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百年来最荣耀的建筑师,为何是他?

2020-03-13 13: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图书君 群学书院

去年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去世时,已活了102岁。

一百年来,从来没有一位华人建筑师,像贝聿铭这样从截然不同的文化土壤里汲取精华,又游刃有余地穿越于两种文化之间。

作为百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是东方西方、艺术商业、阴阳新旧的矛盾统一,他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文化跨越者。

贝聿铭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一生,正如他对建筑与生命的感悟一样: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在园林里捉迷藏的建筑大师

文 | 图书君

来源 | 中国国家地理BOOK

(ID:cngbook360)

少年时在园林里捉迷藏,让贝聿铭成为了日后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苏州,一个矛盾的地方。

它既有小桥流水式的园林景观,又承载着经济与文化上的双重繁荣。

苏州园林的气质,一定程度构成了人们对苏州城市气质的认知。精致营造的林泉,出典考究的园楼命名,每一处都演绎着属 于苏州的风雅趣味。图为可园“四时风雅”月洞门。图文《地道风物·苏州》摄/殷启民

正是这样的苏州,塑造出了这样的贝聿铭。

他既现代又传统,既商人又艺术,骨子里还有着江南文人的风骨。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图/苏州博物馆官网

01

贝家和苏州的故事,要从600年前说起。

明朝中叶,贝兰堂定居苏州,以行医卖药为生。到了清乾隆年间,贝氏已是苏州四富之一。

贝聿铭的爷爷贝哉安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父亲贝祖诒,则出任过中央银行总裁。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显赫家世影响了贝聿铭,父亲贝祖诒说的“优秀建筑的精髓不仅在于构思伟大的建筑物,而且要使它们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就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少年时期,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但祖父坚持让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中玩耍。

狮子林,贝聿铭小时候玩耍的乐园。摄/苏小七

狮子林是当今苏州园林的代表,清朝后期,狮子林被贝聿铭叔祖父、“颜料大王”贝润生收购。

狮子林一隅。花木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线条姿态以苍劲柔和相配为主,故能与山石、房屋、水面相结合,构成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摄/焦青

贝润生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把园中山石归置,疏通水池,再重新种植、修建花草。甚至专门从太湖找来石头,开始“种石”——将石灰岩放在水中15-20年,让它被水侵蚀,之后在石头上挖出洞,继续被侵蚀,直到最后的造型造型完成。

狮子林里遍布假山,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给贝聿铭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小时候的贝聿铭在狮子林

这份快乐延续到了他70年后设计苏州博物馆时:“中式园林包括三个主要元素——水、石和植物。人们习惯在园林里闲庭信步,流连忘返。小孩子可以在里面探险玩耍,我就很喜欢在园子里玩捉迷藏。作为博物馆,我不想让人们游荡在园外,我想把他们留在园中。”

苏州园林大多是私家园林,高墙壁立,景致深藏于内。今天游走其中,仍能处处感受过去文人士大夫们的高雅与诗情。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摄/殷启民

2010年,已经93岁的贝聿铭接受《东方早报》采访时说:“如果有来生,我很可能是一名园丁。能够设计(狮子林)这样的一座园林,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苏州狮子林。摄/苏小七

贝聿铭自认为,现在已没有当年画家的眼光和匠人做石艺的能力。“苏州园林是过去鼎盛时期的产物,现在无论怎么造都无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在国外,贝聿铭总说自己是个苏州人:“我一直知道我从哪里来。贝家在苏州已经六百年了,我与苏州是有感情的。我17岁时离开中国,而苏州就是我的根。”

留园。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太湖石瘦、漏、透、 皱,道法自然,浓缩天地,是最能代表园林意境的景物之一。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摄/陶源

苏州,是贝聿铭的根。摄/苏小七

02

1935年,17岁的贝聿铭远赴美国,前往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不过他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又转学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师从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教授。

法国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图/wikipedia

虽然经常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但在贝聿铭身上,你总能发现中式传统的影子。

在哈佛读研期间,贝聿铭向现代主义建筑创始人之一的格罗皮乌斯学习,但他与老师发生了分歧,希望能在建筑中展现更多的传统历史元素。

贝聿铭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就是上海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是两层现代建筑,展厅内有几个中式庭院,点缀着山石、溪流和花草树木,颇有几分苏州园林之感。

