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疫一线 | 湘雅二院陈燕:“战场”没有机会重来

2020-03-03 11: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融媒体记者昕亚 医师报

“实战和平常培训是不一样的,没有重新来的机会,因为要确保零感染,就不能有失误,时刻绷紧这根弦,要高度警惕!”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让很多即使是工作多年的医护人员都措手不及。湘雅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燕教授前前后后已经送走了好几批支援武汉的同事,有去武汉方舱医院的,还有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的。在枕戈待旦赶赴一线之前,为了更好地配合前线作战,陈燕主动报名做起了院内的培训工作。那时,一直在等待着出发命令的她,还不知道自己最终会去到哪里。

2月24日,《医师报》记者联系到了陈燕,她正好已经在长沙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工作了近一周的时间。晚上10点,刚从病房开完会的陈燕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切为了实战

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陈燕很早就做好了准备,收集治疗新冠疫情的相关资料,随时等待着出发的号令、前往一线“战场”。在出发之前的一段时间里,陈燕还主动加入了湘雅二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务人员培训”队伍中,当起了培训老师。 

湘雅二医院高度重视疫情培训工作,在新形势下组建课程、运行优化,一套全新的完整教学流程就此实现了。截至目前,接受过这套培训课程的医护人员已达3000余人。人民卫生出版社还主动印刷了培训手册出版发行,多媒体教学视频也将同步推出。

正是由于前期的培训工作,让已赶赴一线的湘雅二院医护人员变得更加有信心,使得他们能够提早进入战备状态。“经过培训的同事,到武汉支援,感到得心应手,有的在那里也成为了导师,与其他医院的医护人员分享防护知识和经验。”陈燕说。 

尽管培训了不下百次,但亲临一线后,陈燕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她告诉《医师报》记者:即使平时做再多的练习,到了隔离病房,内心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许紧张。在培训现场,练习脱隔离衣时,更多的是想象。如果做得不好,还可以再来一次。但是在真正的现场,自己就好似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这种压力顿时让她体会到前线医护人员的不易。就连看似平常的抽血简单的动作,当戴上几层手套之后,完成起来就变得不是那样轻松,同时还要求具备相当高的专业水准。

“实战和平常培训是不一样的,没有重新来的机会,因为要确保零感染,就不能有失误,时刻绷紧这根弦,高度警惕!高度警惕!”

再难的“骨头”也要啃下来

陈燕此次带队支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任务是全面负责和管理该中心新冠肺炎的危重症病房。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患者大都为长沙市的确诊病例,救治中心分为普通病房和危重症病房。陈燕介绍,目前普通病房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人数是0增长。湘雅二医院在接管之后仍然面临着一些“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前期治疗效果不是太理想的重症患者,还在进行抢救治疗中。目前,病程最长的是一位1月30日住院的患者。

“避免普通患者转成重症,我们希望能够早期识别有可能会转到危重症的患者,以便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使端口前移、减少病死率或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患者当中,一对母女给陈燕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对母女同时感染上了新冠肺炎,经过湘雅二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女儿很快出院了。而她的母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还患有肝硬化、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由于她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医护人员除了应对血糖波动等症状,还要照顾其母亲洗擦、熬中药、热饭等日常起居。——这些都被已出院的女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女儿感到非常过意不去,特意通过微信群给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发来了祝福感言。同时,当她得知治愈者的血浆很紧缺、对新冠肺炎可能有治疗效果时,主动要求捐献出自己的血浆,希望能回馈到更多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位患者让我们非常感动,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付出,我们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在疾病中她已经战胜了新冠肺炎,也希望其他患者和她一样早日康复。”中国医学泰斗裘法祖有言,“医生治病,是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不错,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过河才能到达胜利彼岸。

陈燕提到,她的许多同事,甚至是第一批驰援的同事中,因为病房需要还申请了延长工作时间,到现在已经连续奋战了近1月。尤其是“在武汉的医生同道们,他们面临的环境比我们更加艰苦、压力更大,希望他们能够更多的保重、平安!”

陈燕教授提醒:

无论多忙多累,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战”前培训,她是老师;率队出征,她是战士;病房治疗,她是专家。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前辈,在医护人员防护措施、特别是在穿脱防护服的细节方面,陈燕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医护人员的重视:

第一,防护要到位,思想上自始至终不能放松。有医护人员最初到病房非常谨慎、小心翼翼,一旦操作熟练后反而开始放松了。

第二,注意细节,操作速度可以慢,但每个步骤都到位。一旦流程出错,后果不堪设想。不只会影响到自己,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团队。

第三,相互督促、多提醒,进入隔离病房时,最好以老带新,把对方当成镜子,尽可能减少犯错几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