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福:欧美不戴口罩是大错!美方称呼很不好,病毒属于地球

澎湃新闻记者 贺梨萍
2020-03-28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当地时间3月27日,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采访文章,采访对象为中科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George Gao)。

《科学》杂志透露,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尝试了2个月之久想要采访高福,上周终于同意接受采访。高福在这次采访中回应了诸多问题,包括疫情起源、信息公开、病毒序列共享、武汉封城防控,以及国际应对等。

疫情的起源是外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时至今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是不是最早的病毒感染来源地备受关注,高福此次回应,“从一开始,每个人都认为起源于华南海鲜市场。现在,我认为有两种可能性,华南海鲜市场可能是最初的疫情起源地,也可能是病毒被传播放大的地方。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为何在疫情早期,中国的流行病学家并没有直接指明这一事实(人传人)?”面对这一提问,高福表示,“尚无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从一开始,我们就面对着非常疯狂和隐蔽的病毒传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意大利,欧洲的其他地方和美国:从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好吧,这只是一种病毒。”

谈到目前的中国疫情防控形势,高福表示,目前,我们没有任何本地传播病例,“但对中国而言,现在的问题是境外输入案例的防控,因为有非常多的潜在感染旅行者进入中国。”

当《科学》杂志记者问到中国是否已经感染了足够多的人群,“群体免疫”是否可以阻止病毒传播时,高福明确回答:“我们绝对还没有‘群体免疫’, 但我们正在等待抗体检测的更确切结果,它能告诉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被感染。”

此外,高福还透露,中国关于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的数据会在4月发布。转基因小鼠和猴子的模型试验也正在用于评价药物和疫苗评估,“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猴子模型有效。”

最后,针对美国方面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的做法,高福强调,“称呼它为‘中国病毒’肯定不好。病毒属于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而不是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敌人。”

他同时指出,“在我看来,美国和欧洲最大的错误是人们没有戴口罩。这种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飞沫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你必须戴上口罩,因为当你说话时,总是有飞沫从你的嘴里出来。许多人感染后是没有症状的或者有一段潜伏期,如果他们戴着口罩,可以防止他们携带病毒的飞沫感染给其他人。”

高福现年59岁,其最初学习兽医学专业,199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至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4年至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4年3月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今任牛津大学客座教授。2008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11年5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医学院院长,2017年7月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高福及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作为主要从事T细胞识别、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新冠病毒即为一种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播的机制研究的一名科学家,高福经常出现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队伍中。

附:《科学》杂志采访问答(《科学》杂志在刊发时已进行编辑)

:其他国家能从中国应对新冠疫情(COVID-19)中学到什么?

高福:社交距离是控制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策略,特别是在呼吸道感染疾病时。第一,我们使用了“非药物策略”,因为没有任何特定的抑制剂或药物,也没有任何疫苗。第二,我们必须确保隔离了所有患者。第三,密切接触者应该隔离: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试图找到所有这些密切接触者,并确保他们被检疫隔离。第四,暂停公共聚会。第五,限制活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封城(lockdown),在法语中它叫“cordon sanitaire”(编注:即警戒线,禁止任何人进出某个有流行病的区域的警戒线,以防止发生进一步的传染,“cordon sanitaire”于19世纪中叶被引入英语)。

:中国最早在1月23日就开始对武汉封城,随后扩大到了湖北省的邻近城市。中国其他省份的关停限制较少。所有这些是如何协调的,监督社区工作有多重要?

高福:大众必须要有理解和共识。为此,需要非常强有力的地方和国家领导。你需要与公众密切合作的社区监督员和协调者。监督员需要知道谁是密切接触者,谁是疑似病例。社区的监督员必须非常警惕,他们是关键。

:其他国家在犯什么错误?

