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汉十二时辰·申时|大花岭站苦等来建雷神山的16吨材料

澎湃新闻记者 邓雅菲 实习生 陈紫嘉
2020-04-08 12:2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按】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1月23日“封城”至今76天,在武汉的人们在不同12时辰的生存状态,构成了这段抗疫史的历史切片。

2020年1月28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开始建设的第四天,下午4点。

一批用于建设雷神山医院的16吨建筑材料运抵武汉武昌车站大花岭站。

“任务紧急!我们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把建材送往雷神山。”

早早准备好的邱维华与其他18名铁路职工一起,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完成了16吨建筑物资防渗膜的卸装。下午五点,这批16吨建筑材料火速运往雷神山建设现场。

这项装卸和调配工作原本需要3到4小时才能完成。“疫情期间,我们是在为生命赛跑。早做计划,早做安排,是我们的秘诀。”46岁的邱维华是武昌车站大花岭站调车长,他已连续在岗70多天,每隔一天就连续值班24小时,“随叫随到、争分夺秒,宁可人等车、等货,绝不能让车等人。我们会提前把货物线里的货物清空,提前安排好装卸人员,提前联系好物流部门及时装车,这样一来,货物抵达后就能检查、卸货、转运、装车一气呵成。”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后,武昌车站大花岭站有了新的抗“疫”身份——“物资中转站”。

疫情期间,武昌车站大花岭站共参与防疫物资装卸转运90余批次,共318辆车,涵盖冷冻食品、雷神山建材、聚乙烯、聚丙烯等重点物资原材料、负压救护车等近9000吨物资,为武汉抗击疫情提供坚实的后援力量。

武汉“封城”第二天,42名铁路职工入住车站

“现在疫情逐渐严重,为了应对即将剧增的货物运输量和防止交叉感染,全体职工需要住进车站进行集中管理。大家尽快和家里人交代好,安心在这里工作生活。”1月24日,离汉通道关闭后第二天,武昌车站大花岭站工会主席唐勇兵对职工们说道。

为解决“集中管理”时职工的住宿问题,大花岭站决定临时将部分办公室和会议室改建为两人间宿舍,并从车站的储备物资站调配床铺、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

邱维华将一间办公室改建为职工宿舍,拍摄于1月24日。

“我暂时不能回家了,你们在家要照顾好自己。”1月24日下午5点,安置好床铺后,邱维华得空给妻子打了一通电话。

想起70多岁的父母自己在家,他又打了一通电话给和父母住同一小区的弟弟,“你和爸妈住得近,这段时间我要住在单位,不能回家了,你一定要常去看看爸妈,提醒他们戴好口罩。”

晚上7点,在4小时的清理改建后,车站21间办公室和会议室变成了可以“拎包入住”的双人宿舍。1月24日晚,是大花岭站42名铁路职工入住车站的第一夜。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一住就是70多天。

两个多月里,他们和穿梭于全国各地的货运列车一起,参与着这座城市与新冠病毒的顽强抗争。

争分夺秒,转运一线防疫物资

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防疫物资、粮食蔬果都源源不断运往武汉,和客运车站停止运营不同,大花岭站作为货运车站比以往更为繁忙。

疫情期间,每天都有装载着聚丙烯(口罩制作的原材料)的列车抵达大花岭站,拍摄于2月12日。

“相比平时,疫情期间我们反而更忙了,聚丙烯(口罩制作的原材料)、口罩、食品、救护车等防疫相关的物资都是优先到达、优先指挥,我们尽全力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把货物送到急需的地点。”邱维华说。

1月28日中午11点半,一批装载着速冻饺子、盒饭等一线工作人员急需食品的列车抵达武昌车站大花岭站。

“我们当时正准备吃饭,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到工作岗位上。”邱维华回忆道,从列车进站到物流车装载食品驶向各大医院,两小时的时间里18名值班人员全程无缝衔接,积极配合,确保抗疫一线急需食品的运输效率不在货运车站“打折扣”。

工作人员将盒饭搬进即将前往各大医院的物流车,拍摄于1月28日。

下午2点,装卸调配完毕后,邱维华和同事们才吃上午饭,“我们晚点吃饭不要紧,但一定要让医护人员们能尽快吃到新鲜的饭菜,吃饱了才有力气治病救人。”

2月12日,驰援武汉的54辆救护车运抵大花岭站。

邱维华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联系好救护车司机并组织对接物资。卸货转运后,等候已久的司机们立即将救护车开往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等抗疫一线。

司机将救护车开往各大医院,拍摄于2月12日。

“我们的城市生病了,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去呵护她,大家搭把手,就过去了!”身为老武汉人的邱维华说。

4月8日武汉重启后,又会迎来一个货运高峰

武昌车站大花岭站办公楼,拍摄于1月24日。

疫情期间,武昌车站大花岭站共参与防疫物资装卸转运90余批次,共318辆车,近9000吨物资。

武昌车站工会指导员姬勇刚和客运车间党总支干事徐芳担当起物资“分拣员”的角色。

1月27日至今,他们一直驻守车站,全国各地通过铁路运输到站的蔬菜、医疗药品等物资,都要进行装卸、分类、堆码、发放,物资基数大时,需要从吨精确计算到每斤、每袋。

“觉得回到了学生时代,每天都要做数学题。”徐芳每天像陀螺一般,辗转在物资之间,与前来领取物资的单位核对清点物资品种、数量和规格,“有天打开步数排行榜,发现自己在十几平米的范围内,竟然走了近2万步。”

防疫物资抵达大花岭站,拍摄于1月28日。

为应对剧增的转运量,邱维华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也延长为平时的两倍,“我们的班制从48小时四班倒变成两班倒,以前每48小时只需连续工作12小时,现在每48小时需要连续工作24小时,上一整天班,休息一整天。”

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8点,6批货运列车满载防疫物资连续抵达大花岭站。

邱维华和同事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检查、卸货、转运、装车等工作流程,第二天早上6点,6批列车运输的物资全部转运完毕,邱维华紧绷着的神经才以得以放松。“持续10小时调配工作,结束后我连走路都觉得吃力,好像双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回到待班室后,我就往凳子上一坐,立马就睡着了。”

“疫情期间,忙一整晚是常有的事,三个班至少有两个会有这么累。不用忙一整晚时,我可以在待班室休息,但回到宿舍后还是沾着枕头就睡着了,累得话都不想说,睡到中午12点,直接起床吃饭。”邱维华说,“但是,比起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这点辛苦算不了什么。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都来支援武汉,日夜坚守在岗位上治疗患者,甚至还有医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医护人员的崇敬激励着我做好本职工作,一定要及时地把防疫物资送达他们需要的地方。”

驰援武汉的54辆救护车抵达大花岭站,拍摄于2月12日。

近一段时间以来,武汉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2月,大花岭站以转运防疫物资为主;3月,防疫物资逐渐减少,大米、面粉、玉米、动物饲料等生活、生产物资又多了起来。

“比起往年同月份,这几个月我们要忙很多,4月8日武汉重启后,可能又会迎来一个货运高峰。”邱维华说。

疫情结束后,邱维华最想做的事是和家人团聚。

“已经70多天没回家了,都不知道家人过得如何,他们叮嘱我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做好自己的防护,我也同样牵挂着他们的安危。”他说,“以前盼着4月8日武汉重启后可以回家,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一定要坚守到最后。”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