上海艺术博物馆构造图

上海艺术博物馆最终只是设计图,但对园林的念想一直留在了贝聿铭心里,直到他60年后设计了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摄/苏小七

“向古典学习是件好事。”贝聿铭说,“我自己就有一点老古董的味道。古人们总是用很多时间在思考建筑和景观。而现在,我们做什么事都匆匆忙忙,但建筑应该是慢慢的。”

03

从哈佛毕业以后,贝聿铭没有留校任教,而是进入建筑公司工作,他认为“这些想法和专业实践,还不足以支撑(建筑)。”

1955年,贝聿铭创办了自己的建筑公司I. M. Pei&Associates。60年代,他的公司主要承接乙方建筑的工作。

秉承着父亲贝祖诒“建筑与金融和经济要素有效地联系”的祖训,贝聿铭设计了许多公寓,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惠,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基普斯湾广场住宅楼。图/Beyond My Ken

比如基普斯湾广场住宅楼,位于曼哈顿一个住宅中心,外墙是网格形状的浇筑混凝土。在60年后的今天,混凝土还是大型城市住宅最常用的材料。

曾有一段这样的采访:

问:天下的大师都非常相似,一丝不苟,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您为了寻找三种颜色的大理石,您把70多岁的采石工都找来了,您还记得吗?

贝聿铭:这种大理石,是因为业主说一定要用这个大理石。 问:您觉得现在像这样的建筑师还多吗?就这么一丝不苟?

贝聿铭:我先要说明,这三种(颜色)的大理石没有几十种,只有一种。

问:人家说,贝老能成为大师,原因就在这?

贝聿铭:不不,也因为业主是很考究的。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莫顿 · 梅尔森交响乐中心。图/视觉中国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偏见:大师应该遗世而独立。而贝聿铭,其实也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商人。

贝聿铭非常善于推销自己,1964年时,他并非设计肯尼迪图书馆的第一人选。但杰奎琳 · 肯尼迪见到他后,就被他的理念和儒雅风范所打动,当场就选定了贝聿铭。

在所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肯尼迪图书馆建成后,贝聿铭正式成为建筑大师,名声鹊起。

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图/视觉中国

80年代中期,贝聿铭受邀设计卢浮宫的入口。当时的法国人愤怒不已,“怎么能让一个华人修我们最重要的建筑,贝聿铭会毁了巴黎!”批评者中,不乏米兰 · 昆德拉这样的名人。

卢浮宫入口。图/视觉中国

批评声浪十分巨大,贝聿铭却坚持认为“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

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贝聿铭拿出了十足的推销功力,周旋在各界人士之间奔走游说,取得了蓬皮杜夫人和巴黎市长希拉克的支持。

贝聿铭还建造了一个1:1的模型,来向公众直观地说明设计的合理性,这成功征服了巴黎民众,最后经过全民公决,贝聿铭成功按照自己的设计理念建造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现在,它已是贝聿铭最富盛名、也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了。

卢浮宫。图/视觉中国

大隐隐于市,贝聿铭,其实非常有传统苏州文人的风骨。

苏州人沈周在《市隐》里写“莫言嘉遁独终南,即此城中住亦甘”;唐寅靠卖画为生,好不自在。

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返乡,在苏州给自家新建了园林,命名为“拙政园”。

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有特色。图中的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池广树茂,建筑错落,浑厚疏朗。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张朝阳

现在的拙政园名列中国四大名园,但其中的种植果木,除了风雅好看之外,在当时还出产了大量的水果,成了王献臣重要的经济来源。

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里人口繁盛,百业兴旺,一个足够包容和庞大的多元社会。

苏州博物馆天窗廊道。图/苏州博物馆官网

04

贝聿铭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如果将建筑简化到如此就太肤浅了。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它替代了人们所欠缺的某种东西。我期望人们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我的作品。 ”

