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隔离”日志|这段漫长的亲子陪伴,父母和娃谁赢了

王宁钧 赵丽虹 王鹏
2020-03-11 13:48
来源:澎湃新闻
城市漫步 >
字号

特殊的旅程

妈:这个秋季学期,娃参加了好多比赛和考试。我们觉得,这么辛苦一娃娃,寒假得好好放松一下。

爸:我们决定,寒假先把老大和姥姥送到海南度假。辛苦奶奶带老二。老大从海南回来后,我俩也就放假了,我俩再带老大去意大利。姥姥接班带老二,给奶奶放假。

妈:这样一来,让老大玩个够,二来给老人轮班放假。完美!

妈:1月20日,钟南山肯定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当天正是老大和姥姥从海南回京,我让她们在飞机上都戴好口罩。

妈:去意大利是24日的航班。国内形势严峻,欧洲还算一片净土。出发时,我们觉得不用在家闷着,有点小得意,一再叮嘱老人,带着老二注意防护,不要出门。

爸:老人真是12天没有出门。中间我们在网上给他们买过一些菜和生活必需品。

妈:开始还开玩笑,如果回国航班取消,我们就拿着申根签证在欧洲撒欢儿。签证能用到3月。但2月3日航班真被取消,我俩半小时内就重订了回国机票。

妈:这时发烧,真是太可怕了!我俩仔细分析了之前1个月的行程和接触过的人,觉得基本没有感染新冠的可能。但怎么莫名其妙发烧了?娃爹说,可能是前一天走多了,可是7岁娃走得跟他一样多啊。

爸:虽然当时媒体报道的病例都有武汉暴露史之类可溯的感染途径,但我们非常担心真是新冠。

妈:娃爹花10欧天价,买了当地药店里便宜的体温计,每小时监测体温,玩命喝热水。第二天神奇地痊愈了。

妈:娃爹感到不适时,我们就开始戴口罩,阻断可能的传播。娃完全没这根弦,还去跟别人搭讪,被我们教育了一通。

妈:我觉得她应该理解现在的危险,把局势狠狠给她讲了又讲,但娃看起来没被吓到。我一会儿觉得,娃怎么这么不知事,一会儿又想起电影《美丽人生》里的爸爸,觉得应该让娃“无忧无虑”一些。

全家宅着

妈:回国后,全家在家禁足。教委要求,停课不停学。学校整了丰富的在线学习素材给学生看。班级群里,语数英美音科体,各科老师轮流打卡、答疑、改作业......挺忙的。

课外班也在线上。钢琴课装上摄像头,照样周周上。艺术体操每日打卡,教练在线监督基本功训练,纠正动作——平时线下大课变成线上“一对一”,感觉赚了好多。

还有一批教育大厂推出大量免费在线课程。不管报没报过名,交没交过钱,学习资源一下多得学不过来。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10后对线上形式的接受度相当高。娃每天上完学校的网课,完成各科作业,穿插练琴、练功、中文阅读、英文阅读,还有一些在线课程和练习。从早到晚满满当当。

妈:大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但二年级的娃的学习,似乎真没太大影响。

就算学校没有安排,作为海淀娃,也一定不会闲下来。从来没有哪个寒暑假真的停学过。

妈:我们努力模仿学校学习状态。每天帮孩子“上网”,“传作业”,解决“又卡了!”,“给我拍照、录像!”这种问题,还得给打上课铃下课铃。

爸:课程大都要看屏幕,对娃已在下降的视力实在负担太大。本来想一起在电视上看的电影也不敢安排。

聊天教学

妈:过了几天,我们感觉哪里不太对。在这可能是唯一一次的长时间亲子陪伴中,如果只简单把课堂搬到网上,学校搬到家里,教孩子一些早晚要学的“知识”,是否有意义?

爸:正巧,为帮孩子完成对特殊假期的讲述,我们拟了一系列引导性题目。半个多小时,三人聊天,前面回顾假期的经历和感受,后面谈论疫情和病毒。

妈:娃阅读量不小,兴趣也算广泛,但偏好读故事,不喜深入思考和逻辑思维,好奇心不强,不善于提问和表达输出。在聊天中,我们发现,她可以广泛联系之前读的书籍和视频材料。在我们引导下,有很好的表达,能主动延展话题。

爸:我俩深受启发,当晚讨论了后续的家庭教学。

我们决定,强化开放式的引导和讨论,从一些话题出发,充分延伸讨论,过程中,让孩子学习组织知识体系,自主探索并主动输出。

妈:我们希望,借这次长期陪伴,尝试理想中的“通识教育”,以及“横贯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的提法不新鲜。针对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融会贯通,从而成为完全、完整的人。

