都能康复出院回归正常的生活,这样大家才能早日与家人团聚。

【4】丈夫李翼 妻子丁菡——“老夫老妻有足够默契”

42岁的李翼是南二楼医生,41岁的丁菡是北五楼医生。两人2002年一起进入医院工作,在医院相识相恋,2004年结婚,孩子今年11岁。

夫妻俩是医院第二批上一线的医生,于1月7日开始负责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工作。夫妻俩都是传染病科医生,对自己的防护很有信心,不害怕在一线奋战。但他们担心自己的衣服鞋子会把病毒带回家,感染孩子,便自我隔离,把孩子送到老人家中由老人照顾。

提及夫妻俩最近的生活,李翼说,每天的工作太累了,回到家里,都没什么力气说话。老夫老妻有默契,也不需要多说什么。

丁菡在隔离病房缓冲区呼叫同事。

李翼在填写患者医嘱。

孩子就快升初中了,待疫情结束,他们希望有时间抓一下孩子的学习,孩子能上个好高中,以后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5】丈夫李华东 妻子吴霜——“疫情结束后,去看熊猫吧”

综合二楼医生李华东和北五楼医生吴霜是广西医科大学校友,夫妻俩同岁,今年39。2006年,两人读研一,在学校相恋,毕业后,先后进入金银潭医院工作,并于2009年结婚。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7岁半了。

孩子放寒假后,被奶奶带回了河南老家。1月20日,夫妻俩一起上了抗“疫”一线,之后,两人分别住进了酒店,见面都要戴着口罩,互相提醒对方注意防护、加强营养。

李华东正在查看患者的CT片。

吴霜正在了解新氧气瓶的使用方法。

吴霜说,女儿一直想看大熊猫。待疫情结束,他们想休个年假,回老家一趟,接老人和女儿一起去成都,看大熊猫。

【6】丈夫刘炜 妻子方国妍——“女儿,只希望你健健康康”

42岁的刘炜现任北五楼医生,44岁的方国妍是检验科护士。两人在医院相识相恋,于2002年结婚,女儿今年将要高考。女儿的身体不好,疫情爆发后,夫妻俩把女儿送到了孩子姨妈家,托姨妈照料。

说起1月初重度贫血的女儿还没能得到好好的康复治疗,方国妍的泪水一滴滴滚落。

对于丈夫的想法,方国妍当场表示不支持,止不住地流下眼泪,女儿一直在长个,外加面临高考压力大,身体不太好,重度贫血。“我们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注意到她的情况,直到春节前才发现不对劲,紧急送到医院接受了两天输血治疗,但因为疫情,治疗进行到一半就中止了。”

方国妍在检验科工作。

刘炜刚刚走出隔离病房正在卸下防护装备,额头上,脸上,都是一道道的勒痕。

她只希望女儿不要有压力,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高考结束后,她想带着女儿去泰国或日本旅游,到海边玩。

【7】丈夫吴志强 妻子熊焰——“与病毒短兵相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56岁的吴志强是医院检验科医生,负责血液检测工作,57岁的熊焰在检验科负责核酸检测工作。1983年,两人读书时相识,于1985年相恋,1987年结婚。

疫情爆发后,两人身处一个科室,却只有下班后才能相见。检验科是抗击病毒的最前线,与病毒短兵相接,直接面对面。夫妻俩都经历过非典,身处传染病专科医院,长期与病毒作斗争,弦一直绷得很紧。

吴志强对妻子表示“战斗是我们从这里打响,我们就肯定要战斗到最后,大范围的疫情结束后,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这个时候,综合性医院可能可以进行休整,但金银潭医院肯定要继续战斗。我们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熊焰正在为检测患者的病毒核酸做准备工作。

吴志强在检验科室消毒。

对于丈夫的想法,熊焰表示支持,但她希望一切尘埃落定后,能有机会去一趟祖国的西部,看一看那里的大好河山。

【8】丈夫张绍斌 妻子王芳——“一定要说话算数,过过二人世界”

