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隔离”日志|一个广州小区的线上战疫经过

彭伟步
2020-03-02 13:47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广州天河区华景新城陶然庭苑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包围当中,是名符其实的学历较高层次人士的生活聚居地。然而,新冠肺炎一夜之间犹如在黝黑的星空中划过一颗流星,瞬间在小区内部产生了激荡。围绕着如何防疫、治疫、脱疫,小区业主在微信群献计献策,演绎了一场指尖上的“战疫”,展现了在重大疫情当中,小区公共治理的真实情况,带给我们对业主参与小区管理的诸多思考。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春雷一声平地起

邻近春节,陶然庭苑小区路边如往年一样摆满了向业主售卖的鲜花和应景植物,柑桔树、蝴蝶兰、茶花树、桃花等摆满了楼下的空地。

小区楼下的商店、超市、小吃店车水马龙。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礼品和过年商品,售货员声嘶力竭地不断向业主推销送礼佳品。一切看起来都如以往那样热闹,业主按照既定的模式按下过年的按钮。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以缓慢、肯定的话语告诉央视记者白岩松: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这个结论顿时改变了全国人民对正在武汉发生的疫情的看法,之前专家说的“可防可控”、“有限人传人”等意见刹那间成为过眼烟云。

陶然庭苑小区的业主们开始在微信群里互通消息,各种不实的消息在微信群里流转。如某某小区有人被送进了市第八医院,密切接触者均被要求居家隔离。同时,新闻里报道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小区业主的恐慌。楼下的健民药店开始出现抢购口罩的人群,一些防治感冒,预防各种炎症的中成药也被抢购。一时间,小区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不安的情绪不断在微信群里延伸,时不时传来各种坏消息。各个自媒体播出数不清的武汉市民排队在医院检测的视频,令人感到武汉疫情的严重性,也对武汉市民深表同情。视频中黑乎乎的市民为了排队挂号检查,挤满了医院过道。医院里外人头涌涌,医生疲于奔命,排队过程中数位病人因为支持不住而倒在椅子上,其家属哭着请求医生收治,并说自己也有发热的迹象,更使小区居民感受到疾病的危险。与此同时,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逆行出发,使小区人群的恐慌情绪达到了一个高潮。

业主的恐慌在1月22日晚达到高潮。一部广州市疾控中心和另一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车直接开进小区,走下数位全副武装的医生。他们从头到脚均套入一次性的防护服中,还有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陪同。

小区业主顿时如100度的开水沸腾起来,不断在微信群询问,是不是小区里出现了病人,并要求物管出来走几步。有些小区业主还亲自跑到物管要求了解情况,得到的消息是住在H栋的一位老太太因为摔断了脚,需要急救。对此,业主议论纷纷,表示不相信物管的话,说这是善意的谎言:如果是老太太摔断了脚,不可能由疾控中心派人派车、全副武装来接走这位老太太。即便微信群里讨论炽烈,留言瞬间垒起数千层楼,直到深夜,仍然没有结果,也没有共识。

23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封城的消息经由媒体的报道得到证实。小区业主开始讨论如何在小区防疫的事情,表示不能把保护小区安全的希望寄托在物业与居委会,而是要靠业主的自觉与自发行动来维护。然而,由业主自治小区与管理的想法讨论了半天,报名者寥寥,也没有一个带头人,此事不了了之。唯一的共识就是,要求物业加强对小区的消毒,并对进入小区的人群进行严格管理。

此时,楼下的口罩已经被抢购一空,鲜花档早已不见踪影。超市里的大米、方便面、蔬菜、水果等货架也空空如也。往年业主花心思挑选鲜花,此时他们到处询问购买口罩的地方,焦虑、焦急的心情溢于言表,但面对不断发酵的疫情,以及口罩奇缺的现状,业主只能怏怏不乐。 

轩然大波

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持续撞击着业主脆弱的心灵。1月22日晚疾控中心接走的老太太是不是湖北人,成为业主讨论的热点话题,业主纷纷要求广州市政府像深圳市政府那样详尽公布确诊病人的生活路线图。

