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期间的中国电影

2020-02-17 15: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北野屎之父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监制:ROOT

2020年一开年,电影行业就受到了一记爆锤。

原本都指望着靠春节档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结果影院关门,影片撤档,从业者都骑回了永久牌自行车。

遥想去年,业内人士还在抱怨影视寒冬。今年,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腊月才刚刚来临。

凛冬将至

为了进一步探求从业者们的生存状况,我们分别采访了电影宣发、院线以及制片环节的工作人员。

他们的回答,编织出一副寒冬之中个体艰难求生的图景。

首位受访者是某影视宣发公司的工作人员包酱。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手上原本有个大年初一上线的营销项目,主要是短视频营销。

本来资金投入和转化都完成了大部分,结果影片官宣撤档,营销项目也就停了,不过后续储备项目还在跟进中。

就目前来看,宣发这行大规模失业倒是没有。而且我们公司本来就有网剧制作和投资业务,院线不行还有线上。

但身边有一些年前提辞职和年后入职的人,这就很尴尬了。

我跟同事们这阵子更多都是在群里聊天、出段子,心态还算比较积极。

我觉得自己还是要有应对变化的准备和自我规划,在这种状态下爱有更多反思工作和储备学习的机会,可以借机提升自己,迎接之后的挑战。

总不能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我对中国电影也比较乐观,疫情是场挑战,也是机遇。

03年非典时,电影业也是损失惨重。不过到了第二年,就迎来了重大发展。

非典期间停业的电影院

香港电影人北上,都是良好的变革。

所有的行业都是在变化中成长的,不能一直依存于现状,且明知道现状也不是太良性发展的状态。

目前我在家基本上就是看电影看剧,做做饭,刷各种资讯平台。

前几天看了韩国电影《流感》,感觉韩国电影真是敢拍,有很多现实映射。

虽然后期主角光环有点重,但片中反映的那种人性的善与恶确实让人震撼。

例如政客毫无人性的强势管制手段

另外,我还看了《传染病》。最神奇的是,最近每天新闻事件都跟片中的情节高度类似。

例如政府发布隔离令,封闭城市。

再如有意向民众隐瞒消息。

所以说艺术来源现实,有时候更能预见现实。

我叫老陈,在北京朝阳区某大型影城的负责运营工作。

先来谈谈疫情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吧。

在2019年,整个中国电影业的颓势在整体经济,就已经暴露得比较明显了。

在《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几部爆款电影的强力加持下,中国电影的票房才勉强超过了2018年。

2020年的这场疫情,对中国电影的打击应该是毁灭性的。

因为在2019年11月和12月,中国电影票房就已经很冰了。电影院没什么人,来不了客流。

2019年年底,影院的收入基本只能靠《误杀》和《叶问四》两部中体量影片勉强维持,但两部电影票房加起来勉强过20亿,其他影片的票房更是惨不忍睹。

大家本来都很期盼2020年春节档,毕竟这波片子的质量和人们的预期都挺好的,也许能给中国电影和院线带来一针强心剂。

但这波疫情来的太是时候了。

我感觉,2020年上半年,电影行业都不会有什么起色了。就算疫情缓解,影院重新开门,观众来公共场所的信心也不一定能恢复。

况且,疫情导致的影院关门,也埋下了人员流失的隐患。

原因很简单,一是影院长久不营业,难以有足够的积蓄用来发放工资,员工离职或被裁的风险加大。

另外,长时间不开工还可能打消员工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如此一来,返工季可能就成了裁员季和离职季。

