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集结到回归,细数近两月间沪鄂故事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张慧 记者 陈斯斯
2020-03-18 21:5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小年夜开始,集结武汉。归来沪上,已是春意盎然。

3月17日-18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两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分批启程返沪。说着“武汉再见”,道着“上海侬好”,今天,他们抵达上海。他们,也是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首批返沪队员。

脱下防护服,那些模糊身影,也将一一变得清晰。1649张面孔,以何种方式被铭记?让我们一起细数,那些镌刻在心的瞬间。

集结号

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何时能迎来终点?

1月23日,钟鸣驰援武汉。

一个多月前,面对这个问题,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钟鸣说,他没有办法做任何的预测。

但他知道的是,只有整个疫情得到控制,发病人数降低甚至不再增加,危重病人都获得救治,才是这场“战役”的终点,“那个时候可能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小年夜,钟鸣接到指令即刻奔赴武汉。行前,女儿跟他深深一抱:“爸爸,我们等你回家!”当日上午10时起,武汉“封城”。他踏入车厢前一刻的侧影,成为人们脑中“逆行者”的模样之一。

彼时,疫情形势尚不明朗。武汉,已然是风暴之眼。

钟鸣之后,逆风而行的队伍,不断扩大。除夕夜,晚六时许,家宴还未摆好,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的电话响了,“今天晚上马上就要走!”他说,自己和爱人都是军人出身,“在国家有难之际,挺身而出是天职。”

医院、车站、机场,见证了太多情感和誓言。这些场景成为上海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要出发了,小伙剃光头发,成了“卤蛋头”;医疗队队长语气坚定:“我们绝不退缩,我们一起去,一起回来!”;行李箱排列铺开,装进咖啡、饼干,还有成人纸尿裤,打包贴上标签,场面像沙场点兵……
医护人员的行李箱。

还有一些隐秘的情绪,在家人们心头萦绕:丈夫已登机启程,慢热的妻子才意识到,还未叮嘱注意安全,还未说“为你自豪”;听到妻子被称作“英雄”,送人的丈夫开始慌了;得知爸爸要去武汉,少不更事的儿子,写了家书,放进父亲出征的背包,“将我和妈妈对你的爱藏在里面和你一起出发”……

第二批驰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在机场集结。

医患间

就这样,战“疫”之中,医生和患者,携手同行。

直击人心的力量,曾让这三张照片刷屏。3月4日,在武汉三院重症病区,患者出现了自发性气胸,来自上海仁济医院的医生余跃天跪着为患者进行胸腔引流。他从患者胸腔中缓慢抽出500ml气体,10分钟后,患者从呼吸困难慢慢转向呼吸顺畅。

余跃天跪着为患者进行胸腔引流。

完成操作时,他的衣衫被汗水浸透,护目镜和面屏,被蒸腾的水汽,密密布满。

在连线上海新闻发布会时,余跃天说,每个医生都会选择最适合、最有效的方式救治患者。而在这场攻坚战中,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都值得努力,都值得冒风险。

刘凯医生让老先生欣赏了久违的日落。 医院供图

3月5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中山医院刘凯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您觉得怎么样?”停下后,刘凯问老先生,后者答,“夕阳蛮好。”

看了三四分钟回去后,老先生心情很好,很快入睡休息。

如今,老先生已经可以下床,核酸检测阴性,“情况已经很好了”。他说,待康复后,他要为医疗队员用小提琴拉一首歌,也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安回家。

79岁患者金老先生用军礼致敬上海医生樊民。

3月12日,在雷神山医院,79岁的金老先生即将出院。年纪大了、手抖,写不了感谢信,面对医护人员,这位30多年军龄的患者说:“我给你敬个礼吧。”

病床上,老人神情肃穆地敬了一个军礼,站在病床旁,来自岳阳医院,有着28年军龄的上海医生樊民回礼致敬。

疫情之下,医患之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治心者

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来自东方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医生冯强,打印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贴在墙上、发给护士,走到哪儿,他手里还总攥着一张,方便患者找到他。

医生冯强和同事在方舱内张贴患者心理护理要领和注意事项。

在雷神山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推出“现代冥想新冠肺炎辅助康复”专辑,这是一段音乐,让患者安静地聆听,每天反复听几次。

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曾在直播中说,治疗不单单是生理的治疗,还有心理的治疗、对病人的安抚。

在2月21日,上海第九批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他们是一支心理医疗队,包括49位医生、1位治疗师。

