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村医丁艳丽(人民战“疫”英雄谱--第17期)

2020-03-31 17: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村医丁艳丽(纪实文学)

作者:甄广明

2020年3月21日上午,我的老朋友,保定市莲池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靖,给我发来了一段长城网的视频报道《村口的“蒙面女侠”》。这标题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点开一看,原来是介绍莲池区焦庄乡西韩蒋村的村医丁艳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典型事迹。看完这段视频报道,我陷入了沉思。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医生,面对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主动请缨,勇敢逆行,为村里的疫情防控、村民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殚心竭虑,温暖人心,赢得了一片赞誉,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力量和信念鼓舞、激励着她,在重复、琐碎的工作中,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忘初心,践行着一个乡村医生的责任和使命呢?这个来自基层的典型人物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激起了我动笔创作的欲望。经过杨靖的协调安排与焦庄乡党委宣传委员郭新的联系沟通,3月23日下午,我和郭新一同慕名前往西韩蒋村卫生所,去拜访这位“蒙面女侠”。

西韩蒋村位于南二环路以北,长城南大街以东。东与东韩蒋村相邻,北与南大园乡黄庄村接壤。全村约750户,常住人口近3千人,流动人口上千人,村子占地面积800亩,有耕地1300亩。70%的村民经济来源都依托相邻的保定市最大的新发地保定联农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在市场内开办的蔬菜果品营销机构多达100多家,还有很多村民从事与该市场相关的产业,如包装、冷藏、装卸、运输、旅馆、餐饮、房屋出租等。西韩蒋村设党总支,下辖三个党支部,行政村的辖区范围除了西韩蒋村,还包括附近的三个小区:青青家园小区、青青花园小区和阳光新馨家园小区。整个行政村一共有160多名党员。

我们从南村口进村,经过疫情防控检查站人员的登记、测体温等环节后,沿着笔直的水泥马路东行数百米,就看到了路南侧临街的一排平房,迎着村口方向高悬着“保定市莲池区西韩蒋村卫生所”字样的标牌绿底白字,很是醒目。“蒙面女侠”丁艳丽闻声出门迎接我们,她穿着一身合体的白大褂,中等个儿,嗓音甜美,姣好的面容被口罩遮挡,只露出一双非常有亲和力的笑眼,确实有几分“侠骨柔情”。

卫生所是坐南朝北的五间平房,我和郭新先参观了一遍。办公室、药房、观察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医疗废物存放室......这个乡村卫生所虽然地方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条件虽然有些简陋,但看个头疼脑热的小病,打个针输个液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这,也许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卫生所的缩影吧。郭新热情地为我和丁医生,还有在村里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的女大学生“村官”戚琨相互介绍。简单地寒暄了几句,我说明来意之后,丁艳丽往帽子里掖了掖头发,就快人快语地说开了。

我刚从村口值班回来。我们卫生所还有两位女同事,一个42岁,一个35岁,家都是本村的,她们还都在外边忙呢。让我说说在防控疫情期间还有当村医这些年都是怎么做的,从哪儿说起呢?还是先说说我自己的情况吧。

我是1977年出生的,2000年河北广播电视中专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文凭是国家承认的。因为我婆婆在村卫生所工作,所以在毕业那年我就来村卫生所帮助工作了。2001年我考上了乡村医生,2002年考上了助理医师,2019年又考上了执业医师。你们看墙上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我是这个卫生所的法人代表,也是负责人。

我的娘家在附近南大园乡的南刘各庄,离这儿不远,也就是六七里地吧。1997年,我嫁到了西韩蒋村,丈夫付兵原来在附近的蔬菜批发市场上班,后来当上了本村党总支委员,负责文化、后勤保障。

问我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这在我们家是有传承的。刚才我说过婆婆原来就是这个村卫生所的医生,也是负责人。我原来在保定商场上班,是半路出家学医,也算是接了婆婆的班儿,传承家风吧。在村卫生所帮助工作的时候,我耳闻目睹,知道了医生这个职业是非常的辛苦,也从婆婆和所里另外两位老村医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当医生,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啊。特别是打针输液,一不留神发生了过敏反应,病人就可能在你这儿没了!从到村卫生所工作的那一天开始,我就暗下决心,既然想干,就要踏实、认真、负责地去干,还要干好。这一晃就20年了,想当年我们班上有80多个同学,现在大多数的同学都改行干别的了,真正坚持在基层当医生,特别是当村医的太少了,也的确太难了。

