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过后的经济政策,必须以补齐基础工作短板为核心

官阳
2020-03-17 15: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无论疫情多么严重,总会过去。现在中国境内疫情控制已见成效。大家开始更多思考复工。本文希望能让更多人,借这次经济活动为抗疫踩刹车的契机,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重新思考在快速发展中被我们忽略的重要和宝贵的东西。

大疫之后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让社会经济尽快恢复,是所有政府机构都会想到的。各国各地发展状态不同,需求和策略也不一样。当下,中国很多人热衷于展望高科技和新基建投资。其实,这次抗疫暴露出很多问题,很多都不是往前看能解决的,而需要回头看。我们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我们的城市、社会和人民,需要在快速前进时,得到更多悉心呵护。

下面,笔者盘点一些应该化危为机的重点操作。

第一,建设一个打不断的、跨行政区域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

疫情暴发后,为阻断感染途径,首先切断了交通。但各地封闭地界之后,人员和物资流动非常困难。这给抗疫工作、人民生活、经济生产造成巨大冲击。如果有一套打不断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从上至下,以各级行政区划边界为单位,设置像“自由贸易区”那样的驿站,两个相邻行政地区在共管区域完成货物交接和检查,货物换人换车继续运输,跨境人员在此隔离检查或交接护送离场,那么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就有基本保障。这对农副产品运输、居民网购等意义巨大。

这些设施可分大小。平时可以是“边区贸易”市场,活跃地方经济,减少维护成本,“战时”就是交通“驿站”,是生活和生产物资运输的中转站。具体设置级别应尽可能丰富,启用到哪一级,届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

第二,建设一套关不住的、基础生活物资的社区级交易体系。

社区集市,也叫跳蚤市场或占路市场,有着千百年历史。其生命力完全来自城乡居民生活根本需求。这次小区和村庄封闭后,购物难题非常多。很多市内门店,因担心人流密集和空间密闭导致病毒传播而停业。很多社区不得不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力量为居民送菜。也有很多人因此失去收入来源。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度不喜欢的小区门口的“占路市场”,每周末有半天运转,这套机制能解决多少人的生活和就业?

即使在最发达的那些国家,占路(或小广场)的社区假日集市如今都保留着。这种充分利用非通勤时间的道路空间进行商品贸易的模式,是科学合理利用公共设施投资的绝佳案例。在纽约的世界级街道计划和可持续发展街道的规划里,就有专门的主张,“让人们回到街面上来”,因为这是一座城市“烟火气”的体现,是真正繁荣昌盛的象征,检验的是地方政府的亲民性,以及治安、交通、卫生、商业供应的管理水平。

其实中国乡村,很多地方也有相邻村庄按节气轮流举办占路集市的风俗。稍加规划利用,就是一套高度便民、活络经济的商品交易体系。

第三,打造一个没有积水和架空线、道路标线完善的城市。

我们今天的城市,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智慧系统、气派的摩天大厦,但就城市基建来说,最露底的是下雨就容易形成积水、看不到标线的道路。这样的隐蔽工程,深埋于城市,不炫耀,但每逢洪灾,就会彰显实力和关爱。如果我们准备好拿出政府财政进行经济刺激,那么先从地下管网的完善和路面标线的提升做起吧!

第四,打造一个有自行车停车区和完整自行车骑行网络的城市。

2019年10月23日,作者摄于上海街道。本文图片均来自作者。

城市里短途出行是主流。中国大部分城市,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使用率极高。但现在的道路设施里,适合骑行的路网非常不完善,无论共享车道还是专用车道,路网的衔接、车辆的停放,都有很多应做的功课。即使最发达的城市,也有应补的课。

这次湖北抗疫过程中,有个年轻的女医生,从老家骑车几百公里冲回武汉的医院参加抗疫。此事应引起城市管理和交通部门的注意,关键时刻,一个可靠、安全、连贯、标志标线等设施完善的自行车路网,可以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这种骑行方式,在疫情期有特殊的公共卫生价值。

通过彩色路面、标线和柔性柱控制的自行车道。

第五,在社会各个层面,强化医疗资源建设和储备。

这个话题并非笔者所长。但这次疫情突然暴发,对社会医疗资源的冲击,对各种急救物资的挤兑,是不争的事实。教训令人印象深刻。仅就口罩来看,战略储备远远不足。除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加速建设外,还应由政府财政建立一套应急物资储备和轮换更新的制度。这类急救物资都有有效期,应像粮食储备那样,建立一套定期的库存物资新旧替换机制,物资过期前投入市场,不断补充新品入库。这种操作,只有政府出面协调,才最为合理。

第六、下沉财政支持政策,减免个税,舒缓社会压力,珍惜每个就业机会,藏富于民,构造韧性社会。

中国人的勤劳,全世界公认。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证实,只要放开政策,放手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中国人民就可以呈现给世界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意思是:“当老百姓不畏惧统治者的威严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所以不要去骚扰老百姓的居所(狎的意思是亲昵而不尊重),不要排斥老百姓的谋生行为。只有不嫌恶和排斥老百姓,老百姓才不憎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是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但不会显示自己高贵。要做好,就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这其实也是一种“无为而治”、舒缓社会矛盾的策略。

对遭受疫情重创的经济而言,高举高打固然轰轰烈烈,但真正能休养生息和大规模吸纳就业的,还是司马迁所说的“末业”,就是各种商业和服务业、娱乐休闲行业。很多地方政府,看不上这些小营生,觉得高科技来钱快,税收贡献大,让能吸纳大量自由职业者和社会底层民众的行业难以为继,切断了很多社会财富再流动与分配的渠道,看似社会越来越整齐,但就业岗位就这样被消灭,最终伤害的是社会的韧性和稳定。而收上来的税,很多还要花在养活和服务那些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维持社会稳定。如果让大部分人能靠自己维持生活,这个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会更可持续,维持社会运转的硬支出也会减少。

个体经济和自由职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补充。在危机时刻,当大的体系遭遇冲击时,这些会起到重要作用。这次疫情里,武汉那个从未间断运输服务而受到广泛表扬的快递小哥,就是经典案例。

这次疫情暴发后,我国民众之所以能大面积在家坚持这么久,与老百姓普遍有储蓄习惯关系很大。藏富于民是提高社会韧性的重要策略。现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开始直接给民众发钱。南京也开始发消费券,鼓励消费。这些都展现了政府的态度和对老百姓的关心,对未来的信心。这方面,还有一个效果更明显和简单的操作,就是个人所得税和小商贩营业税、所得税的减免,这可以赢得公众的政治信心,也能减缓很多方面的压力。危机时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现在,中国抗疫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不幸的是,境外感染人数正快速上升,很多国家都开始控制边境和各种大型活动。这无疑会给中国经济复苏之路带来变数。毫无疑问,中国经济的复苏,将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一个繁荣热络的中国经济,对全世界的抗疫将是重要的贡献。在此,如果我们回头看看来时路,把力量放在补齐短板上,那么必将呈现给世界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

(作者官阳系3M交通安全系统部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

    责任编辑:王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