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球战疫·连线丨追剧、自制红豆包:莫斯科“封城”众生相

澎湃新闻记者 刘惠 实习生 徐蕴宸
2020-03-31 20:2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蔓延,俄罗斯全境加强抗疫举措。作为俄罗斯的“重灾区”,自3月30日起,莫斯科市民被要求实行严格的自我居家隔离。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0日报道称,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宣布全国自3月30日至4月3日带薪放假。普京25日发表全国讲话时解释说,长假能够降低新冠病毒在俄的传播速度。

实行全员隔离的第一天,莫斯科气温骤降,下了一天的雪。以往热闹的街头空无一人,只有医院、诊室、药房、超市、公交等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机构仍在运作。也许是因为天气,又或许是出于对病毒的警惕,这座城市开始进入积极防御状态。

据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31日俄罗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0例,其中387例来自莫斯科;累计死亡17例,累计确诊2337人,莫斯科 1613例,占69%。

但最严峻的情况还没有到来。据俄新社3月30日消息,俄罗斯卫生部部长米哈伊尔∙穆拉什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俄罗斯的感染者数量稳定增长,新冠疫情处于上升阶段,还没有到达顶峰。而对策就是打破传播链,且“最好从别国吸取经验”。

3月3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联系采访了八位莫斯科居民,他们和所有人一样,生活节奏都被这场疫情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维卡(旅游销售)

我的工作恰巧与中国紧密相关,所以一开始就从合作伙伴那儿知道了关于新冠疫情的一手信息,以及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情况。旅游业刚受到冲击时,除了担心失去工作外,我有一阵子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欧盟两周前宣布关闭边界时,我终于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现实变得可怕且令人震惊。我害怕会被解雇或者调岗,好在最终只是遭遇了降薪。考虑到许多俄罗斯的旅行社已经解散,或者让员工休几个月的无薪假,我算是幸运的那一个!

在政府明确要求大家隔离之前,我一直自愿地实行居家隔离,只出去买东西或者去家附近的森林公园,目前已经在家工作了三周。对那些仍然对疫情不重视、做出不负责任行为的人,我感到很生气,他们还要去餐厅,去公园烧烤。有些人有着惊人的自信,他们不相信,觉得疫情与俄罗斯无关。甚至有时候我不得不对父母大喊大叫,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认为疫情是严重的。

现在莫斯科市政府收紧了措施,一方面我很期待这种真正的全员隔离,否则是无法阻止我们的人民(出门)的;另一方面,措施带来的新一波不确定性也让我产生新的焦虑:不清楚我们需要在家待多久,政府还会不会颁布新措施,对经济将产生何种影响。

耶夫格妮(视频剪辑师)

莫斯科进入全员居家隔离模式后,一切都非常平静。我还没看到街头有军人或警察巡逻。

Esquire杂志(《时尚先生》)的拍摄都暂停了,全部延期2-3个月。现在我基本上在家处理之前拍好的素材,只出门买食物和扔垃圾。咖啡厅、餐厅、酒吧里的聚会都停了下来。

一个月前,我在电影学校的课程已经全部取消,学校关闭了。从那时起,我就没坐过地铁,每周打车去见朋友,确保从门到门。现在我主要从网上商店订货,因为需求增加,送货时间变长了不少。

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现在大家都处于一种相近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了。比如现在有很多人越来越关心我的情况,之前可能因为是同事关系,大家不会这么做,而是维持一种工作关系。但疫情之下,处于孤立状态的人们开始对同样处于孤立状态的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现在街上的人越来越少,超市里的顾客数量则在不断增加。有一次我在超市无意中听到两个顾客的交谈后发现,尽管现在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很多,但许多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但由于他们的粗心或仓促,往往把获取的片面信息不断递给下一个人,引起误解,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恐慌情绪。

索菲娅(新闻从业者)

作为记者,加上一直很关注中国的新闻,所以我很早就明白,问题不在于俄罗斯会不会出现与中国湖北、意大利一样严重的疫情,而是这样的情况何时会出现。我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

去年12月,我经历了一场比较重大的手术,免疫系统还很弱,所以没有急事的话不会出门。两周前,我就开始在家办公了,打算利用政府要求隔离的这时间在家里休息,可以看以前没机会看的电影、文章、书,同时准备博士考试。今天(3月30日)开始,我开始看期待已久已久的中国电视剧《安家》。

就我而言,隔离在家并不无聊,还可以好好自省一番。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疫情打破了他们的生活常态。我78岁的奶奶一个人住,所以我30日出门帮她买了很多物资。依据莫斯科市政府官网上的消息,31日开始,我就不可以出门给她送东西了,只可网上帮忙预订。

上周出门时,地铁上、商店里能看到很多人,部分人也不戴口罩。可周日(29日)我去看我奶奶时,哟!人真的都不见了。我坐的是平时很挤的红线,猎人商行地铁站(类似上海的人民广场地铁站)下午一点一般人山人海,可现在人特别少。但还是看不到有人戴口罩,因为药店里绝对买不到。

3月30日,莫斯科空旷少人的商场。

对了,莫斯科市政府还给退休人员拨出资金支持,每人4000卢布(约合361元人民币)。我奶奶已经收到了2000,如果一直到4月14日都不出门,就可以在收到剩下的2000。“您已获得一笔一次性的经济资助,金额为2000卢布。请遵守自我隔离制度,以保持健康。剩余的2000卢布将在4月14日之后发放,但需遵守自我隔离制度。 好好照顾自己。莫斯科市政府”,这是她收到的短信。