因为村里卫生所的工作忙,儿子从小我就没怎么管过。赶上有在卫生所输液的,晚上10点到家也是常事儿,没时间接他,更没时间督促他学习、做作业。到现在儿子还常开玩笑说,他小时候我就没管过他。不过这孩子挺争气的,也挺懂事儿,学习也很努力。上大学以后都拿过好几次奖学金了,他还用第一次发的奖学金给我和他爸买了礼物呢。

别扯太远了,还是说说我们村疫情防控的事吧。

疫情发生后,全国都在防控。随着疫情的发展,防控措施逐渐升级。我们村附近的蔬菜果品批发市场人员流动大,经营户中的外地人也大部分在我们村租房,这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记得是在1月25日,接到乡政府和村委会全面防控疫情的通知后,我就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了村里的疫情联防联控志愿者队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这场战役,我绝不能缺席。当天下午,我们村党总支书记付树根召开“两委”紧急会议, 安排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参加会议的除了“两委”班子成员,还有村民代表和小组长,一共50多人。接到会议通知后,我顾不得自己手头上的工作,赶忙查阅整理新冠病毒疫情的相关资料,准备在会上用。在会上,大家考虑到,我们村子大,有南北两个主要的出入口。按说封上一个口,留一个口,倒是便于防控和管理;可要是所有出入的车辆、行人都集中在一个口,又会造成拥堵和人员聚集,不方便村民出行,也增加了防控的风险。我们决定两个口都开,这样就使得防控值班的人员和工作量就都翻了一番。每个出口都要配备两个医务人员,村医不够,我们就把村里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也发动起来,参与到防控值班中了。

村“两委”会议结束后,来不及吃晚饭,我又赶到了乡政府,参加乡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散了会已经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我也顾不上休息,根据村“两委”会议制定的疫情联防联控方案,和一块开会的卫生所同事李艳茹、郑淑琴连夜采购了红外线额温枪、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做好了防控值班安排。

1月26日天刚蒙蒙亮儿,我们就在村口南牌楼的疫情联防联控监测站开始了一天的疫情登记排查工作。面对进出的村民,仔细地进行体温测量、安全排查;面对村民的不安和疑虑,我还要耐心地嘱咐防控方法、宣传疫情常识、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站在寒风中,我和志愿者们坚持出入登记、体温测量、人车消毒、发放通行证……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遍。

疫情严峻时我有些忧心忡忡的,甚至有点儿如履薄冰的感觉,生怕出现一丝差错。在值班的间隙,每天还要马不停蹄地入户走访、监测,关注监测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建立数据库,随时反映报送最新摸排情况,从早忙到晚。我觉得疫情期间我们多做一点,乡亲们就会多一份安心。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单调且忙碌的工作已然成为我和同事们的生活常态,但我们一直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生怕放过一个疑似人员。随着返城复工开始,不少外地租户返回,村里要求他们居家隔离,我每天都要上门去给他们量体温、作记录,讲注意事项。每到一户,我除了宣传防控疫情知识外,还叮嘱村民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你们问我疫情防控期间有没有不顺心的事?怎么能没有呢。记得有一阵子天特别冷,在村口值班冻得你坐都坐不住,只好时不时地站起来蹦蹦跳跳地取暖。为了防止测温枪被冻得不准了,我们就把它揣在怀里,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看到有外出接人回村的,我都要严格检查,仔细询问是从哪里回来的。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就反复地耐心解释。可有些人他就是不理解不配合,还说你干的就是这个!听这话真比那大冷的天还让人寒心!你看,我这眼泪又忍不住了,真不好意思,让你们见笑了。

也不都是让人寒心的事儿,让人暖心的事儿更多。村里的人自发为抗击疫情捐款,党员和村干部带头,村民们也都非常踊跃。我和付兵也把1000元捐款交到了村党总支书记付树根手中。我们对他说,我们只是想为村里出一份力量。多一份力量,我们就多一份战胜疫情的信心。前一阵子防疫物资不是挺紧缺嘛,有的人出行没有戴口罩儿,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备用的口罩,就让他回去。后来我们在村口值班的小屋里边儿,准备了一些备用的医用口罩儿,见有的人出行没有戴口罩儿,就给他一个戴上,再让他出去。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村口值班时,经常有出入的村民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问寒问暖的。还有村民给我们送水,送菜,送水果,送方便面,送热乎乎的饭菜,这让我的心里热乎乎的。能够得到村民们的理解、支持和关心,我们挨点儿冻,受点儿委屈又算得了什么!这不都挺过来了么?!

