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文学:好日子,一直在路上

2020-02-28 15: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羊肠路,石头路,旅游路……路上风景的变化,记录着千年古镇郑场卧龙村高滩组的变迁。

  高滩,四面环山,群山连绵,海拔均在800米左右。“滩”在词典里是这么解释: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高滩”则是“形成历史悠久,稳定而不易上水的滩地”,也称“老滩”。郑场的母亲湖卧龙湖,其发源地就在高滩的龙塘和龙洞。

  高滩200多户人家坐落在山坡上或者山脚下,在我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以前,高滩就只有窄窄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在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高滩的农民就在这羊肠小道上丈量生活的曲折,经年累月,循环往复。高滩距离郑场足足有15公里,农用肥料、生活物资都靠肩挑背运,往返一个来回需要半天时间。我的挚友李天学曾经向我摆谈起他家生活与劳作的情形:为了供孩子在外读书,夫妻二人种了大量辣椒,白天争分抢秒干农活干完,夜里摸黑背运生活物资和农用肥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显得格外坎坷,李天学只好左手握手电筒,右手拄一根竹棍,肩背百余斤货物往家赶。光线忽明忽暗,李天学深一脚浅一脚匆匆赶路,回到家里已常常是半夜光景。

  1993年5月,郑场撤并建后,镇政府组织动员老百姓修建乡村公路,仅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修筑起近20公里长的公路。说是公路,其实就是机耕道,坡度大、弯道多、路面窄,但老百姓非常满足,至少,在迤逦群山里响起了长安车和拖拉机的马达声,减轻了人力运输之苦。公路通了,居住在高滩的农民们开始种植辣椒、烤烟,有了经济收入。然而山里的雨水连绵不绝,这条路经常被暴风雨冲刷得遍体鳞伤,坏了修,修了又坏,周而复始。

  好日子一直在路上。2016年,全域旅游的劲风吹到古镇郑场,政府在卧龙湖修建卧龙湖水上运动中心,并承接了贵州省第十届全运会水上比赛项目的预赛和决赛。绥阳县交通运输局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将简陋的村道升级改造为旅游公路,让农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就这样,顺山势而上的机耕道截弯取直,全程缩短至11公里,路宽6米,厚度达10至15公分,平整的水泥路面,防护栏、绿化带一应俱全。这条旅游公路,像一条玉带将高滩与外面的世界紧紧连接起来。

  高滩的鲫鱼、红豆杉等,各种“珍宝”在互联网上得以迅速传播。李天学最先嗅到商机,便自筹资金建起了鱼塘,而且还利用自己的林地养殖了100多只山羊,办起了农家乐,据说收入不错。

  两三年的时间,高滩的道路不断升级改造,就连农户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也全部硬化,群众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艰辛日子。我的侄儿匡荣刚2017年便在县城按揭购上了住房,想把自己的父母亲接到县城居住,但他的父亲执意不去,说:“现在我们这儿交通方便,又是旅游景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点也不比城里差,你哥哥还在这里办起了乡村诊所,我得帮他打理打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改革的春风,是脱贫攻坚的惠民政策,让高滩的路由曲变直、由窄变宽、由软变硬,让高滩老百姓踏上了致富路、小康路。(文/匡兴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