国内针对小学生的通识教育课外班、网课遍地都是。但跳不出“老师教授-学生接受”模式。比如把知识组织成我是谁(人类、食物……)、我来自哪里(地球、宇宙……)、我如何了解世界(文字、艺术、航海……)、世界什么样(城市、建筑、森林……)等部分。虽旨在引导跨学科思维,但更多是综合性科普。原因很简单,孩子还是被动接受,说白了还是灌输。

横贯能力是芬兰教育提出的教育改革举措。与通识教育类似,强调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应用与整合,还特别强调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实践现象式教学。

亲生的

妈:那么,如何聊天?任何预先设定的选题和试图体系化的主题,都有悖初衷。我俩最终决定,每天从闲聊中捕捉真实的兴趣点,即兴展开。不限学科领域,以提问能力为重点,适当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爸:第一天,我们砍掉了大部分语数外,选择了在线思维导图课程,让娃先学习思维工具。

爸:之前,我俩多次给娃示范过思维导图。

课程是通过分解人物、情节和结构,三分钟内讲出西游记故事。这是娃唯一熟悉的长篇。我借用课程方法,把西游记脉络梳理一遍,又让她复述感兴趣的几个故事,比如大闹天宫和真假美猴王,展开讨论情节。

然后,从她正在读的皮皮鲁系列中,找了我熟悉的中篇《罐头小人》和短篇《恐怖的西瓜》,跟她一起,用以上方法分解要素。这次基本是她在主动思考和表达。

爸:用了不到一小时,我们实践了不同篇幅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方法,对人物数量和情节复杂度有了大概认知。又针对娃的流水账式日记,讲了写作文的要素——无非从各种角度解释,什么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爸:娃要交英语课的阅读作业视频。为得瑟英语水平,她选了很长又复杂的故事,Dogerella,是以狗为主角的灰姑娘。故事长,娃又习惯机械背诵而不是理解复述,很难三分钟内讲完。

我提示她用思维导图整理。娃很轻松地分解了角色,把Story按发生地分解成Home和Palace。在具体情节的提炼上,她遇到一些困难,但最后很好地完成了思维导图,用它辅助完成故事复述。虽然对重点和细节控制不好,但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爸:交通主题绘本,娃很喜欢看,但问到细节,很多印象不深,对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没有思考。

通过口头设计思维导图,她提出,用时间轴和交通工具所在空间位置(水下、水面、地下等),对知识点分类。我们一起回顾全书,又做了扩展——比如各国地铁的特点、泰塔尼克的故事。

我们从热气球发散到关于密度和溶解的化学实验,还看着元素周期表讲了氢气和氦气——最近娃在读一本化学儿童读物,平时喜欢看字典后的元素周期表。她还想到,以前听过的泰塔尼克故事中关于木乃伊诅咒的未解之谜,又聊到金字塔和法老,然后是病毒和放射性物质。

爸:娃看了《尖端科技》后,我帮她串了一遍知识点。

信息与通信技术和智能家居,娃很熟悉。讲到生物特征识别时,从静脉识别技术,讲到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与血管……还要找到另一本科技绘本比较,系统展开;把无人驾驶、机器人和智能家居打通,讲到通用的SLAM技术,打开家里扫地机器人的控制软件,讲解激光雷达建图原理;从基因和遗传的原理,讲到基因编辑、转基因、克隆动物和科技伦理……最后产出思维导图。

妈:回顾起来,这些没有预设主题的聊天,通常涉及三方面。比如,文学聊天,是个提炼收敛的思维过程。科技类的大综合聊天,是个发散联系的思维过程。疫情聊天,更多是相关知识科普。娃在提炼、发散、知识储备这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弱!鸡!

妈:

仰天长叹:无论课程千变万化,创新翻花,学霸就是学霸,学渣就是学渣。

其实,在实践聊天课程之前,我俩主要担心的是,自己的知识储备hold不住孩子的发散问题。但实践下来,聊天顺利进展的关键,还是心里常常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不着急、不着急、不着急”。

爸:娃看过学校要求的语文视频课后,也算主动应用思维导图做了笔记,整理课程的结构和知识点,这时比较娴熟了。

但大多数时候,娃还是懒得动笔,或者有想法也很难付诸实施。时间久了,我们对聊天教学的坚持也很不稳定。

陪两个神兽在家,如果坚持高质量陪伴,我俩就只能熬夜办公,这确实不可能坚持太久。

妈:

不过我们相信,我们的尝试是有意义的,还会找时间继续实践,也会根据娃的状态不断调整难度、改进方法。

(爸微信公号:城市智慧与智慧城市;妈微信公号:学霸养娃娃 )
    责任编辑:王昀
    图片编辑:蒋立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