51岁的张绍斌现任北四楼隔离病区主任,47岁王芳是综合二楼护士。两人结婚24年,儿子已经上大学。11年前,夫妻俩一起进入金银潭医院工作。

疫情爆发后,两人均奋战在一线。张绍斌说,刚开始面对疫情,他们也有些害怕,每天,夫妻俩都会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嘱咐对方要小心。

王芳为科室领来隔离衣。

张绍斌穿好医生的工作装准备进入病房工作。

因为担心儿子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下班后,夫妻俩还是会回家,但一家人会相互进行隔离,一人睡一间房。做好饭,他们会让儿子在餐厅吃,两人则到客厅吃。

每次吃完饭,儿子会围着妈妈打转。王芳有顾虑,会赶儿子,但儿子每次都说,“我一天没见到你了,想好好看看你。”王芳知道,儿子是担心她。

张绍斌说,这么多年,他从没有跟妻子一起出去玩过。战“疫”胜利后,有机会他想带着妻子出去转转,过一下二人世界,放松下身心。对此,王芳笑着回应,“这句话他说了好多年了,我已经不信他了。”

王芳含泪表示,她最想回宜昌老家看看父母。今年春节,她本想回家陪父母过年,疫情发生后接到了医院的动员令,她告诉父母没法回家过年了,父母寄了一大箱肉糕、肉圆、腊肉等家乡特产给她,“他们年纪大了,想好好陪陪他们,给他们补上一个团年饭。”

【9】丈夫康伯寅 妻子吴媛君——“结婚纪念日就一起吃泡面吧”

34岁的康伯寅是北四楼医生,30岁的吴媛君在南六楼任护师。2月14日,是两人结婚6周年纪念日。

同在医院,夫妻俩的工作都很忙。6年前的这一天,他们跟部门领导打了招呼说迟到一会,早早赶到硚口区民政局,是当天该局第一对领证的夫妻。领完证,当天上午10点,两人就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今年小年,夫妻俩本可以休息一天,前一天晚上,两人忙到9点下班,带着3岁的孩子赶回青山娘家已经是夜里10点,本打算小年跟家人吃个团年饭,可刚给孩子洗完澡睡下,就接到了医院的动员令。

小年当天,两人起了个大早,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后火速赶回医院。从那时起,两人再也没见过孩子。

结婚纪念日怎么过?吴媛君苦笑着说,你们不提我都忘记了,可能下班后,两人一起吃个盒饭或者泡面吧。

午餐时间,康伯寅在接医院后勤部门送来的病号餐。

吴媛君在隔离病房缓冲区和同事沟通工作事项。

夫妻俩希望,能尽快回家,好好的陪陪老人和孩子,大家一起吃一顿迟到的年饭。

【10】丈夫涂超 妻子程芳——“保重身体,保重”

46岁的涂超是南七楼ICU主任,43岁的程芳是南六楼护士长。两人于2001年结婚,女儿今年已经上高三。

2019年12月29日,涂超值夜班,接诊了7个不明原因肺炎病人,从那时起,他再没回过家。随着疫情爆发,程芳也上了一线,两人根据医院安排,住到了不同的酒店,女儿则交由爷爷奶奶照顾。

“常年接触不同的流感病人,我不害怕,但我有些担心涂超。”程芳说,丈夫在ICU的工作非常繁重,经常熬通宵,很担心他年纪大了,撑不住。

程芳正在护士站整理患者的病例卡,繁忙的工作中电话不断。

程芳(右二)和同事一起在病房中救治患者。

涂超在ICU查看患者状况。

涂超在ICU查看患者状况。

涂超在ICU查看患者状况。

虽然两人工作就在上下楼,但大多时候,两人只能在上班的路上偶遇。起初,夫妻俩会聊聊天,但随着疫情的加重,很难再找到轻松的话题,遇见了,两人会很默契的,一起安静地走一段共同的路。

从女儿上高中开始,程芳就计划着,等女儿高考结束,一家人去一趟欧洲,但涂超一直没有答应。程芳说,上一次一家人出去玩,还是女儿初中毕业,涂超请了五天假,之后,他再也没有休过假。

【11】丈夫余婷 妻子丁娜——“休息时间一家三口出门转转就很幸福”