再聊下我对徐峥让《囧妈》线上上映的看法。

我觉得从信义上来讲确实不太地道,因为这个片在拍的时候确实是计划在院线上映,宣传也都是围绕院线做的,在影院做过看片会。

《囧妈》超前观影会

院线之所以反映强烈,是担心《囧妈》开了个坏头,破坏掉窗口期的行业约定,之后会导致混乱的局面。

窗口期指一部电影从公映开始,只在影院放映、不以其它任何形式(视频网站、家庭音像、电视台等)播放的期间。

是世界电影行业的普遍规则,国内的窗口期为影片在电影院线首轮上映档期的2倍

这几年的院线本来就不好过。

一半以上的影院票房不足500万,刨去房租水电维护费和工资,基本就是在烧钱

《囧妈》那边虽然有自己的话术和理由,但实际上弄得各方“都很尴尬”。

浙江电影行业从业者联名抵制《囧妈》

就我了解,《囧妈》的口碑和受关注度其实在春节档里没那么亮眼。最近的豆瓣评分也说明了问题。

没及格,惨

包括前两天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也是把上映放到了线上。

但我是觉得,对影片质量没有自信或是有其他特殊情况的片方,才会这么干。

更惨

院线还是有优势在的,它还是掌握着高流量大片的第一手主动权。而且中国人的观影习惯还是在形式化大于内容化的消费阶段,他们觉得去电影院这个事儿,比看得什么片更重要一些。

这种观念和模式在二三四线城市更为明显。

去电影院仍是一件“有面儿”的事儿

所以我认为将来中国可能会诞生网飞那种巨型流媒体平台,但肯定不会那么的快。

现在我们的状态吧,就是都现在赋闲在家。我们管理组的话,会每天统计员工的健康状态。

我们这个行业平时就是早晚班颠倒,再加上节假日会忙,所以跟家人朋友度过的时间都很短。

疫情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好歹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跟家里人多呆一阵子吧。

前段时间,以横店为首的影视基地纷纷关门,一种剧组暂停拍摄。

在制片人李师(化名)看来,其中制片人受到的冲击最大,毕竟要承担更多的损失和责任。

采访中,他讲道:

本来我预计,今年春节档会成为行业从低慢慢往高走的拐点。

但是很不巧,疫情的出现对春节档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个拐点不在了。

这次疫情的出现不仅仅毁灭了春节档,也对正在建立的电影工业生产体系的造成打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还会进一步缩减电影的投资与拍摄。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疫情过后,国家应该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电影业,到时又会有很多好机会。

另一位独立制片人呼吁政府扶持电影业

从我以及身边来看,疫情的影响倒不算太大。

我的一个项目往后延了,不稳定性增加了。不过因为还没开机,经济损失倒可控,跟剧组相关工作人员一说大家也都理解。

但是对企业来讲有些损失应该还是比较大,比如影院,营销公司,停拍的剧组,包括正在播出的大剧,可能没法大肆营销而造成播出不及预期投入的情况。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张剧组都去做口罩的图。

那当然是玩笑,像我就已经开工了,我熟悉的几个创作公司也都没闲着,编剧们都在线上开会,都在储备项目。

工作之外,我们也会做些自己爱好的事儿。比如我主要就是看看影视剧,打打游戏。

最近电影倒看得很少,都在补剧。

这两天在看《战长沙》时有些感触,战时人的内心状态才是人的根本底线,社会动荡所带来的无奈与恐惧比当下要难一万倍。

精品抗战剧《战长沙》

普通人如何能在危机之下不偏激不崩溃,需要的是信念。

中国经过了经济飞速发展,人的内心一跃成为了和平享乐状态,中间发展期的内心信念建设是比较少的,对我个人而言经过这一次疫情所带来的思考,希望能加强到信念上来。

疫情期间,我觉得我最关心的还是疫情的情况吧,每天都在传谣辟谣。毕竟还有很多武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要开开心心的看个剧或电影都有点沉静不下来。

B站UP主“林晨同学”拍下的封城后的武汉

不过这场疫情,也给创作者的观念带来了影响。

这几天就有创作者朋友跟我探讨创作更温情更真实的生活。

这可能就是疫情对他创作观念的影响。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可能是他自己的深刻感受。

关于以后会不亏考虑投拍以新冠肺炎为背景的电影,我的回答是不会。

理由嘛,文字越短想说的越多,你应该懂的。

设计/视觉:YAN

原标题:《疫情期间的中国电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