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家专访:我乘坐了抵沪现场“堪比大片”的航班

新民眼
2020-03-16 19:45
浦江头条 >
字号

3月13日,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在朋友圈热传。画面中,在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下,密密麻麻停靠着多辆救护车,海关检疫人员、警察、机场工作人员等严阵以待,被网友们惊呼“堪比大片”!

本文图均为  新民眼微信公众号 图

在视频结尾,有一对航班落地后、搭乘大巴士回家的上海老夫妻,挥手向人们告别。

今天,记者独家采访到这位上海乘客杜永平,讲述这段不同寻常的“回家路”。

回家的感觉真好!

“终于回家了,还是中国好,这好那好,啥都好!”杜永平连用了几个“好”字,表达难以按捺的激动心情。

3月12日,杜永平和妻子搭乘这趟“网红航班”CA936回国。此前他们是去德国探亲的,儿子一家在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一个小镇定居。“去年圣诞节前夕,我们去德国探亲,和儿子、媳妇、两个孙子一起,度过了圣诞节、元旦、春节,没想到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疫情。”

杜永平告诉记者,看到中国控制疫情的措施及时有力;而国外的疫情形势渐渐不容乐观。“小镇所在的地方人口不多,疫情并不严重。但饭店里人满为患,也很少人戴口罩,让人看了还是有些担心。”半个月前,夫妻俩就想提早回国;无奈已经买好的机票无法改签,只好等到3月12日,才踏上了回国的路。

不同寻常的航班

3月12日晚上7时多,杜永平从法兰克福搭乘航班回国,和过去乘坐飞机不同,这次近10个小时的航班没有提供热食,只提供了干点和两瓶矿泉水。空乘人员都戴着护目镜和口罩,氛围和平时大不相同。“即使是这样,就餐也是错开的,防止飞沫传播。”他目测,飞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差不多各占一半左右。根据之后的新闻报道,这架航班上共有286名乘客。

因为疫情,在航班上很少有人交谈,偶尔交谈也是简短几句。“我和妻子本来睡眠就不好,这一路上更是睡不着。”

第二天中午12时多,飞机顺利降落浦东机场。因为疫情,飞机被安排停靠在机场的远机位,降落后的回家路也比平时漫长了许多。“飞机降落后,不能像平常一样直接下飞机。我们需要在飞机上,等候海关等人员上机检查。后来我们看新闻才知道,飞机上还有4名发热的乘客,2人服用过感冒药。他们马上被救护车转运到指定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排查和治疗。”只见几名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上了飞机,逐个检查消毒完毕之后,乘客才能分批次下飞机。

之后乘坐的短驳车也比平时“稀疏”了许多,每辆车的人数都少了将近一半。在提交了健康申报表、测体温、核对信息、扫二维码登记信息等检疫和通关流程后,杜永平和妻子领到了“黄标”,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出关后,采用居家隔离的方式。

“我从德国回来,这几天也列入了重点国家,所以不能搭亲戚车回去了。此时,来接我们的大巴士已经在机场等候了。我家在黄浦区,16名乘客上了大巴士,按照线路把我们先后送回家。”上了大巴士,杜永平夫妻俩终于安心了,开心地向“旅友”们挥手道别,网上的视频记录下了他们的开心一刻。

回家收获暖心问候

虽然“过五关、斩六将”,杜永平到家已经是晚上7、8时了,但他说,“回家的路虽然不易,但层层把关,严密周全的闭环管理令人安心,对自己对别人都好。”

更让他们感动的是,一下大巴士,小区门口已经有好几名工作人员在等候他们,送上“欢迎回家”的暖心问候,也为他们测量体温等,护送他们到“家门”的最后一段路。

按照规定,杜永平和妻子要居家隔离14天。“你们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和我们说,随叫随到。”前来接应他们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

他感动地说:“只要有快递,一个电话就有人帮我们去取;每天垃圾只要定时放在门口,就有专人上门收并处置。”

说到疫情过后的心愿,公安系统退休的杜永平说,“这几天微信、电话不断,老朋友都非常关心我;希望大家可以赶快聚起来,闷坏了!”

(原题为:《独家专访:我乘坐了抵沪现场“堪比大片”的航班》)

    责任编辑:万婷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