对疾病扩散的恐慌,对人传人的恐惧,使业主再不敢出大门一步,也不敢串门了,邻居之间要么在阳光下打一声招呼,要么在微信里互致问候。楼下的超市、小吃店、快餐店早已关门,昔日车水马龙的路面半天不见人的踪影,只是偶尔闪出一位送外卖的小哥。正月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寒风吹袭着这个本是祥和幸福,充满人间温情和让业主享受天伦之乐的春节。

闷在家里的业主,在微信群里不断要求物管回应业主的质疑,同时要求群主与物管交涉,要求物管加强保安与消毒工作,却鲜见一个亲自出门检验电梯是否有酒精味的业主。微信群的信息更多是业主对物管工作的指责,例如分类垃圾的垃圾桶位置摆放不对,地点安排不好,北风一吹会把垃圾里的病毒带入楼房,损害业主身体健康。抱怨声中,零星地听到有业主提议,集资购买口罩,派发给需要外出的业主,并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小区业主的来源,要求湖北籍业主自行向居委会报到,自觉隔离。

与此同时,一份由网民自行收集的确诊病人所在小区的名单在微信群流转,其中一个小区是华景新城陶然轩(轩应为苑)。由于未得到政府的证实,业主半信半疑,不断对发生在22日的疾控中心接走老太太的说法进行核实,但是最终仍然没有结果。

2月2日,不知是受到深圳市政府的启发,还是在公众舆论压力之下,广州市政府终于公布了与深圳一样详尽的确诊病人的行动轨迹,证实了H栋出现确诊病人的信息。这一下惹起了业主的愤怒,有业主讽刺广州没有把市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思想落后,信息不够公开,怪不得落在深圳后面。他们也对物管和疾控中心有意隐瞒病人的相关情况感到愤怒,宣称下次要替换业主委员会和物管。这件事给业主留下了一个非常不良的印象,总感觉政府在保护市民的健康方面做得不足,信息不够公平,制造人心惶惶的景象,大家都觉得政府过度保护病人的隐私而置公众知情权于不顾。

沉静似海

业主们虽然对政府迟迟公布小区的确诊病人情况产生诸多意见,但情绪归情绪,业主的宅居生活还得继续,业主群也冷清了许多。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业主再怎么不满,太阳仍然从东方升起。

往日遍布小区公共空间的广场舞不见踪迹,歌声也不再飘扬,颇受广场舞困扰的一位C栋业主禁不住在业主群里说,没有广场舞的日子真好,我的耳朵终于不再起茧,让我过了几天舒服日子。然而,这个信息在业主群甫一显示,立刻遭到其他业主的指责与批评,认为其自私自利,缺乏同胞情感,而置民族和国家大义于不顾。“砖头”不断砸向该业主,许久不见该业主的反驳,估计其已经意识到失言而惹起邻居不满,撤不回留言,面对邻居的指责不敢再发言。

D栋29楼的一位业主建议,湖北来的业主应该自行隔离,并要求从医院治愈回来的那一家人搬离小区,到广州市定点隔离酒店居住,顿时又迎来大量抛砖。大家认为,该家人做法虽然不够厚道,但是事情已经过去,而且治愈回来,只要其自觉在家再隔离14天,应该就没有传染性了。

业主微信群里的吵闹持续了两天后才平静下来。1月29日,小区终于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只允许有证明文件和业主证的业主进出。物管在业主的指责与批评声中,承诺加强小区消毒工作,对电梯进行每天三次消毒,对步行楼梯进行通风和消毒工作。这些措施的推行,以及小区多日未见有救护车进入,使业主绷紧的心情逐渐松弛下来。 

