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房子故事】小校经阁——魔都仅存的传统式私人藏书楼旧址

2020-03-29 13: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上海老底子

小校经阁藏书楼

在新闸路陕西北路路口附近,有一处僻静的院落。院内分里外两进,大门口4棵高大的广玉兰挺拔非凡。在庭院南侧有一座标准的中国传统复兴式建筑风格的八角小楼,曾名小校经阁。1912年建成,建筑面积214平方米,二层砖木结构的八角楼飞檐式楼台,墙面装饰花纹类似中国古代窗花并有如意形花纹。房顶由琉璃瓦铺就,每只屋角上饰以各种吉祥小动物,底层屋檐起翘,下有斗拱。这是目前上海滩仅存的传统式私人藏书楼旧址了。

刘晦之

小校经阁的主人,刘晦之(1879-1962),名体智,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出身于晚清一个重臣之家。

刘晦之收藏的甲骨龟片

刘晦之的文物收藏堪称一流,其中龟甲骨片和青铜器的收藏,世间罕有其比。其龟甲骨片的收藏就达2.8万余片。据文物部门统计,我国现存的龟甲骨片总共9万余片,而刘晦之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

1936年,刘晦之深知郭沫若博学多才,请人将龟甲骨片拓出文字,集为《书契丛编》,分装成20册,托中国书店的金祖同带到日本,供郭沫若研究、著书。郭沫若见后叹为观止,从中挑选了1595片,先期研读考释,并据此著成了甲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巨著《殷契粹编》,在日本出版。1953年,刘晦之将龟甲骨片全部出让国家,由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接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将其又重新墨拓了一遍,拓本题名《善斋所藏甲骨拓本》。

刘晦之住所

小校经阁还以藏书著名,藏书达10万册之巨,以明清精刻为主,亦不乏宋元古本。至解放时,尚有宋版9部、各地方志1000余部,善本达1928册。这些书籍分装在500只特制的书箱里,打开书箱箱盖,上面罩了一层细细的铁丝网,这是为防老鼠钻进去而特制的。其中,刘晦之为把《四库全书》依目统统收齐,收不齐就借来抄录副本,并将所收书的原刻本,统统恢复旧貌,因此在小校经阁里,长年雇着十几名抄书、校书的工匠,书山书海,忙个不停。

1951年,刘晦之将所有的藏书连同那500只箱子,以及上古三代及秦汉时期的兵器130件,分装20个箱子,全部捐给上海市文管会。为此,陈毅市长曾颁发嘉奖令,表彰他的爱国精神。

小校经阁庭院

刘晦之认为:“人生若是失败,最大的失败,必定是做人的失败。”他一生以“多做好事,与人为善”为准则,也许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刘晦之逝于1962年,生前几乎所有的藏品都捐献了出来。还有一批古墨古砚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该馆为之特辟“中国历代古墨陈列室”。像这样身后不留一石一木,倾其所有奉献社会的精神,在私家收藏史上将流芳百世。

小校经阁屋檐一角

祖祖辈辈的藏书和收藏传统,对后代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藏书进而走向敬业的传统精神,使刘家子弟无论处在什么岗位上,都传递了一种高尚的人文意志,这种精神是无形的力量,也不啻为另外一笔世代相传的无形财富。

信息来源:《静安文博勾沉》

整理编辑:上海静安

来源: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老房子故事】小校经阁——魔都仅存的传统式私人藏书楼旧址》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