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 新罗文宗崔致远

2020-03-22 14: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陈尚君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共同战疫

2020年 2 月 27 日

2月27日傍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因韩国国内新冠疫情加重且口罩供应紧张,故而为大邱市紧急筹备2.5万余个医用口罩,运送爱心口罩的货车悬挂着“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名句和“大邱加油!韩国加油!”的醒目横幅。

其中“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出自唐朝由新罗西渡入唐的韩国人——崔致远。崔氏于《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即提出“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既灵活化用了《礼记》圣人之言,又极为切合中朝文化交流之实际。真鉴禅师和崔致远一样,都是入唐留学的一代杰出人物,无论所习是儒学还是佛法,远近诸方尽能得其涵养,中国人外国人都能取其真谛。碑铭现存韩国庆尚南道河东郡双溪寺原址。由于崔致远曾在扬州为官,扬州市也建设开放了崔致远纪念馆,是外交部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座外国名人纪念馆。

《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

江苏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中的崔致远塑像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8年末重磅推出了由李时人、詹绪左编校的《崔致远全集》三册,是这位朝鲜半岛一代文宗全部诗文作品的首次荟萃。请读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教授谈崔致远其人其诗。

崔致远是韩国文学家,也是唐时来华外国人中文学成就很高的一位。《全唐诗》没有收他的诗歌。《全唐诗逸》卷中据日本大江维时编选《千载佳句》收其诗一首又残诗七联,知其诗五代中期已大量传入日本。近代高丽刊本《桂苑笔耕集》二十卷通行,所收以其在扬州高骈幕府所作诗文为主,存诗六十首,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最近百年,韩国学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收其集外诗文编为《孤云先生文集》《孤云先生续集》,又有《崔文昌侯全集》之编纂。今可知其存世诗歌有一百多首,其中也包括他归国后所作的诗。对于一般中国读者来说,对他还比较陌生,有必要作些介绍。

崔致远全集

【新罗】崔致远著 李时人、詹绪左编校

2018年12月出版

定价 128元

崔致远(857-928?),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庆州沙梁部人。年十二,在父亲逼促之下,随商船入唐求学,在长安学习六年。唐僖宗乾符元年(874)登宾贡科进士第,时年十八。

崔致远早年诗作较难辨认,粗略阅读,可能有以下几篇。《秋夜雨中》:“秋风唯苦吟,举世少知音。窗前三更雨,灯前万里心。”秋夜苦读,也作诗苦吟,已经后半夜了,点点秋雨,触及无尽的愁绪,牵动他思念万里以外的故乡。他是如此孤独,没有人理解和同情他,只能在苦读中为自己谋一前途。《邮亭夜雨》:“旅馆穷秋雨,寒窗静夜灯。自怜愁里坐,真个定中僧。”意同前诗,地点则在旅社。他顾影自怜,如此苦读,如同一位入定之老僧。《途中作》:“东飘西转路歧尘,独策羸骖几苦辛。不是不知归去好,只缘归去又家贫。”西风瘦马,奔走道路,确实很辛苦。他想回家,家中毕竟有亲人的关心与呵护,然而家中仍很贫穷,回去又能如何。在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一位少年举子的辛苦和挣扎,诗都写得简净晓畅,可以读出他的真情。

唐代科举,设进士、明经等科,进士尤难录取,时人因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的俗语。崔致远以十八岁少年一举登第,很不容易。也可能对宾贡的进士会优待一些,因为看不到应试的作品,这里不作揣测。能登第当然心情大好,所存残句有《春日》:“风递莺声喧座上,日移花影倒林中。”《成名后酬进士田仁义见赠》:“芳园醉散花盈袖,幽径吟归月在帷。”虽不存全篇,但在写景中委婉地传达内心之欣快,可以看到他写诗技巧之成熟。

南京画家祝莉绘制

表现崔致远之父命其留学唐朝情节的《诫子图》

候选三年,崔致远于乾符四年(877)除宣州溧水尉。估计在守选期间,他走了许多地方,存诗中可以读到他的行踪。《兖州留献李员外》:“芙蓉零落秋池雨,杨柳萧疏晓岸风。神思只劳书卷上,年光任过酒杯中。”前二句写景,次句似乎已可读出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先声。后二句说一直专注读书,不觉时光之流逝。此篇见于《千载佳句》,很可能只是七律的中间两联。《汴河怀古》:“游子停车试问津,隋堤寂寞没遗尘。人心自属升平主,柳色全非大业春。浊浪不留龙舸迹,暮霞空认锦帆新。莫言炀帝曾亡国,今古奢华尽败身。”立意不算新奇,但诗写得流丽工稳。诗中没有天下大乱的叙述,也应是早期所作。《姑苏台》:“荒台麋鹿游秋草,废苑牛羊下夕阳。”也是怀古诗,写景比前篇更好,可惜不存全篇。《饶州鄱阳亭》:“夕阳吟立思无穷,万古江山一望中。太守忧民疏宴乐,满江风月属渔翁。”诗写登亭所见,很有气魄。估计是到饶州赠太守之作,特别写太守之忧民罢宴,有些入俗,末句足以撑起全篇,仍属好诗。《山阳与乡友话别》:“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山阳即楚州,即今江苏淮安。难得在这里遇到新罗同乡,估计还是邻里的小同乡,因而特别亲切,谈话也投机而快乐。然而欢聚时少,又要别离,临风惆怅,更感失落。从这首诗里,看到他对盛唐名家话别诗的娴熟掌握,故临当别离,能发为佳什。

