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完美关系》:戏剧性与真实感

曾于里
2020-02-25 17:0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黄轩、佟丽娅领衔主演的公关职场剧《完美关系》,成为又一部口碑遭遇滑铁卢的职场剧。这几年职场剧大热,公关这一职业也开始更多地出现在影视剧中。像《趁我们还年轻》《幕后玩家》,都是聚焦公关行业,不过与《完美关系》一样,质感与“完美”一点关系没有。

《完美关系》海报

为了避免误伤,笔者耐心地追了10集,《完美关系》的质感已平庸得很稳定了,口碑逆袭也是超低概率的事。这部剧的一大弊病是拖沓,目前播出的剧情里,各路无关紧要的情节占据了太多篇幅,比如女主在澳大利亚卖房经历、女主的闺蜜线、男女主角相识相知过程等等,剧情能够俭省的地方它偏偏罗里吧嗦地滚轱辘,编剧为了拉长剧情真是煞费苦心。看看英剧《公关》一季就6集(45分钟/集),《完美关系》52集,前10集还没人家两集的信息量大。

《完美关系》的另一个弊病,在于职场剧层面,这也是本文要着力讨论的。为什么大陆职场剧十有八九都会遭到“悬浮”的批评?批评中有多少合理的声音,又有多少“双标”成分(对外国职场剧更宽容,对国产职场剧太苛刻)?国产职场剧的普遍问题是什么?

职业:何为真实,何为悬浮

职场剧也称职人剧,简单地说,就是描写某一职业、刻画某一类职人、聚焦某一个职场,让观众更深刻了解某一职业的剧集。职场、职业与职人,是职场剧的三个核心要素。

职场如同江湖,既是职人们奋斗的场域,也是拷问人性、审视社会问题的一扇窗口。职场剧是否凸显职场的社会属性,与剧集所呈现的职业相关。如果是媒体这一类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职业,职场的社会属性就强烈一些,比如《新闻编辑室》。反之则是《完美关系》《公关》这一类职场剧,职场关系并无太大特殊性,职场的社会属性也相对有限。因此,下文着重解析的是《完美关系》“职人”与“职业”这两个元素。

职业,就是得让观众知道,这个职业到底是什么,要干什么,是怎么干活的。

《完美关系》聚焦公关行业。粗略划分,公关可分为营销传播与危机公关两类,前者侧重于正面宣传,后者侧重于遭遇负面舆情时的应对。《完美关系》主要还是在讲危机公关,比如当一个明星、一家企业有负面新闻了,公关是怎么灭火和救场的。

剧中对公关的理解

但《完美关系》一播出,就成了公关人士的“挑错大赛”。

顶尖独立公关人卫哲(黄轩 饰)的客户——脱口秀主持人耿跃(曹云金 饰),被人拍到与小模特田璐在酒店里开房,而且网络发酵非常快。但耿跃已婚,妻子是圈内知名演员,两人一直以恩爱夫妻的形象示人。

黄轩饰演顶级公关人卫哲

卫哲的危机处理全过程是:到酒店找耿跃了解情况,此时已距离事发一个多小时了——卫哲成“侦探”,还原偷拍过程——等到天黑,卫哲“调虎离山”,带着耿跃突破记者重围回家,让耿跃请求妻子原谅,妻子不打算原谅——卫哲去酒吧解闷,偶遇女主角——第二天他找到视频发布者,知道这是小模特设局——第二天晚上卫哲成功劝说耿跃妻子不离婚,卫哲拟好声明,让他俩十二点发……

曹云金客串偷腥的脱口秀主持人耿跃

也就是说,明星偷腥丑闻曝出后,明星夫妻第三天的凌晨才发布声明。按照剧中卫哲自己的说法,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是24小时内,他这拖拖拉拉的又是调查又有闲情逸致去酒吧,等明星夫妻发表声明时,已过了36小时左右,错过黄金期。

除此之外,公关人士还给该剧挑出了不少错,比如独立公关人是个伪命题,公关对客户说话没有这么拽,公关不是侦探,星级酒店不会允许记者冒充服务员去偷拍,别墅小区怎么会有狗洞,等等。

于是得出结论:《完美关系》对公关这一职业的呈现,一点也不真实,太悬浮了。

但这里需要厘清的一个事实是:影视创作是一种虚构艺术,它的确必须遵循现实、尊重现实,但注意——并不等于它要复刻现实,100%按照现实的模样予以还原;也不意味着它有戏剧性的虚构和夸张,就得被扣上“悬浮”的帽子。

仍旧拿出公关人视为圭臬的英剧《公关》为参照。《公关》里刻画的,就都符合公关实际吗?恰恰相反,《公关》里充满了虚构的艺术冲突。安娜·帕奎因饰演的女公关Robyn第一集就扇了客户耳光,顺走了客户的可卡因,这时国内公关人士怎么不说,“公关对客户没那么拽了”?也是在第一集里,Robyn还顺便跟偷腥被拍的名人客户上床了,怎么不说Robyn玷污了公关专业的形象了?