付书记说,咱们村这么大,疫情防控任务这么重,到目前我们全村没有一个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没有出现任何疫情,村民看病治疗也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成绩。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巩固战果,直到完全战胜疫情。

疫情防控期间,按上级规定村卫生所不能开门接诊。但我们除了要做好防疫的常规工作,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没有停下来,一直坚持在做。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平常都是每季度随访一次,让患者到卫生所量血压、测血糖,了解他们的用药、饮食和运动情况,进行健康指导。疫情期间,我们卫生所的三个人,只要是不在村口值班,就在家里拿着电话本,避开人家的休息时间打电话,逐个地随访这些特殊人群。你们看刚才来的那几个岁数大的村民,都是几天不测血压就不放心的。我们为了避免聚集,事先预约好时间,让他们错开时间单个儿来的。其中那个中年妇女,昨天来测血压有点儿高,我给她调整了用药的剂量,约好了让她今天再来测一测。还有那个老太太,她就是隔三差五地要量量血压,好让自己心里边儿有底。这人岁数一大了,她考虑的就多了。疫情期间,如果她有个几天不量血压,心里就没着没落的,就睡不好觉,就怀疑或者突然地头疼脑胀,她就觉得血压是不是高了。家里人给她量血压,她还不放心。像这种人,我们都会预约时间,让她专门到诊所量血压。看到我们特地单独给她量血压,她特别不好意思,特别地感激感恩。

疫情期间,我还经常收到村民打来咨询病症的电话或者微信留言。这些村民都是感冒、发烧以外的患者,他们不愿意去医院,家里也备有一些常用药,就是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服用什么药,于是我就用电话或者微信指导他们如何用药,如何护理病人。

现在咱们保定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我的心里也放松了不少,但是劲儿不能松,还要严防输入病例啊!

再说说我这些年来的工作吧。

我自打当了村医以后,不论白天黑夜,电话随时都可能响起来,谁发病还挑时间啊。再就是经常在半夜三更,忽然见院子的大铁门就被敲得山响,都是着急叫我去出诊的。时间长了,我家的铁皮院门都被敲得变了形,不好好关都关不严了。为了能够迅速出诊,每天睡觉前我都把脱下来的衣服放在手边固定的位置,为的是只要电话或是大门一响,我就能尽快地穿好衣服去出诊。记得有一天夜里,一个村民的孩子因为喝酒过量,再加上原来就有胃病,吐了血。家人非常焦急地跑到我家叫门,我急忙穿衣服下楼,也就是不到两分钟的事儿,可外边还是不停地敲门催我。我一着急一脚踩空把脚崴了,一下子坐在地上动不了了,只好告诉他们,脚崴了去不了了,快去乡医院吧,还要说一声抱歉了。还有的村民,也就是感觉发烧或者说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大半夜来叫门,我也要起来去出诊。有一次一个晚上我出去了三次。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这个人有些胆小,特别害怕一个人走夜路。经常在夜里去出诊,去的时候一般都有病人家属陪着,可回来的时候却是十有八九只有我一个人了。一个人走在村里的小马路上,心里确实有些紧张和莫名的恐惧。还有一些村民家里有人去世了,需要让我去家里确认,回来的路上我就更害怕了。不过害怕归害怕,这么多年我也咬牙坚持过来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村医,并不是当你到了村卫生所,穿上白大褂才会“上线”,进入角色,而是只要与人交往接触,你就要随时“在线”,以一个医生的角色去面对。村委会的一个小组长是位女同志。那天我们俩在村口儿值班儿,在小屋里边儿吃泡面的时候,她一摘口罩儿,我无意中发现她脸色特别不好。就问她有没有心慌气短、身体无力的感觉等等。她说没事儿啊,没什么感觉。我说我觉得你应该是贫血挺厉害的,去检查检查吧。结果她一检查血红蛋白才5.8克,已经很低了,正常人一般是12克。因为治疗贫血的药村卫生所不常备,我又帮忙给她找药,让她特别感动。我说这都不叫个事儿,这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