崔致远在溧水尉任上,应该写过许多诗,但目下还很难确认。但有他在任期间的一段传奇经历,值得特别介绍。

双女坟故事始末,以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下引《双女坟记》所载为早:

有鸡林人崔致远者,唐乾符中,补溧水尉。尝憩于招贤馆,前冈有冢,号曰双女坟,询其事迹,莫有知者,因为诗以吊之。是夜,感二女至,称谢曰:“儿本宣城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不意为父母匹于盐商小竖,以此愤恚而终。天宝六年,同葬于此。”宴语至晓而别。在溧水县南一百一十里。

此后若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三三、元张铉《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二下所载,皆沿张书。一般认为,《双女坟记》为崔致远所写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传奇小说,写人鬼遇合的艳情故事,原文或已不传。韩国典籍《太平通载》卷六八引《新罗殊异传》有关于此故事之详尽记录,另《大东韵府群玉》卷一五所载稍简。韩中学者多认为二书所载可能已经改写增饰,不尽为崔氏原文,但崔氏所述始末,应尚得到完整保存。谨据《文史》2001年第四期刊李时人先生《新罗崔致远生平著述及其汉文小说〈双女坟记〉的创作流传》之校录本,略述梗概。

南京市高淳区崔致远铜像

传述崔致远任溧水尉时,“尝游县南界招贤馆,馆前冈有古冢,号双女坟,古今名贤游览之所”。其坟当如苏州真娘墓、杭州苏小小墓,吸引文士吟咏。致远题诗石门云:“谁家二女遗此坟,寂寂泉扃几回春。形影空留江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芳情傥许通幽梦,永夜何妨慰旅人。孤馆若逢云雨会,与君继赋洛川神。”不仅凭吊古坟,更期待遇艳。题罢入招贤馆,“是时月白风清,杖藜徐步”。忽有一女“姿容绰约,手操红袋”,说八娘子、九娘子读秀才诗后,各有酬答,又书于后幅云:“莫怪藏姓名,孤魂畏俗人。欲将心事说,能许暂相亲。”是二女主动相约了。致远知来女名翠襟,轻薄欲挑之,翠襟正色要他答诗,他作诗二首回赠,其二云:“青鸟无端报事由,暂时相忆泪双流。今宵若不逢仙质,判却残生入地求。”热切应允。再等许久,二女方来,致远挑之,二女微笑无言,致远又作诗为赠:“芳宵幸得暂相亲,何事无言对暮春。将谓得知秦室妇,不知元是息夫人。”息夫人见王维诗,这里指女子而有外遇者。其后致远问二女“居在何方,族序是谁”,女子所告,略同前《六朝事迹编类》所述。三人相见恨晚,于是一起饮酒赋诗,“将月为题,以风为韵”。联句罢,让婢翠襟“敛衽一歌,清雅绝世”。三人半酣后,“相与排三枕,展一新衿,三人同衾”,同尽缱绻之情。天将亮,珍重分别,各有诗作。次日,致远复至冢边,作长歌自慰。今人或以为长歌应为致远本人所作,也合于唐人传奇常与歌行相配的习惯,谨录全歌于下:

草暗尘昏双女坟,古来名迹竟谁闻?

唯伤广野千秋月,空锁巫山两片云。

自恨雄才为远吏,偶来孤馆寻幽邃。

戏将词句向门题,感得仙姿侵夜至。

红袖锦,紫罗裙,坐来兰麝逼人熏。

翠眉丹颊皆超俗,饮态诗情又出群。

对残花,倾美酒,双双妙舞呈纤手。

狂心已乱不知羞,芳意试着相许否。

美人颜色久低迷,半含笑态半含啼。

面熟自缘心似火,脸红宁假醉如泥。

歌艳词,打欢合,芳宵良会应前定。

才闻谢女启清谈,又见班姬摛雅咏。

情深意密始求亲,正是艳阳桃李辰。

明月倍添衾枕恩,香风偏惹绮罗身。

绮罗身,衾枕恩,幽欢未已离愁至。

数声馀歌断孤魂,一点残灯照双泪。

晓天鸾鹤各西东,独坐思量疑梦中。

沉思疑梦又非梦,愁对朝云归碧空。

匹马长嘶望行路,狂生犹再寻遗墓。

不逢罗袜步芳尘,但见花枝泣朝露。

肠欲断,首频回,泉户寂寥谁为开?