Robyn扇客户耳光

更关键的是,《公关》整一季对公关的理解,其实就是我们国内舆论里批评的“黑公关”(公关的负面典型)。按Robyn的说法,公关人就是“酒鬼+撒谎精”,而他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为了帮客户解决问题,他们不择一切手段,怎么有效(无论公关手法多脏)怎么来。几乎每一次Robyn都帮客户化险为夷,但公众的知情权被侵犯,无辜者的利益被损害了。

Robyn的准则是客户利益最大化,至于低级不是她考虑的事

《公关》中的公关手法是具有争议性的,甚至是该被扬弃的。但稍有审美能力的观众并不会据此给《公关》打低分,因为这是戏剧创作,不是现实生活中“三观”的照搬。

可见,以与现实有多像的“真实”来评介影视作品,是站不住脚的,也很容易暴露观众自身的“双标”。双标的症结是,观众对于戏剧创作规律的不了解。在戏剧中,“真实感”才是判定优劣的标准,而非与现实的相似程度的“真实”。

真实感和真实的差别,可以用贾樟柯导演的话来区分:“事实上电影中的真实并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具体而局部的时刻,真实只存在于结构的联结之处,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在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现实秩序……我们几乎无法接近真实本身,电影的意义也不是仅仅为了到达真实的层面。我追求电影中的真实感甚于追求真实,因为我觉得真实感在美学的层面而真实仅仅停留在社会学的范畴……因为终究你是一个导演而非一个社会学家。”

真实感既来源于真实,来源于对现实的摹写,更来源美学上无懈可击的起承转合与直抵人心的情感说服力。历史剧创作中有“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说法,任何现实主义创作亦然,真实感是对真实的提炼、浓缩、升华。我们平日里夸赞一部电影很“真实”,我们说的其实是它有“真实感”。

《公关》哪怕尺度很大、情节夸张,但它仍让公关人觉得心有戚戚,是因为它有强烈的“真实感”。这部剧节奏极快,哪怕剧中人物生活一团糟,但一到工作中,她们立马腰杆挺直、精神抖擞、雷厉风行,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讲话都开始二倍速。剧中每一个案例不一,但她们处理问题的流程超级专业,怎么控制事态、怎么全力抢救、如何协调各类公众关系,火力全开、巨细无靡。观众想到的没想到的,Robyn都想到了,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电梯里只有Robyn一个人时,她哭丧着脸,电梯打开,立即职业笑脸相迎

观众被《公关》的快节奏卷着走了,被剧情充分说服了,他们自然也不会在意剧中对公关的一些夸张呈现。假如别墅爬狗洞的桥段出现在《公关》里,也会显得合情合理。

相形之下,《完美关系》的问题在哪呢?不在于卫哲是独立公关人,不在于助理对客户很拽,不在于卫哲充当侦探,而在于它无法建立起“真实感”。

公关处理危机的节奏是快,单刀直入、直击要害、快刀斩乱麻。但破坏《完美关系》真实感的,正是该剧为了拉长剧集的拖沓,由此产生许多没有任何价值和信息量的“垃圾”桥段。这种拖沓与公关的“快准狠”,刚好背道而驰。

就比如卫哲又是亲自去调查小模特做局,又是带着耿跃“调虎离山”请求其妻子原谅,兜兜转转一大圈,除了让剧集的时间变长,既没体现他的专业能力,也跟他最后解决问题一点关系没有。

卫哲说服耿跃妻子的理由是,给她算了经济账,这个婚她离不起,除了对赌协议外,夫妻共同接的代言会吹了,还要赔款,人设崩塌后商业价值归零……总之损失以亿元计。

很多明星因为经济利益,离不了婚

但拜托,这笔经济账从一开始就可以算给耿跃的妻子听。为什么卫哲要兜了那么大圈子才说?因为《公关》中Robyn处理类似问题就花了10分钟,但《完美关系》要拍成90分钟。剧中偶尔闪现的真实感,都被各种无用桥段冲散冲垮了。

当一部剧无法构建出“真实感”,它所有的艺术性夸张,就都显得不真实了。观众挑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挑骨头。

职人:如何刻画一个困境中的精英

职场剧里的职人刻画,往往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菜鸟成长记,比如《未生》;另外一种是职场精英大杀四方,比如《法证先锋》系列,比如《公关》。

通过丰富饱满的职人刻画,职场剧可以唤起观众的职场共鸣,建立起对一个职业的感召力,也可以形成对职业的正确认识,为某个职业祛魅。比如观众可以在《未生》里看到自己的身影,经由《法证先锋》感受到法证这一职业的魅力,而《公关》则更为全面地呈现这一职业的魅力与暗黑。