高福:在我看来,美国和欧洲最大的错误是人们没有戴口罩。这种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飞沫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你必须戴上口罩,因为当你说话时,总是有飞沫从你的嘴里出来。许多人感染后是没有症状的或者有一段潜伏期,如果他们戴着口罩,可以防止他们携带病毒的飞沫感染给其他人。”

:其他控制措施如何?例如,中国的商店、建筑物和公共交通站的入口处都积极测量体温。

高福:是的。在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温度计。你必须尽可能多地测量人们的体温,以确保了解在外面的人群当中有谁在发高烧。

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这种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因为它是一种包膜病毒,人们认为它很脆弱,对表面温度或湿度特别敏感。但从美国的结果和中国的研究来看,它似乎在某些表面上非常抗破坏。它可能能够在许多环境中生存。我们需要基于科学的答案。

:在武汉,核酸检测呈阳性但病情较轻的人被隔离在大型设施(方舱)中,同时不允许家属探望。其他国家应该考虑同样的方式吗?

高福:感染者必须隔离。任何地方都应该如此。只有将感染的来源隔离排除,才能控制住COVID-19。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建造了模式化医院,并把体育馆也变成了医院。

:关于此次疫情的起源有很多问题。中国的研究人员报告称,最早的病例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1日。您如何看待《南华早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称2019年11月就出现了病例,第一例发生在11月17日。

高福: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我们在11月已经有了集群。我们正试图更好地理解起源。

:据报道,武汉卫生部门官员将大量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联系起来,并1月1日将其关闭。当时的假设是,这种病毒从一种在市场上出售并可能被宰杀的动物传染给了人类。但在你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中,提到最早的5名感染者中有4人与海鲜市场没有联系。你认为海鲜市场是疫情起源地吗?还是它仅仅充当了一种放大作用,但不是起源地?

高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你工作起来像个侦探。从一开始,每个人都认为华南海鲜市场是起源。现在,我认为市场可能是最初的地方,也可能是病毒被放大的地方。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有两种可能性。

:中国也被批评没有立即分享病毒序列。《华尔街日报》(WSJ)1月8日就报道这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但这一信息最早不是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你认为为何会这样?

高福:《华尔街日报》的猜测很好。但世卫组织已获悉该RNA序列,我认为该文章发表到正式分享该序列之间的时间可能是几个小时。我想不会超过一天。

:但后来公开的病毒序列数据库显示,中国研究人员于1月5日提交了第一个病毒序列。所以至少有3天,你肯定知道有了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不会改变现状疫情的进展,但说实话,公开报告疫情发生了一些问题。

高福: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及时与科学界分享了这些信息,但这涉及到公共卫生,得由政策制定者宣布。任何国家都没有人能预料到这种病毒会引起大流行。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经历的第一次非流感病毒的大流行病。

:直到1月20日,中国科学家才正式表示,有明确证据表明存在人际传播。你认为为什么中国的流行病学家很难发现它存在人传人?

高福:目前尚无详细的流行病学数据。从一开始,我们就面对着非常疯狂和隐蔽的病毒传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意大利,欧洲的其他地方和美国:从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好吧,这只是一种病毒。”

:病毒在中国的传播已经逐渐减弱,新的确诊病例主要是境外入境中国的人,对吗?

高福:是的。目前,我们没有任何本地传播病例,但现在中国的问题是输入病例。很多的受感染者进入中国。

:中国恢复正常后会发生什么?你认为是否已经有足够多的人受到感染,从而因为群体免疫阻止病毒拒?

高福:我们绝对还没有群体免疫, 但我们正在等待抗体检测的更确切结果,它能告诉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被感染。

:那么现在的策略是什么?争取时间找到有效的药物?

高福:是的,我们的科学家正在研制疫苗和药物。

:许多科学家认为瑞德西韦是目前正在测试的最有前途的药物。你认为中国的临床试验什么时候会有数据?

高福:4月。

:你认为中国科学家是否已经构建足够有用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发病机制和测试药物和疫苗?

高福: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含有人类受体ACE2的转基因猴子和小鼠。小鼠模型在中国被广泛用于药物和疫苗评估,我认为至少很快就会有几篇关于猴子模型的论文出来。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猴子模型是有效的。

:你如何看待特朗普将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China virus” or “Chinese virus”)?

高福:称它为中国病毒肯定不好。病毒属于地球。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而不是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敌人。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