顿辔望时无限泪,垂鞭吟处有馀哀。

暮春风,暮春日,柳花撩乱迎风疾。

常将旅思怨韶光,况是离情念芳质。

人间事,愁杀人,始闻达路又迷津。

草没铜台千古恨,花开金谷一朝春。

阮肇刘晨是凡物,秦皇汉帝非仙骨。

当时嘉会杳难追,后代遗名徒可悲。

悠然来,忽然去,是知风雨无常主。

我来此地逢双女,遥似襄王梦云雨。

大丈夫,大丈夫,壮气须除儿女恨,

莫将心事恋妖狐。

此歌风流蕴藉,音节流丽,可以看到作者对元白长庆体歌行的良好掌握,也有更多变化。虽然仍说艳遇,但比传中所述为庄重。歌末几句,则似有续貂之嫌。此一人鬼相恋、一夜风流故事,自是张文成《游仙窟》故事之流亚,也有元稹《莺莺传》的折射,作者借此显示文笔才学,未必即其人之行事如此。传中虽有二女不满家长订婚盐商之情节,也未必有太多反封建、倡爱情自专之主题。所可说者,致远入唐年久,于唐文人风习沾溉亦深,尝试为小说,自有其特殊价值。

僖宗广明元年(880),致远入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扬州幕,任都统巡官,专掌书记之职。前后历时近六年,据崔氏自述,在幕所作逾万篇,由他自编而成的二十卷本《桂苑笔耕集》,所录十不存一二,凡存文三百又三篇、诗六十首,其中十分之八为代言之作,即代高骈所起草之公文。从中可以看到唐代军幕日常文书的繁剧情况、幕府文士所作各类文章的原本状况、在幕文士与府主的特殊关系、以及文士间礼尚来往的温雅气度。

府主高骈(821-887),世为禁军将领,本人则好文学,多与儒士交游。赏识同样才华横溢的致远,当然可以理解的。《桂苑笔耕集》中致远与高骈有交集的诗很多,《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为三十首一套的组诗,历颂高骈各镇时的重要政绩。虽稍夸张,但确有史料价值。如《天威径》:“凿断龙门犹劳身,擘分华岳徒称神。如何劈开海山道,坐令八国争来宾。”指开通今广西北海至今越南间的通道,对招徕安南八国起了重要作用。《西川》:“远持龙旆活龟城,威慑蒙王永罢兵。应笑栾巴噀杯酒,雨师风伯自归行。”高骈镇蜀期间整修成都罗城,加强守备,对南诏有威慑之功。《钓鱼亭》:“锦筵花下飞鹦鹉,罗袖风前唱鹧鸪。占得仙家诗酒兴,闲吟烟月忆蓬壶。”写高骈之诗酒风流。《淮南》:“八郡荣超陶太尉,三边静掩霍嫖姚。玉皇终日留金鼎,应待淮王手自调。”说高骈的功业已经超过陶侃、霍青,又以玉皇金鼎、淮王手调两个双关的典故,赞颂高骈在乱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刻意的迎合。

此外,致远还有六七首写给高骈的诗。《陈情》:“俗眼难窥冰雪姿,终朝共咏小山词。此身依托同鸡犬,他日升天莫弃遗。”前两句赞高的好诗英姿,后二句用淮南王鸡犬升天故事,写自己对高之依附,自述太卑微了,不好。《陈情上太尉》:“海内谁怜海外人,问津何处是通津。本求食禄非求利,只为荣亲不为身。客路离愁江上雨,故园归梦日边春。济川幸遇恩波广,愿濯凡缨十载尘。”作为新罗人而为高骈聘为上宾,致远深怀知遇之感。“客路”二句,说见江雨而感客居之愁,睹春阳而动归国之兴,是很动情的诗句。末说既感府主相知之恩,愿意再留十年。《归燕吟献太尉》应该是他归国时写给高骈的告别诗:“秋去春来能守信,暖风凉雨饱相谙。再依大厦虽知许,久污雕梁却自惭。深避鹰鹯投海岛,羡他鸳鹭戏江潭。只将名品齐黄雀,独让衔环意未甘。”通篇以燕自喻,写自己对高依厦衔环之情。

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崔致远在淮南幕府六年,参与机密,专掌笔政,是他在唐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高骈对他的信任之上,十分难得。