还有一套心理援助的“上海方案”。

2月23日时,上海驻武汉心理团队的队长彭代辉告诉记者,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前方工作协调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共同制订了上海版的新冠肺炎心理援助方案,并制作了一系列海报。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自己评估心理状态并且自动反馈结果。

除了患者,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同样得到照护。

彭代辉遇到,有医师进舱后,老担心手套没有封闭好,影响了工作;有个ICU护士,面对的全部是危重症患者,疗效不佳,为此非常自责,情绪很低落。

2月初,“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在武汉市三院住院部“开张”。咨询师说,我们的纸巾总是消耗得很快。同时,一线医护人员的紧张、委屈和焦虑,也在这里消弭。

90后

和很多中年医护相比,90后们还是孩子的模样。抗疫、漫画、追星、拍Vlog……“不曾吃过苦,却从来不怕吃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青年一代的理想、本领与担当。

2月19日,抵达武汉雷神山的第一晚,90后护士邹芳草画了白大褂版和迷彩服版的护士姐姐、医生哥哥Q版“出征照”。

90后护士邹芳草画的Q版医疗队队员。

她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来武汉的前一晚,她在行李箱里带上了画图工具——平板电脑。

邹芳草的工作画风却没那么轻松,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院感,每天都要盯紧同事的防护是否到位,同时进行很多应急培训。

“一旦发生疏忽,那么整个团队都可能会面临感染的风险。所以我每班都必须严阵以待。”她说,自己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隐身”于医疗队的“灵魂画手”,还有来自上海瑞金医院北院的朱酉琦,病人出院了,她送上自己创作的漫画。

朱酉琦将自己的漫画作品送给即将出院的病人。

她说,“以前大家印象里90后都比较娇生惯养,吃不起苦,但我们这个医疗队近一半以上的人都是90后。”

有人说,SARS疫情时,他们还是被保护的一代,现在轮到他们去保护别人了。

隔着玻璃,同事为魏礼群举着纸希望大家理解。

在武汉同济医院有一支气管插管冲锋队,华山医院麻醉科90后医师魏礼群是其中一员。他在抢救一名危重患者时,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魏礼群瞬间痛哭崩溃,他说,病人身后可是一个家庭啊!隔着玻璃,同事为他举着纸希望大家理解,纸上写着“对不起,他很难过,尽力了!!!”。

网友纷纷为他担心,但同事说,他早已收拾心情冲锋在抢救一线。

魏礼群后来在日记中写下,“这里并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传承人

3月2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在线课堂上,冯其茂老师在镜头前展示了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工作牌。

冯其茂老师在上《西医内科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方邦江老师在上《中医内科学》。

临床真实案例,就是最好的课程素材。多位临床课授课老师作为国家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员身在武汉,前方战“疫”同时,后方教学不停,他们把课堂延伸到了“雷神山”。

在《中医内科学》网课上,方邦江老师戴着防护帽和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他有太多的思考和想法要告诉同学们,学生们也都眼神专注,认真聆听。

与前线老师连线后,有的同学深受感动,“从老师们身上,看到了医者的仁心和斗志。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就要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这才无愧于我们的白衣战袍。”

还有同学感慨于中医传承:从青蒿到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从“非典”时期广州中医的小试牛刀,到“新冠”疫期中医药的全程干预,薪火代传,百草不老。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出自《医学生宣言》,来自前线的特殊一课,或许更能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涵义。

3月3日上午,90分钟的“内科学A”答疑接近尾声,面对屏幕那端的复旦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学们,朱畴文发出一句感慨,“医学是一个好专业,希望大家珍惜。你可以做很多事情,而这些事情是非专业的人所做不到的。”

朱畴文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这节课开讲前,他已经在武汉前线忙碌了24天,他是医生,也是老师。在繁忙工作之余,他完成了课程视频录制和在线答疑。

开讲前,他向同学展示了几张照片:出征时医疗队的合影,登机时的合影,他在前线帮队员穿防护服的照片,以及上海9支医疗队领队集结的合影。

在授课ppt中,朱畴文在领队集结的合影上,写下十六个字寄语。复旦大学图

在领队合照上,他写下十六个字“敬畏生命、敬畏专业、敬畏职责、敬畏规则”。

课后,有同学留言:这一章已然是意义特殊的一章。

朱畴文盼望着,疫情过去后,能回到课堂上,当面和同学们聊聊这段时间的感悟。“我喜欢上课,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这是非常鲜活的,这种场面啊,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享受。”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