义愤填膺

然而,李文亮医生因为感染病毒而去世的消息,又打破了逐渐平静的业主群。2月6日晚9点15分,许多业主的朋友圈开始发布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长时间宅居在家的委屈感瞬间点燃了业主的愤怒和悲伤的心情。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使多日接受政府安排,自觉宅居在家,支持一线医生,不浪费口罩的业主产生被抛弃感、愤怒感,纷纷指责武汉市公安训诫李医生,以及武汉市政府信息不公开等做法。业主为去世的李医生哀悼,悲伤、悲愤、祭拜、点亮蜡烛等纪念李医生的表情包在业主群里不断出现,叮叮声不断响起。

与此同时,业主们转发了大量关于李医生的评论,上传各种媒体关于李医生去世的截图。回想起因为疫情,业主不得不宅居在家,承受着蔬菜价格比平时高三倍,肉价比平时贵一倍,无所事事,孩子开学遥遥无期,工作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业主从楼顶拍下远处的美丽景色,方知道自由的宝贵。无奈的是,不知道何时才能解禁,出外散心。宅居在家的不适感,隔离感,损失感,对中国今年经济状况的焦虑感,侵袭着业主理性的思维,在李医生去世的这个晚上彻底爆发。

非理性、偏激的言语虽在业主群出现,但真实地反映了业主在疫情当中遭受损失,长时间失去自由的心情,继而产生了对武汉市公安与武汉市政府不当行为的不满。业主群一浪高过一浪的渲泄,直到7日凌晨3点后才逐渐平息下来。

静待花开

日子像流水一般消逝,李医生的去世虽然在业主群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随着各地政府加强对疫情的控制,中央政府出台强有力措施要求湖北彻底收治病人,同时广州市官方宣布确诊病例不断减少,业主多日来的心情逐渐缓和下来,指责湖北业主和政府的言论逐渐减少,增加了其他小区受到疫情影响的情报。

例如2月11日晚9点46分,业主群内上传了广州海珠区临江豪宅“保利天悦”业主不同意搬离住宅、接受隔离,与街道办、疾控办对峙的消息。保利天悦18栋共有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彻底消灭疫情,政府要求该栋居民到维也纳酒店接受隔离,并希望该栋业主明大义,讲大局,接受政府安排。小区业主纷纷评论此事,又把矛头指向物管,认为物管在小区的消毒不够,电梯应该每小时拂拭消毒一次,以避免重蹈保利天悦的覆辙。

随着复工时间的临近,以及地铁人流逐渐增加的事实与新闻图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处于高度焦虑中的业主们的心情,不过整体上大家仍在彷徨、焦虑、无奈之中等待疫情结束。

小区的树木逐渐露出尖尖的嫩芽,楼下邻居的石榴花在盛开,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让生活回归正常。 

终语

天河区华景新城陶然庭小区生活着许多学历较高的人群,然而,小区的公共治理与业主自治仍然无法实现。在疫情面前,倡议者众,但牵头者寥寥无几,大家都做键盘侠,而缺乏一个愿意牺牲时间的热心人。

在关系到公共利益的议题中,业主不断上传其他小区封闭管理的消息,但鲜有一人直接到物管或者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意见。曾经有业主号召1月28日一起在小区各层楼喷洒酒精消毒,但是也未见业主的集体行动。小区业主自治似乎成为一个镜中月,水中花的愿景。

微信业主群的讨论热潮曾经如海浪一般汹涌而来,但也像退潮时会消失无踪。关系到小区治理的议题,业主们都希望其他人能够带头做大家关心的事情,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地承担下来。这其中既有信息公开、政策限制等原因,也有业主本身缺乏担责的精神。

陶然庭苑小区业主在此次疫情中的应对与讨论,以及所展现的小区业主自治的现实,可以说是全国各地小区业主心态的一个缩影,其中呈现了多元声音,多种心态,但说得多,做得少。业主的小区管理精神与意识,在利益与行动面前,显得分散和个体化,在缺乏小区公共治理规章的状况下,小区公共治理和自治或许还需等待业主意识的提升。

外面的紫荆花刚要盛开,春雨也滋润着南粤大地,青翠的树木开始了新一年的轮回,似乎疫情在不久的将来行将结束。经历2003年SARS洗礼的广州,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静静等待。

(作者彭伟步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沈健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