在淮南幕府,崔致远也结识了许多晚唐的著名文人,如顾云、王棨、高彦休等,堪称一时之选。顾云也是高骈的重要代笔者,与崔致远私交更不一般。致远《和顾云支使暮春即事》云:“东风遍阅百般香,意绪偏绕柳带长。苏武书回深塞尽,庄周梦趁落花忙。好凭残景朝朝醉,难把离心寸寸量。正是浴沂时节也,旧游魂断白云乡。”此诗入选《十抄诗》,是致远最好的七律之一。顾云原诗不存。崔诗写暮春景色如画,并有东风赏花之芳香,浴沂时节之洒脱,柳枝轻扬写思绪之绵绕,庄周梦中所见落红缤纷,但这一切,都无法排遣他的思乡之情。“好凭残景朝朝醉,难把离心寸寸量”两句尤佳。又有《和顾云侍御重阳咏菊》:“紫萼红葩有万般,凡姿俗态少堪观。岂如开向三秋节,独得来供九夕欢。酒泛馀香熏座席,日移寒影挂霜栏。只应诗客多惆怅,零落风前不忍看。”可知二人交情之深。致远归国时,顾云有诗为他宠行:“我闻海上三金鳌,金鳌头戴山高高。山之上兮,珠宫贝阙黄金殿;山之下兮,千里万里之洪涛。傍边一点鸡林碧,鳌山孕秀生奇特。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就内容看,仅写到崔之射策登第,应该是长篇歌行的开头部分,可惜后半不存。《白云小说》认为歌题《儒仙歌》,可备一说。鸡林指朝鲜半岛,赞扬海上鳌山生此英特之士。“文章感动中华国”,是对致远少年才华的称誉,又何尝不是对致远在唐十八年巨大文学才华的充分礼赞呢?

致远还结交了晚唐许多著名诗人。其中有张乔,《和进士张乔村居病中见寄(注:张乔字松年)》:“一种诗名四海传,浪仙争得似松年。不唯骚雅标新格,能把行藏继古贤。藜杖夜携孤峤月,苇帘朝卷远村烟。病来吟寄漳滨句,因附渔翁入郭船。”说张乔诗名传播四海,已经超过了贾岛,不仅力标新格,其行藏也颇有古人之风,可见二人交谊不浅。吴峦,《送吴进士峦归江南》:“自识君来几度别,此回相别恨重重。干戈到处方多事,诗酒何时得再逢。远树参差江畔路,寒云零落马前峰。行行遇景传新作,莫学嵇康尽放慵。”看来两人交往多年,数度聚离,致远希望吴遇好景及时写新诗寄来。大约慵懒是吴的陋习,虽有好诗为致远所赏,竟无可传世者,是可叹息。《酬吴峦秀才惜别二绝句》:“荣禄危时未及亲,莫嗟歧路暂劳身。今朝远别无他语,一片心须不愧人。”“残日塞鸿高的的,暮烟汀树远依依。此时回首情何限,天际孤帆窣浪飞。”是归国时的惜别之作。深情无限,以无语告别,天际孤帆,暮烟远树,包含无穷情愫、无限情思。

光启元年(885),致远表请回国,僖宗许其以唐使节身份归。归新罗后,拜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不为权臣所容,出为太山郡太守。真圣女王七年(894),自富城郡太守拜使唐贺正使,因世乱未能成行。次年进《时务策》十馀条,被采纳,进位阿餐。后曾出使唐朝,确切年代已不详。在朝不得意,四十二岁后,即弃官逍遥山林之下。先后游历隐居于庆州南山、刚州冰山、陕州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合浦县别墅等地。晚年携家住伽倻山海印寺。敬顺王二年(928),曾代高丽太祖王建作《檄甄萱书》。卒于其后不久,享年七十二岁以上。所著除《桂苑笔耕集》外,自述早年有今体赋一卷五首、五七言今体诗一卷一百首、杂诗赋一卷三十首;溧水时有《中山覆匮集》五卷,归国后撰有《帝王年代历》一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四六》一卷,皆不存。《大正藏》收其撰《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一卷,韩国存有多种他撰文之僧碑。

CCTC10探索·发现《东国儒宗崔致远》崔致远的晚年

临归国之际,致远有《海边春望》:“鸥鹭分飞高复低,远汀幽草欲萋萋。此时千里万里意,目极暮云翻自迷。”久久的思乡,临归则眷恋中华而不免翻自迷乱。当然还有不能忘怀的私情。《题海门兰若柳》:“广陵城畔别蛾眉,岂料相逢在海涯。只恐观音菩萨惜,临行不敢折纤枝。”仅写柳,还是有一不能忘却之女子,读者自己去揣摩吧。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18年第11期“诗文欣赏”栏目。授权转载,略有删节。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

微信ID shanghaiguji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崔致远全集》阅读原文

原标题:《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 新罗文宗崔致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