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发布会】撤销省界道口防疫检查、如何提高免疫力……这场发布会里,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大爱浦兴
2020-03-29 10: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昨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第60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申通地铁集团副总裁邵伟中,以及科普专家、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崔松,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来看文字实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3月27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7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27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146例,16例境外输入性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17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均已转至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已追踪同航班的密切接触者88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

3月27日0—24时,无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3月27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39例,无新增本地疑似病例。

3月27日0—24时,新增治愈出院3例,其中英国输入性病例1例,意大利输入性病例1例,葡萄牙输入性病例1例。截至3月27日24时,累计治愈出院334例,死亡5例。146例在院治疗(含境外输入139例),其中病情平稳137例,重症3例,危重症6例。

二、医疗救治情况。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继续加强发热门诊管理和社区发热哨点诊室建设,进一步加强排查力度,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收治。

继续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诊疗服务”的原则,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加快恢复医疗服务,进一步保障市民日常诊疗服务需求,守护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前,本市日常医疗服务总体恢复情况良好。自3月2日全市医疗机构全面恢复门诊以来,市、区两级医院服务量呈加快回升态势,与疫情前相比,近一个星期的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人次分别恢复到70%、65%和48%的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量与疫情前相比,恢复到76%的水平。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延伸处方、长处方、线上咨询等各项便民利民举措。截至目前,已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的37家市级医院咨询平台累计访问量达227万余人次。市发热咨询平台累计接听咨询电话1.7万余个。

目前本市已能较好满足市民群众的日常医疗服务需求。在逐步恢复日常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在此也表示感谢!

杨小溪:自3月24日零时起,本市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等级调整为二级响应后,为保证省际、市内交通“安全、高效、有序”运转,本市交通运行管理措施也做了相应调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撤销了省界道口的防疫检查。撤除盐铁塘口门、蕴藻浜口门、吴淞江口门、长湖申线口门等10个水上省际口门,由防疫检查调整为防疫抽查;全面撤除G40沪苏站(崇明)、G15沪浙站(金山)、S36兴塔站(金山)、G60枫泾站(松江)、S32沪浙站(青浦)等9个陆上省际公安检查站防疫检查。

二是除武汉班线外,允许并鼓励省际客运班线全线复运。截至3月27日,本市复运客运站已达21家,包括长途客运总站、长途南站、虹桥西站、美兰湖站、浦东东站、沪太路站等,已累计发送客运班线5575班次,乘客63660人次;到达5507班次,乘客 87730人次。

三是取消市内包车、市内通勤班车、毗邻省际通勤包车及返沪员工省际包车不超过50%实载率要求。通勤班车方面,前期随着本市企事业单位逐步复工,客运企业逐步恢复了市内通勤包车业务,截至3月27日,开展市内通勤包车业务的客运公司已达150余家,每日投放车辆4600余辆。返沪员工省际包车方面,自2月20日起恢复办理返沪员工省际包车起,至3月27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已审核发放包车标志牌239张,输运返沪员工5153人,主要涉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江西等地区。毗邻省际包车方面,自2月26日起,本市有条件地恢复了毗邻省份企业员工省际通勤包车业务,截至3月27日,已核发省际通勤车包车标志牌197辆。现阶段,取消返沪员工省际包车乘客信息登记;简化“点对点”办理流程,使得办理更精准,实现“今天申请今天办结”,高效快捷。

四是市内公共交通有序恢复。轨道交通方面,随着全面复工复产,本市轨道交通客流快速回升,每周客流增量在80万人次以上。3月16日轨道交通客运量在春节后首次突破500万人次规模,至3月24日达到640.2万人次的近期最高值,恢复到历史同期的六成左右。3月24日,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段)恢复运营。目前,11号线(昆山段)三站日均进站客流1.44万人次,出站客流1.39万人次,恢复到疫情前正常客流的五成水平。同时,早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将继续实施重点车站限流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地面公交方面,机场、火车站等附近的公交枢纽站对乘客不再测温。3月23日-3月27日本市地面公交客流回升至日均约284.4万人次,比前一周上升13%左右,约为去年同期的一半,3月24日达到291万人次的最高客流。毗邻公交全面复运,具体复运时间由各属地确定。截至目前,全市24条毗邻公交已恢复20条(尚未恢复的4条为嘉定59路、嘉定60路、太仓501路、昆山C7路)。

出租汽车方面,全面恢复除目的地为武汉外的跨市境业务(含网约车、租赁汽车)。

水上客运方面,从1月23日至今,所有轮渡、三岛客运保持正常运营。3月16日,小洋山客运站省际水上客运功能恢复运营。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仍旧必须佩戴口罩。选择轨道交通、省际客运、水上客运出行时,仍需测量体温才能进站。乘车时建议扫描“防疫登记二维码”,以便行程可追溯。

——热点问答——

上海地铁一手抓防疫、管控高峰大客流,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

Q

东方网:复工复产复市后,最近地铁里明显人多了,能否透露下每天运送乘客的数据?面对复工大客流,地铁方面有什么具体的防控措施?

