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京女子图鉴的中年男子困境

2020-03-22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凹叔 磨铁书友会

北京女子图鉴の中年男子困境

大家好,我是凹叔。

北京女子图鉴,本是女子的故事,可总有一些男性角色同样让人深刻。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女性作品中的一个男性角色,而且他还是个渣男。

韩言,便是《季播电影北京女子图鉴》收官之作《整容大师》中让女主角陈媛媛经历婚姻破碎并重新走出生活的渣男丈夫。

故事的开始于一个美好的爱情,两个人是大学初恋,大学毕业都留在了北京,发展几年,顺理成章地在北京结婚买房买车。

一切就像身边的你我他。

可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日子也不会那般行云流水,于是有了这部电影的开始。

如同每一个承载着家里希望考到大城市的男孩子一样,原著《北京女子图鉴》在第六篇中如此描述这个男人:

“像所有的小城家庭一样,一家人住在90年代初的单位集资房,日子并不富裕,于是自动自觉地把生活的欲望和标准压缩至最低。”

全家最重要的投资,便是下一代。

男友是本地少数几个考上了一流名校的文科大学生,这让他的母亲常年保有一口心气,而不是在漫长无望的消磨中变成一只散了黄的鸡蛋。”

少年时期,志气高涨,承载着这种家族期望是一种荣光;中年时期,热情被现实的社会所消磨,还承载着母亲这样的寄托,换谁,都是一种压力吧。

不知不觉被妈妈从比学业、比媳妇升级到了比儿孙,前两级韩言都赢了,可是生孩子这事儿,不是一个人能决定的,身为三甲医院的骨干副主任医师的太太陈媛媛让韩言既骄傲又委屈。

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让太太陈媛媛根本就不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里,随着结婚的日子久了,那点爱情都幻化成亲情,连韩言本人都无法得到陈媛媛更多的关心。

一边是生养自己的母亲时不常地来变着花样送点“催生”物品,要么就是电话里买个惨“我这么大年纪了,连个孙子都没有,就是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让韩言揪心地难受。

一边是事业有成的妻子,问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

夹在中间的韩言估计只能郁闷地无语问苍天了:“我怎么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结婚生孩子?!”

“丈夫这种‘不想和麻烦的事情有任何牵连’,以及‘麻烦的事情先放一边’的特性,随着丈夫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所以影片中的韩言做了丈夫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充当和事佬。

和事佬当的越多,婚姻生活给他的压力就越大,压迫到极致的时候,男人就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躲避和逃离。

通常就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或者遇见新鲜的事物,比如迷上某些体育运动,迷上某个游戏,或者迷上某个年轻姑娘。

而有车有房有个不错的工作,在这个城市有稳定的社会交际网络,别人眼里典型的中产阶级精英人群,在面对生孩子这件事情上,其实还有另一层窘境。

结婚时买的一室一厅也仅够小夫妻生活,别说老人、保姆,多个孩子都没有婴儿房,老人过来帮忙照顾,都没地方睡,更别说后面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学区房。

两个人过日子有滋有味有富裕的工资,加上一个孩子,立马显得捉襟见肘。

而这一切,好像都是中年男子理应承担的。

都是挣死工资的,不偷不抢,到哪儿去发家致富啊。这样的生活重压下,让他想念起那个曾经的“少年的你”吧。

于是韩言犯了成龙大哥的那个“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遇见了电影中的任倩。

20出头的姑娘,青春无限好。

而其中最大的理由,就如渡边淳一在《丈夫这东西》中写的:

从35岁到40多岁,丈夫们对青春的凋零有一种切身的痛感。

所以年轻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啊。跟着这样的姑娘在一起,自己都觉得年轻些了吧。

但是再美好的年轻也比不上相濡以沫,就像影片中陈媛媛的闺蜜尹娜说的,“70%的离婚都是女人提出来的,因为出轨的男人他不舍得离”。

男人们一旦得知妻子铁了心要离婚,大部分人会像韩言那样直接陷入混乱:

对单位同事如何解释?对自己的父母怎么交代?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还有自己的脸面......

他优柔寡断,分不清哪个是白月光,而哪个是朱砂痣。

比起对待“离婚”态度消极的中年男子们,坚强的中国女性大部分会像片中女主陈媛媛那样去寻找更加积极的人生。

他们的爱情从童话到分离,也像是无数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婚姻的缩影,贫穷时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日子好了,四面八方的压力大了,诱惑多了,最终只能相忘于江湖。

抛开他出轨的行为不谈,《整容大师》中有很多的笔墨都落脚到了中年男人这个议题当中,面对职场困境、脱发困境、ED困境,等等往往会陷入别样的焦虑。

《北京女子图鉴》作为一部女性向的作品,并没有为了突出女性而忽视男性的作用,他表达的就是每个人的生活,世俗男女的日常生活。

所以,当社会对女人越来越包容的时候,希望偶尔也能够怜惜一下这些看着让人很难生恻隐之心的中年男子们。毕竟,生而为人,都是一场修行。

这也是北京女子图鉴献给中年男子告慰书。

↓凹叔推荐↓

《北京女子图鉴》

王欣 著

磨铁图书 出品

那些年生活在北京的我们,是怎样成为了我们?

10个北漂故事,1个北京太太们的篇外故事,超过30个不同的人。

来京十九年,我哭过许多次,也见过许多人哭,尤其是那些女子——

那些在心碎以后,化着漂亮的妆,穿着性感的衣服,然后在酒吧醉到不省人事,哭着说“可我还是想他”的女子;

那些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躲在楼梯间里蹲在地上捂住嘴偷偷哭的女子;

那些好不容易独自买了房,接了父母来北京过年,却在大年夜和催婚的父母吵得不可开交,一个人跑出去,在小区里走着走着就泪流满面的女子;

那些在发现丈夫出轨以后,冷静谈判、软硬兼施,直到拿了离婚证的那天,才跌跌撞撞跑去闺密家中号啕大哭的女子;

那些在儿童医院里,一边陪床一边写方案,听见孩子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呻吟“妈妈,我想回家”,顿时泪如雨下的女子;

原标题:《北京女子图鉴的中年男子困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