职业有暗黑处,职人也有暗黑处。很多以精英为主角的影视剧,都热衷于将精英刻画成有缺点、有不足的精英,如此,精英对于缺点的克服,就体现为精英的成长,也构成剧集的主线。

《公关》亦然。不过与国内剧集主要人物一定要“伟光正”、要大团圆不同,《公关》的女主人公则破碎得多,也复杂得多。

Robyn爱无能。因为破碎的童年经历以及母亲的自杀,她并不信任亲密关系,但她又渴望亲密关系,可当她拥有亲密关系,作祟的不安全感让她无法享受亲密,她一定得做点什么来考验它、甚至糟践它。所以明明有深爱她的男友,但她一而再地出轨;明明上一刻还被男友的话感动扔了避孕药想为他生孩子,下一刻就去翻垃圾桶找避孕药吃;明明那是同事兼好友的男友,但她还是与他上床了……

Robyn上一刻被男友感动,扔掉自己一直偷吃的避孕药,下一刻还是去捡回来吃,“本性难改”

她在工作中大杀四方,私生活却一团混乱。或许是工作中见惯人性丑陋,加剧了她的不信任,或许是擅长在工作中收拾烂摊子,所以她自以为自己也能应对得了自己生活的烂摊子……她终究是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第一季的结尾令人感伤,毁掉了亲情、友情、爱情的Robyn无处可去,只能回到公司,她看着镜子说,“哭吧,女人”。但她面目坚毅,连哭都不会。

失去一切的Robyn,却哭不出来

Robyn如此破碎,但作为一个角色,又如此迷人。

回到《完美关系》。男主角卫哲是“最有独立价值公关人”,但他也有精神困境,因为高强度的工作和压力,他罹患急性焦虑症,有时压力过大会直接晕过去。而他对公关这一工作也不完全认同,比如处理完耿跃的危机后,他的病情加重。他跟心理医生说,他很想耿跃夫妻离婚,因为他们都不是好东西,更恶心他们做的事情,但他的工作却逼着他去劝说他们复合,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他无法认同自己的工作。

卫哲如此角色设定,并无不可。问题来了,心理医生都治愈不了他的疾病,但自从卫哲遇到女主角江达琳(佟丽娅 饰),就被江达琳的三言两语点拨了。俩人在酒吧里第一次偶遇,因为江达琳跟他提了一嘴二十四个比利,“就算是有二十四个我,到最后还得自己去面对”,卫哲就看开了,再讨厌的工作他也会去应对。心理医生质疑,“你不应该是会因为陌生人的一句话受影响的人呐”,卫哲回答,“人有时就是这样”。

男女主角第一次见面,女主角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就点化了卫哲

并不是“人有时就是这样”,而是国产剧职场剧的精英男士是这样,他们但凡有任何心理困境,都只不过是一个道具或装饰,用以辅助他与女主角的情感发展。

果不其然,卫哲在酒吧里第二次遇到江达琳,就成功被这个女孩吸引了;江达琳抓住他的胳膊,他原本晕眩的头脑忽然就清醒了;当江达琳的公司遭遇危机后,卫哲“英雄救美”,两人已开始并肩作战,共同成长……

心理医生都治愈不了的问题,女主角抓住男主角胳膊,他就清醒了

也由此,国产职场剧常被批打着职场的幌子谈恋爱。恋爱是主人公生命的重中之重,恋爱轻而易举能够化解主人公的疾病与困境,再大的问题,谈个恋爱就好了。几乎所有的困境,都是为恋爱服务的,哪怕没有困境也要制造出困境。

《完美关系》中,编剧为了让卫哲与江达琳之间发生关联,增加的一些桥段,俗套得令人发指不说(比如江达琳等在卫哲家门口,发烧不省人事;卫哲带江达琳买衣服“改造”她),也将卫哲刻画得太傲慢太猖狂太讨人厌了(卫哲嚼着口香糖直播吐槽江达琳那一桥段,真是油腻腻流成河),将江达琳刻画得太无脑了。黄轩又会流失一部分路人粉了,他被骂“油腻”虽然够冤(是角色的问题),但他也难辞其咎——为啥接这个戏。

精英真不会这么傻缺

我们的职场剧里还不曾出现像Robyn这样非常罪非常美的主人公。Robyn如果来到中国,她那个完美的男友一定会治愈她,她会“改邪归正”,爱情事业双丰收。想问问编剧们,可以在不将职人神化的同时,不让职人恋爱脑吗?可以有一个从头到尾都不完美的主人公吗?人生哪里那么多圆满,所谓的强者,只不过是哪怕不圆满不完美,仍要斗志昂扬地战斗下去。

观众对于偶像剧和职场剧的期待是不一样的,偶像剧里你可以恋爱大过天,但在职场剧里,麻烦编剧掀开人生那袭华美的袍。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