在设计卢浮宫金字塔之前,贝聿铭先看了一年的法国和卢浮宫的文化历史。

建造摇滚名人堂时,听了几个月的摇滚乐。

在为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设计大楼时,他先去高山峻岭中宿营,领略了“大自然带来的感觉”后,他有感而作,就地取材,将混泥土与砂石结合。最后建筑了一座30米高的,像是由一块巨石砍凿而成的大楼。

虽然深爱苏州园林,但贝聿铭并没有在香港银行里摆放园林山水,因为它太轻巧玲珑。而银行,需要看上去非常稳固和安全。

香港中银大厦。图/视觉中国

正是这样,让贝聿铭的设计并没有什么边界,他自己说:“我在文化缝隙中活得自在自得,在学习西方新观念的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在作品中,我极力追求的是光线、透明、形状。”

在日本设计美秀美术馆时,他想起了自己读过的《桃花源记》。最后,他把博物馆选在山上,在山上修了一座桥,穿过山谷通向博物馆。做出了中国文化里世外桃源的意象。

日本美秀艺术馆。图/wikipedia

1974年,时隔40年,贝聿铭回到中国,他率直地批评了那些平庸的、受苏联影响的建筑。为此他发表了一个演讲,敦促中国人回顾自己的传统,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东欧模式”。

有人邀请贝聿铭在北京市中心设计一批高层酒店,他拒绝了,说担心这样的建筑物会毁坏这座古老的城市。而是选择在郊区建造香山饭店,把建筑几何现代主义加上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每一棵古树该如何保留,都做了细致的方案。

北京香山饭店。图/视觉中国

1999年,贝聿铭受邀设计苏州博物馆。他的小儿子,同为建筑师的贝礼中,对新馆设计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但贝老严肃表示:“这个设计要是我做不了,我的儿子更不能做。因为他们中文已经生疏了,对中国文化不够了解。”

在建造之前,当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贝聿铭,说着苏州话,一手扶腰,一手与街上的老居民们唠家常;再仔细走访了苏州的大街小巷,尤其是周围的园林建筑。

吸引世人沉醉苏州的,不仅是精神世界的充盈,还有世俗世界里平凡动人的琐事庸常。红尘中的风流富贵最后都化作平淡生活,流动在苏州人的举手投足中。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摄/韩青芝

苏州博物馆旁边就是忠王府和拙政园,设计难度非常大。贝聿铭为博物馆选定了灰泥、石材或者瓦片,而颜色则是灰白结合,这正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统色,建筑尺度,与苏州传统民居也极为相似。

苏州博物馆。摄/苏小七

建材却没用传统的木料,而是以钢材和玻璃相替代。在博物馆的顶棚和山墙上,大量运用了玻璃,让博物馆更显通透,在现代建筑里也能体会到“移步换景”的苏州园林趣味。

苏州博物馆。摄/苏小七

在建造庭院山水时,为了找到色泽和材质都符合要求的石头,贝聿铭跑遍了福建、广东,六上广东,最后才在山东泰山余脉找到120多吨大石头。运到苏州后,用钢线切割后,再用升降机将石片搬上搬下进行设计。

这种石头,晴朗干燥时,它是淡灰色的,下小雨时是深灰色的,下大雨的时变为黑色。颇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味。

苏州博物馆内山水之景,背后是贝聿铭对石头的精挑细选、精雕细琢。图/苏州博物馆官网

在贝聿铭的设计下,苏州博物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水泥与钢筋、沙与石的结合,而真正流淌着一股传统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血液。

苏州从来是文人气息与商贸传统结合的混合体。市肆何其喧嚣,一转身进入一室之内,木石林泉、花鸟鱼虫,局促中也能构建一片精神天地。图文/《地道风物 · 苏州》,摄/孙以樑

86岁接受采访时,贝聿铭说:“我很喜欢年纪轻的人来看我的博物馆。我常常到我做的博物馆里看,观众里面年纪轻的人多不多。要是多的话,我会很开心很愉快。因为,将来的世界是他们的世界。”

苏州博物馆。摄/苏小七

贝聿铭以高寿102岁逝世。

我想,换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去苏州,去看看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看看苏州博物馆。

参考资料

《贝聿铭全集》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地道风物·苏州》

《贝聿铭建筑作品中的中国绘画元素研究》

原标题:《一百年来最荣耀的建筑师,为何是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