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邬达克的海上传奇
上海老底子
邬达克,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建筑师,1918年末来到上海,直到1947年初离开这座城市,在异国他乡生活的29年间,建成项目不下50个(单体超过100幢),其中25个项目(单体超过50幢)已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分布之广、质量之高,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算多见。


初到上海时,邬达克在美国建筑师克利开设的克利洋行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克利合作设计了诺曼底公寓、美国总会、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均为复古样式,但邬达克个人的某些风格,如喜爱用面砖饰面,已开始形成。
美国总会
美国总会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代表作,占地9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53平方米,高7层(包括半地下室一层),全钢筋混凝土结构。


万国储蓄会霞飞路公寓亦称诺曼底公寓或东美特公寓。这是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为万国储蓄会设计的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个。这座八层高的大楼是沪上最早的外廊式公寓。


真光大楼
大楼整体为现代派装饰艺术风格,对哥特式尖券和壁柱的简化处理则体现了德国表现主义建筑的影响。一层外墙为石材贴面,二层以上为深棕色泰山砖,白色砂浆勾缝。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窗间壁柱,事实上是对哥特式束柱的简化,强调垂直向上感。


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大光明大戏院于1933年的落成,标志着邬达克设计风格完成了彻底的转变,他的新潮设计立刻受到建筑界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现代建筑师的地位。1934年12月,几乎是美国30年代摩天楼的直接翻版的高达83.8米的国际饭店落成。这座大楼不仅造型新颖,融汇了现代建筑和表现主义的语言,其结构、设备都代表了当时上海甚至远东地区的最高水平,确立了邬达克在上海建筑史上不可动摇的先锋地位。
大光明大戏院
在邬达克的上海实践中,大光明大戏院的历史背景和基地条件都最复杂,但也最体现其设计功力。因为基地狭长且不规则,设计几易其稿才最终确定,真正体现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功力。



这座大厦曾多年享有“远东第一高楼”的美誉,并保持上海建筑高度神话长达半个世纪,楼顶旗杆的中心位置还被定义为上海城市测绘的零坐标。它也曾是国际贵宾访沪的主要下榻处,“仰观落帽”的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同文住宅
这是邬达克设计成熟期的代表作,上海经典的现代风格花园洋房。它曾是“远东最大最豪华的住宅之一”,建筑面积近1700 平方米,因为外立面和围墙均采用绿色釉面砖,俗称“绿房子”。


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




经历了八九十年世事沧桑的大批老房子本身充满故事性,加上建筑师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邬达克的海上传奇”不断延续。
一个人的命运不可思议地契合了一座城市的命运,一个人的才能与抱负不失时机地响应了一座城市的梦想与追求,这就是一位建筑师能在遥远他乡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和影响的最终谜底。
以上图文选编自同济社出版图书《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和《邬达克》
来源:同济出版社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邬达克的海上传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