42岁的余婷现任南四楼副主任,37岁的丁娜是南六楼护师。两人2008年结婚,女儿已经11岁。

从去年12月30日起,丈夫余婷就住在了病区的医生值班室,只有偶尔换洗衣服时才回家。几次回家都是深夜,女儿睡了,他就悄悄地看一看女儿。

工作时,夫妻俩只隔了一层楼,但也很少相见。丁娜回家的次数多一些,每次两人见面,都是妻子回家后拿了换洗衣物送给丈夫。

余婷和护士们沟通患者治疗情况。

丁娜在护士站查看患者的监护仪器数据。

对于疫情结束后的生活有何期待,余婷表示“现在,只想着咬紧牙关,挺过这个阶段。我俩都是很理性的人,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后,身心俱疲,可能会出现很大的不适感,放松身心、调整心态,顺利融入正常秩序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没什么特别的爱好,休息时间一家三口出门转转就很幸福。”

【12】丈夫胡火平 妻子董敬昀——“希望疫情后能有一个月的假”

50岁的胡火平是医院放射科主管技师,同样50岁的董敬昀是医院供应室主管护师,两人在医院相识相爱,于1994年成婚,儿子已经25岁。

疫情爆发后,妻子董敬昀主要负责医疗器械的收、洗、消毒、发放等工作,虽然有风险,但上班时间比较规律,一般早上7点到医院,晚上6点可以下班回家。

丈夫胡火平的主要工作是为无法行动的危重病人拍床边片,即使身穿防护服,但风险还是很高,因为他经常需要托、抱病人。胡火平的动手能力很强,他自己动手,在家门口和阳台上安装了两个紫外线灯,每次回家,都会对衣物等消毒。有一段时间物资紧张,还把口罩消毒后重复利用。

有一次,胡火平连做了17个床边片,不断地托抱病人,N95口罩被蹭掉。事后,一家人都非常紧张,回家后,一家三口都保持距离。“这个时候是最可怕的,最让人焦虑的。”董敬昀说,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病患,无法确定是否会被传染。一家人提心吊胆过了好多天,经医院进行体检确认没事后,三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胡火平正在指导患者进行CT检查的准备事项。

董敬昀在供应室进行手术器材消毒作业。

性格爽朗的董敬昀希望在疫情结束后,希望能有一个月的假,跟着老胡,把广西、云南、贵州玩个遍。“当然,这肯定很难实现。”

【13】丈夫糜鹤峰 妻子陈莉——“老妻少夫,最萌身高差”

51岁的陈莉小小的个子,说起话来清脆爽朗,是医院后勤部的食堂员工,人缘和性格都极好的她笑称自己是老妻少夫,和高大的丈夫站在一起就是人人都羡慕的最萌身高差,47岁的糜鹤峰是医院120司机,他很自信自己的驾驶技术,“开救护车可是门学问,既要快又要稳,这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患者安全送到医院”。

12月29日晚,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转运到金银潭医院的武汉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就是糜鹤峰和同事一起去的,当时随车的护士长就让大家上了三级防护,至今整个120团队没有一名工作人员被病毒感染,全勤在岗听候调令。

陈莉在食堂为劳累了一天的医护人员准备晚餐。

糜鹤峰驾驶着自己120班组的救护车准备去消毒清洗。

他们的女儿刚刚参加工作,在江苏无锡上班。夫妻俩最早知道疫情的严重性,一直跟女儿说今年不要回家过年了,可是女儿很担心他们,在武汉封城的当天凌晨坐高铁回了武汉。女儿回家之后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家中照顾年事已高的奶奶。现在女儿的单位已经通知她让疫情完全结束之后再回去上班,所以夫妻俩准备等工作结束了,开车送女儿去无锡,也给自己放个小假。

疫情结束之后,“好好休息,调整身心”、“回家陪陪父母,和家人一起去旅游”、“督促孩子学习,考上好大学”……一个个朴素的愿望,透露出这些在病毒面前奋勇向前的“白衣战士”们,是父母、是儿女,也是和我们一样,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