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抗疫前线的纽约医生:“所有急诊室一样乱,去急诊已无意义”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刘越
2020-04-02 06:2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近日,美国纽约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迅速,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单单纽约市便有4.1万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然而,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只有8500人入院接受治疗,与此同时已有1096人因病身亡。

作为抗疫的最前线,纽约市医护人员奋力救治患者的同时,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与风险,防护设备短缺使得他们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大,病床数目不足使得不少患者难以入院接受应得的治疗,而新冠病毒检测方式以及隔离方式的问题则可能使得潜在患者数目进一步上升。

对此,孙凯文,一位土生土长的纽约市医护人员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讲述了他一周的前线抗疫经历,呼吁人们重视纽约市医疗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防护不足致医护人员感染

在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12小时轮班结束后,孙凯文(Calvin Sun)医生回到他位于纽约市的公寓,径直奔向厨房的水槽,清洗滑雪护目镜和滑雪服。

他仔细擦洗两者,再向其喷洒消毒剂,随后将它们晾起来。由于纽约市全市医院医疗物资严重短缺,滑雪护目镜与滑雪服不得不被临时用作个人防护设备,孙凯文在明天的工作中依然需要使用它们。

据CNN 3月31日消息,作为一名负责应对紧急情况的医学专家,随着纽约市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请病假,孙开始填补因他们休病假而空出的轮班,因而他拥有在纽约市各地急诊室工作的独特经历。在每处医疗设施里,他看到了同样的绝望。

“我们没有足够的N95口罩。有些地方的口罩已经彻底用光了,而有些地方甚至连防护服都没有。”孙说,“所有急诊室都是一样的混乱。”

纽约现在是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在纽约州全州范围内,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中午,共有75795人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占到全美确诊病例总数的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近7.6万人中有约1200人是纽约市的警务人员。

由于疫情暴发,该市的中央公园和港口已被改造为临时医院。一位不具名的纽约市政府官员就此表示,纽约市已经向联邦政府申请了第二个救灾用太平间。

与此同时,据纽约每日新闻3月31日消息,负责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护人员也正面临被感染的风险,截至31日,纽约市已有数百名医护人员因防护设备不足而感染新冠病毒,其中有3名护士因病身亡。布朗克斯区雅可比医疗中心一名护士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一事表示,该中心的医生和护士在执行的是一项“自杀任务”。

“由于交叉感染风险,急诊室失去了意义”

孙凯文一直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警告纽约市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危险。“我可以代表所有一起战斗的同事说,我们永远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特别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需要大约五到八天的时间才会出现症状这种情况下。”孙说,“鉴于我们缺乏测试套件和个人防护设备,所以除非有症状,否则我们无法进行新冠病毒检测。”

数周以来,全美各地的医生一直在强调需要扩大新冠病毒检测范围,以了解新冠肺炎真正传播范围的重要性。孙对此则警告称,仅在急诊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可能是致命的举动,“虽然检测非常必要,但是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检测。”

孙凯文指出,假设一个人没有患新冠肺炎,然后他来到急诊室进行测试,那么测试结果将是阴性。“然而,你在急诊室就很可能遇上一个人坐在你旁边朝着你的脸咳嗽,你就可能被传染新冠病毒。两三天后,你会接到测试结果呈阴性的电话,然后你拥抱奶奶庆祝,奶奶也被传染上新冠肺炎。两到三周后,奶奶就需要使用生命维持设备了。”孙说,“由于有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去急诊室实际上没有意义了。”

“在我的特别急诊室内,尽管我们为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和推定阳性患者预留了一个区域,但是由于空间不足,他们都被安置在一起,这对于控制感染来讲是一个大问题。”纽约州护士协会主席朱迪·谢里丹·冈萨雷斯(Judy Sheridan-Gonzalez)向媒体表示。

为避免交叉感染,孙建议只有那些症状严重到已经无法说出完整的一句话,但仍可自主呼吸的患者才应该去急诊室就医,其他症状相对较轻的患者则可居家观察。

在3月27日凌晨2点完成10个小时的轮班后,疲惫的孙拼车回了家,归程途中,他回忆了另一个紧张的夜晚。

“今天的情况释放了一个不好的信号,即情况之后可能会越来越糟。”孙说,“在头六个小时的时间里,三条生命在我眼前消逝。其中有一个患者已经为了一个床位等了好几天,然而,因为住院部人满为患,他最后还是留在了急诊室里。由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他失去了脉搏,我们为此抢救了他一个小时,但是他最后还是死了。”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但孙依然铭记自己作为医生而许下的照顾病人的誓言。

“这仍然是纽约,灯光仍然亮着。”他看着回家途中车窗外的风景说,“这标志着,假使我们继续战斗,一切都将会好起来。”

(实习生刘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国际新闻班)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