A

邵伟中:自2月10日复工以来,上海轨道交通累计运送乘客1.44亿人次,工作日日均370.9万人次,相当于以往正常状态下客运量的三成左右;复工6周来环比平均增幅33%,差不多每周增长约86万人次。本周工作日日均客运量已攀升至633.7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1%。

上海地铁一手抓防疫、管控高峰大客流,一手抓复工复产复市。除做好车站车厢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全程佩戴口罩、全网进站测温、应急隔离处置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外,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强复工大客流管控措施。一方面,组织专门力量,每天针对工作日早高峰客流情况,不断强化车站、线路和网络客流的分析研判,因线因站施策,动态、协同管控网络进站客流,保障车站车厢人流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客流观察哨、限流装置、引导等措施,加强站内与站外的实时协同,并通过“四长”(站长、轨交警长、属地派出所所长、街镇长)联动机制,加强与站外公交的信息联动。目前,全网工作日早高峰限流车站在13座左右。客流管控措施得到了市民乘客的普遍理解与支持,限流车站的现场排队进站时间平均在5分钟左右,总体秩序良好。

二是及时向市民乘客告知地铁运营和客流管控信息。上海地铁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电视广播直播等载体,以及“上海发布”等平台的支持帮助,每天提前向社会公布次日限流车站信息,方便市民乘客错峰或调整出行方式。另一方面,依托官方APP等移动应用软件,实时显示告知各线路区段车厢状态,为市民乘行提供有效引导。上海地铁车厢已张贴约16万张的防疫二维码。

三是充分利用客流低谷线路缩时运营留出的“黄金窗口期”,进一步加强车站车厢清洁消毒、设施设备隐患消缺整改、新车调试等工作。在3月22日8号线恢复常态末班车的基础上,下周三(4月1日)起,16号线也将完成所有施工,恢复常态末班车运营。16号线首列6节编组新车也提前2周完成调试任务,已于本周一(3月23日)早高峰上线投用。其后,第2、第3列6节编组新车也将提前完成调试,计划在4月下旬陆续上线运营,最短运行间隔约3分30秒。此外,2、5、7号线预计将在4月底恢复常态末班车开行,届时将另行告知。

乘坐轨道交通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进站必须测温

Q

新闻晨报:二级响应后,有些防控措施调整了。请问乘坐地铁还需要测温吗?有些乘客着急摘下了口罩,地铁方面有哪些管理举措?

A

邵伟中:本市轨道交通将继续保留“两个必须”,乘坐轨道交通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进站必须测温,持续做好车厢二维码扫码登记、站车清洁消毒通风、全运力保障组织行车、落实员工卫生防护、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宣传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恢复11号线昆山段运营,按本市要求执行疫情防控标准。

上海地铁将继续通过站/车广播、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官方网站、双微等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乘客主动配合,现场工作人员将加强巡视,一旦发现有不佩戴口罩的乘客,将及时劝阻,对拒不配合、有其他危害公共秩序或公共安全行为的乘客,将联系驻站民警介入处置。上海地铁将坚持“降级响应不松劲、警惕疫情不松懈、防控要求不降低”原则,切实保障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营。

共同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携手打造健康城市典范

Q

新民晚报:今天第32个爱国卫生月启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人在转发市民卫生健康倡议书,能否请您对此介绍一下?

A

郑锦:为贯彻落实由全国爱卫办、中央文明办等九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今天,本市第32个爱国卫生月暨第30届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全市将开展城乡市容、集贸市场和老旧小区的环境卫生三大改善行动。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市民健康意识高涨的契机,今天上午,市爱卫会、市健康促进委、市卫健委会同市文明办、市住建委、市农委、市生态环境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十一部门,:倡导文明、革除陋习,遵守公德、维护秩序,积极参与、从我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洁净城乡环境,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倡议书一经发布,获得热烈反响。

截至目前,共有近19万人次点击响应卫生健康倡议书。希望广大市民积极践行倡议,用实际行动营造“全社会参与、跨部门合作”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充分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以全体上海市民的自律与理性、素养与文明,共同推进健康上海行动,携手打造健康城市典范,让每个在这座城市生活、工作的人更健康、更幸福。

——健康科普——

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疫情期间,很多市民朋友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免疫力、抵抗力?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免疫力和抵抗力。

或许你们要问:这两个词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不然。抵抗力是民间的说法,泛指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抵抗力是好事儿。而免疫却有点复杂,免疫力低下肯定不好。但我们的免疫力其实就是一次次的小感冒、生病过程中被锻炼出来的。所以如果从小对孩子过度保护,不利于免疫力的形成和完善。

那免疫力越高越好吗?如果你的免疫系统过于敏感,面对本来不需要那么严防的东西,比如花粉、海鲜、灰尘等等,都草木皆兵、如临大敌的话,就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有一些免疫紊乱的问题,会把自身正常的细胞当作敌人,进行攻击和清理,就会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

那如何调整免疫力呢?一、获得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需要我们从小到大一次次接种疫苗来获得,就像我们期望着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一样。二、保护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免疫力不容易,但我们需要保证它正常、不被破坏。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健康的饮食,包含全面、多样的营养元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保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但过度运动反而会因疲劳而降低免疫力。

3、保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使免疫力下降。

4、保证调畅的情绪,不良情绪不但会降低免疫力,还会影响我们的饮食和睡眠。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减少饮酒。

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有个小方子叫“玉屏风散”,组成很简单:黄芪10g、白术10g、防风6g。它可以增强我们的正气,也就是提高了抵抗力,就像一个玉做的屏风,阻挡外邪入侵。

恰逢春暖花开,公园也开了,大家都想去踏青游园,人多拥挤的地方还请继续带好口罩,也是对花粉过敏的一种有效防护。

来源:上海发布

欢迎各位小伙伴们踊跃投稿,将身边有价值,有趣的内容发给我们。如果录用将酌情给稿费哦!投稿邮箱:Daaipuxing@126.com,注明:微信投稿+姓名+联系方式。

关注“大爱浦兴”官方微信

了解浦兴社区动态

微信号daaipuxing

原标题:《【发布会】撤销省界道口防疫检查、如何提高免疫力……这场发布会里,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