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詹庆元: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

2020-04-02 12:4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融媒体记者黄玲玲 医师报

“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唯一的法宝是正直。”

这正直、这强烈的责任感让全国4.2万余医护人员勇敢地奔赴湖北。援鄂,迎战新冠肺炎。

2小时组建团队  出发去武汉

从接到通知到集合出发,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中日友好医院詹庆元教授回忆。在援鄂抗疫战役中,北京国家医疗队精锐尽出,作为其中重要一支队伍,中日医院带领了一个整建制的呼吸与危重症团队支援前线,并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个50张病床的重症病区。

詹庆元教授

“选谁过去?医生、护士与呼吸治疗师如何安排是我当时最重要的考虑内容。”作为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临床救治组副组长,他重任在肩。

詹庆元教授至今都记得2月1日,到达武汉时场景,若大的机场空空如也,只有他们与迎接医疗队的有关人员。“所有来迎接我们的人的第一句话都是‘非常感谢你们’。”在湖北人民看来,这些逆行的白衣战士们都在以命相搏。“真的非常感动。”詹庆元教授由衷地说道。

设备、流程、人员安排  救治工作步入正轨

在接管重症病区后,2月4日,医疗队开科的第一天就收满了50个患者。“晚上开始来患者,到第2天早晨就收满了,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这在詹庆元教授的职业生涯中是从来没遇到过的事情,足见当时武汉抗疫的形势之严峻。

此时,詹庆元教授所带领的医疗队还面临着3个困难,第一,设备不够,两小时的集结时间只够队员们自带一部分防护物资,后续的物资均要等国家应急医疗队专用大卡车运来。所以出现了人先到,设备还没到的难题。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ICU需要各类精密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直到开科的那一天,所有人仍焦急地等待着设备的到来。后来各类设备陆续到达。“很多公司也支援来不少机器,像GE医疗,他们将呼吸机、监护仪及中央站的安装与应用支持带到了疫区,这些帮助非常及时。”詹庆元教授表示。 

第二,流程的制定。每做一件事都要有相应的设备耗材、人与操作程序,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中间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在武汉这样特殊的环境下,都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于是,詹庆元教授与同事放弃了休息时间,以最快的速度讨论各种工作流程和医疗队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主诊医师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上岗培训制、气管插管、ECMO建立等制度规范。

将这两项工作捋顺以后,第三是做好人员安排,实现合理排班。此次过来的医生与护士均来自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专业,非常考验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将这三个困难逐一克服后,他们的工作很快进入正轨。

用神器与病魔抢时间

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临终状态是怎样的?有医生形容,大量的水,进到了肺里面之后,氧气进不去,肺被病毒导致的果冻状的分泌物给占满了,他们清醒并伴随剧烈的挣扎状态,直到呼出最后一口气……

对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来说,没有特效药,呼吸机就是他们的重要支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除了要重视原发病治疗,最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就是呼吸支持,然而他与普通肺炎不同,有极强的传染性,如何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呼吸支持,同时避免交叉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詹庆元教授介绍说,“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我们主要做的是:第一,通过呼吸支持设备给与患者氧气支持;第二,治疗相关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和出血等,防止患者因并发症死亡;第三,患者合并症治疗。”要想实现呼吸支持,呼吸支持相关设备不可或缺。

最近,西班牙一位老妇人无助哭泣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她哭着说:“我的丈夫症状非常严重,需要呼吸机,但医院没有床位。”欧洲正在经历武汉初期曾遇到过的困难,防护物资、医疗设备短缺,尤其是呼吸机更是奇缺。

这些困难詹庆元教授也曾经历过,他说,重症病区当时一下子收治了很多需要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医疗队带来的呼吸机数量远远不够。恰好GE公司支援了几台多功能呼吸机,这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当时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重症病区重症监护室(ICU)是临时改造的,并不十分标准,缺乏一个完整的监护系统,只是给每个病床配了一个独立的监护仪,没有中央监控系统,在管理患者上非常不便。

GE公司提供的一套完整的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系统及床旁监护系统,还帮助联网搭建了网络中央站。据悉,网络中央站具有高效的临床数据整合特性,将分布在患者床旁的监护仪进行实时的集中化数据管理,即便医护人员不进入感染区也能通过联网操作随时回顾、掌握患者数据信息,满足实时监护观察的需要。

“这样可以让医护人员在清洁区就能看到污染区患者的情况,对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患者安全管理,降低潜在风险,节约防护易耗物资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詹庆元教授表示。

及早使用呼吸机、及早进行气管插管 

有助提高患者生存率

对绝大部分重症患者来说,“呼吸困难”是他们的大敌。一旦血氧饱和度“高开低走”,病情就会在几个小时内迅速恶化,很快就会面临生命危险。所以呼吸机的使用时机非常重要。

对于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试行版)方案中指出,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小时)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对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症患者来说,肺功能评估、营养支持方案是很关键的治疗内容。GE呼吸机便是能够提供功能残气量监测和能量代谢监测的详细数据的设备,这两个量化指标,一是可协助医生利用数据直观和系统的评估患者肺的可复张性以及肺复张效果,降低患者肺损伤风险。二是能让医生摆脱以往根据经验估算营养供给方案,能够基于数据精准定制营养支持方案,提升患者预后。

“呼吸机一定要早用,尤其是遇到需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情况,一定要及早进行气管插管,若太晚有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他强调。近日,詹庆元教授团队就通过呼吸机、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救回几位重症患者。

除了呼吸机的使用时机,他还强调了3点治疗经验,第一,建议尽量不给患者使用肌松剂,少用镇静剂,让患者保持一个相对清醒、可维持自主呼吸的状态。第二,大部分患者对俯卧位通气效果不错,救治时可酌情考虑;第三,针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若有相关指征,建议早期行气管切开。此外,还应基于对患者病情的综合判断及医疗设备辅助,快速发现救治核心,制定有效救治方案,挽救更多生命。这是詹庆元教授团队在多次从死神手中抢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生命后总结出的“北京经验”。

他指出,医疗设备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可给予医生评估患者状况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但医生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更为重要,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人灵活,机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此外,在詹庆元教授看来,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气管插管,其风险性非常高、作用也非常大。目前,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指定由喉科与麻醉科的医生为患者插管。这就要求插管的医生最好可以随叫随到,若晚了一点就可能影响到插管的成功率。为提高插管成功率,他们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一旦综合判定患者可能需要插管,便提前请家属签字,减少等候的时间。二是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沟通好,提前请麻醉科医生做好准备。“气管插管早的患者基本都活过来了。”这是詹庆元教授最开心的事情。

截至3月16日,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所负责的病区已收治过72例患者,50多例已治愈出院,至今未再出现死亡病例。

来汉至今50多天,是所有队员没日没夜的努力挽回了这么多危在旦夕的生命,也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日前,部分援鄂医疗队已开始分批返回,而负责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詹庆元教授及医疗队队员们可能需要坚守到最后,“我们做好了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准备”,期待英雄们凯旋。

陌上花开,白衣战士们可缓缓归矣。

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黄玲玲

编辑/排版:黄玲玲

审核:裘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