说实在的,在卫生所接触的首先是我们的村民,然后还有外村的村民。像本村的村民都特别熟悉,来了以后,看病也好,拿药也好,你对他反复地叮嘱也好,你自己觉得是医者仁心,而他就觉得你是应该的,对你说话从来没有说特别客气的时候。假如说我给谁看病,他对我说一声特别感谢,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特别大的肯定,我也从心里边儿特别感激人家对我的这种肯定,就感觉挺温暖的,觉得我这工作没有白做,我这个医没有白学,能为人解除痛苦。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有的病号儿感觉不舒服也不愿意出门,就让我去他家里,去了也就是测量个血压什么的,这样的出诊就是尽义务,也不能收费。那些年刚开始干的时候也觉得挺累挺委屈的,但是又觉得你本身干的就是这种工作,人家有需求,求到你这儿了,你就应该做。事后有的人他就挺感激你的,说一声谢谢,但也有的人就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我当村医转眼间就20年了,刚上班时我还小才20多岁,也没有什么经验。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和钻研,慢慢地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些年来很多经我看过病的村民一直信任我关心我,现在他们的孩子还是照样信任我,还来找我看病。我就觉得特有成就感。

你们问我什么时候入的党?这可得好好说一说。在我们家,我的公公、婆婆都是老党员,以前还都是村干部,公公当过村党支部书记,婆婆当过村妇联主任,后来当上了村卫生所的负责人。我是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火线入党,那一年我26岁。我们家付兵也“不甘落后”,在2017年入党,正上大学的儿子去年也成了预备党员。现在,人们都说我们是“党员之家”了。

你们让我说说媒体来采访的事?疫情发生以前,从小到大我还从来没有面对过记者的话筒和镜头。刚一开始是我们这位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副书记戚琨,她先联系的我,说有媒体要采访你。说就是宣传好人好事,然后做个典型儿。当时我就觉得接受不了,还有些不知所措,我并不是怯场,只是不想接受采访,感觉这是一个出风头的事儿,我不想出这个风头。疫情一发生,我们所有的人,包括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都是在做这些事儿。就比如说我们卫生所还有两个同事,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付出了。我们三个人各有各的分工,大家都在做。如果没有村“两委”领导支持,没有村民和同事们的帮助、配合,我什么也做不了,更做不好。你怎么能单独采访我呢?这时有领导对我说,这并不只是宣传你个人,你是咱们村一线抗疫的典型代表。宣传你,也是宣传咱们村,是为咱们村的党员、干部形象增光添彩,也是鼓励和激励大家增强抗击疫情的勇气和信心,你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后来听说,市政府的官网、《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保定广播电台、唐尧网,还有长城网、新浪网、中国妇女网等多家媒体都宣传报道我了,村民们纷纷夸奖我,还有很多人在微信里给我点赞。说实话,那些采访报道的内容,一篇我都没看完,一天忙得哪有时间啊。我就觉得我没有宣传报道说的那么好,觉得自己很普通,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那天,长城网的记者在采访时问我,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归纳你的工作,你觉得应该是哪些词?

我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重复、琐碎,但重要。有时候会觉得比不上大医院的医生,但每次在村民有头疼脑热的时候,我们能第一时间帮病人解决病痛,觉得自己还是很重要的。我从来没想过转行,这次疫情我们能在村口把好关,能让村民们有小病不出村,就是我作为村医最大的慰藉。在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乡村医生正在为抗击疫情,为广大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这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我当乡村医生的初心。我坚信,为了父老乡亲的医疗保障和生命健康,乡村医生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个职业,也必将是我坚持到最后的一个职业。

当我们和丁艳丽结束谈话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等她给一个村民量完血压之后,我们才互相挥手告别。她站在村卫生所的门口目送着我们,落日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远远望去,是那么圣洁、美丽......

“城市这台运作中的机器

怎么能少了我们这群零部件”

微信ID:保定发布

“中共保定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政务微信”

微信ID:网信保定

微信ID:保定网信管理执法

原标题:《村医丁艳丽(人民战“疫”英雄谱--第17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