我觉得政府早就应该这样做(要求居家隔离),因为俄罗斯人太轻率、太勇敢,什么都不怕。网上可以看到有人说“新冠病毒又怎么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政府在骗我们呢,其实没有什么新冠病毒,都是瞎话”,这样的人比病毒还危险,他们就不明白病毒的危险在哪儿,没有责任感。经济当然会遭受损害,这是不能避免的。如果隔离能让人少出去、少聚集,那么国家卫生保健系统就不会被过度损耗,医生就可以救更多的命。

现在要么经济会受损,要么有人会死,我觉得莫斯科市长的决定是好的。这种情况下不能犹豫不决,是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就不要一直思考后果该怎么承受,首先要停止病毒传播!

嘉莉雅(媒体人)

在莫斯科进入全员居家隔离的第一天(3月30日),天气突然变冷了,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公共交通不再那么频繁,也没有什么人搭乘它们。

上周末天气很好,非常温暖,有零上16度。在离我公寓不远的库兹明斯基公园里人来人往。我早上9点去跑步的时候,就有一群年轻人支起了火盆,准备烤肉串吃。他们取笑新冠大流行造成的“大规模恐慌”,还说不会遵守隔离规定。

周日(29日)傍晚,我再次到公园里散步,里面到处都是人。烧烤的人群又多了一些,大家在新鲜的空气中喝酒,玩得开心。几乎没有人与他人保持社交距离。甚至还有一些老年人在公园里,这让我心里充满疑惑,他们不是一周前就被要求居家隔离,自我防护吗?

某种程度上,我可以理解他们。这样的好天气在莫斯科是如此罕见,以至于大家忍不住要去烧烤。但从3月30日起就是来真的了,大多数人都开始了居家隔离,希望大家能坚持到隔离结束为止。

萨沙王(中国留学生,博士在读)

我在学校外面租房住,已经半个月没有出门了。日常食材提前3-5天在网上订购,挺新鲜的。上次买了80公斤的菜,送货小哥把东西直接送上楼到户。前两天订了肯德基,二十分钟送到,这速度我觉得还行。虽然之前订外卖也遇到国得等过1-1.5个小时的情况。

其实有想过回国,但是从莫斯科回广州需要乘坐10小时的飞机,考虑到人口密集且密闭的空间更利于病毒的传播,干脆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在莫斯科买不到口罩,我大多数时候在家待着,比较安全。网课已经上了两周,基本通过视频会议软件teams、zoom进行,这样还节省了路上的时间。现在俄罗斯疫情虽然日渐严重,但是政府的应对措施还是比较及时的,各种消毒措施非常到位。

何昱莹(中国留学生,在读硕士)

我春节之后回到莫斯科先隔离了2-3周,3月2日开课后只上了一周左右的课,就转为线上上课了,同时在家撰写毕业论文。经过和导师以及我就读的学校的外办沟通,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暂时不会受影响。

最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通过问卷调查,组织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向中国留学生免费分发了一批口罩。我们留俄学生总会的成员和各个学联为了做好防疫工作,还组织过心理疏导讲座,分享俄罗斯文化活动线上访问资源,也会及时对不实消息进行辟谣,以免大家出现焦虑与恐慌的心理。

留学生家长们可能比我们自己更恐慌,比我们还关注俄罗斯疫情。但我觉得,只要不出门,做好消毒工作就没什么问题,俄罗斯的防疫举措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算是很好的了。

杨艳斌(中国留学生,博士在读)

我的专业是骨科,因为新冠疫情,实习的医院也做了防护应对。

首先是要求所有进入医院人员要佩戴口罩才能就诊,其次就诊咨询只能在一楼诊断中心进行,病人和家属都不被允许直接进入病房区域和医生进行沟通。如果情况特殊,医生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才能出病房区域和患者以及家属接触。如果出现疑似病例,会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转院处理。

平时在医院实习其实挺忙的,居家隔离这段时间正好给自己充充电,对所学进行查遗补漏。另外,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做一些平时没尝试过的非常喜爱的食物。比如,我在摸索制作红豆包这类面食。

于果(中国留学生,本科在读)

我2月17日从国内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经过海关一系列的检测才终于得以走出机场。在隔离两周,开好健康证明之后,才很不容易地返回宿舍——被楼妈要求继续自我隔离。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数的攀升,莫斯科的形势也开始紧张起来。一开始超市被抢的没剩什么东西了,药店的洗手液也是供不应求,口罩更是买不到。不过,现在最基本食物的保障没问题,超市几乎不会出现缺货的情况。

我像仓鼠一样买了好多好多食物,希望家人不要担心。后来也接到了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的援助,是大使馆给发的口罩,大概每人分到9、10只。疫情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留俄学生会联系中国驻俄大使馆工作人员,他们都会耐心解答我们的问题。

就我个人的看法,病例数就目前的增长速度,我是否能在今年夏天顺利毕业还是个未知数。校方表示没法对未来做出任何保证。

(应受访者要求,萨沙王、于果为化名)

    责任编辑:朱郑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