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者归来,最接地气的中国早餐之都

2020-04-09 15: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昨天武汉迎来解封,如果问武汉人解封后最想做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想出去过早。没错,早餐是武汉人最不能割舍的一顿,过早也是武汉人每天都要上演的全民运动。

 

关于过早,有两个外地人理解不了的奇观。一是摊主凌厉的出餐速度,无论什么吃食,过不了半分钟都能端到你面前,即使排队也不会等很久,点餐太慢还会被凶。 

二是吃客们的“食速”之快,仿佛刚出锅的食物就过了保质期,必须争分夺秒。比如热干面,放一会就坨了,搅都搅不动,油饼、面窝趁热才香脆有灵魂。如此说来,武汉人边赶公车、边嗦热汤粉还能保持汤汁不撒,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武汉的两次拍摄中,我们意外感受到了“快”文化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慢“,得以了解了豆皮、油饼包烧麦、糊汤粉等武汉过早名小吃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01 西大街豆皮大王 

都说热干面是过早头牌,其实豆皮也同等重要。五六十年代,在武汉招待贵宾的压轴菜,一定是国营酒楼 “老通成“的豆皮。后来“老通成”变成了“老通城“,06年修建过江隧道,酒楼旧址遭拆除,店内师傅也就地解散了。

 

在老通城工作长达8年的徐志刚,就是这个时候在汉阳钟家村开了自己的豆皮小店。每天凌晨一点到店准备的习惯,他保持了近14年。所以店家虽然没有招牌,却很快小有名气。

 

做豆皮之皮的米浆,由混合了黄豆和绿豆的大米磨成。徐志刚保留了老通城用蚌壳摊皮的传统,弧度更贴合铁锅,摊出的皮子也更薄更均匀。

 

糯米则是豆皮的灵魂,配上香菇丁、肉丁、冬笋丁炒的三鲜臊子,光润油亮,香气四散。最具观赏的过程是端着铁锅将豆皮在空中一百八十度翻转,一晃一甩、一转一切,往往还没回过神来,豆皮就出锅了。

 

老人、小孩吃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徐志刚还推出了简易版的蛋光皮。用蛋液做皮,包入秘制的酱肉和臊子,像是武汉版本的手抓饼,一样外焦里嫩,香脆可口。

02 赵师傅油饼包烧麦

位于武昌粮道街的赵师傅,是油饼包烧麦的创始人。

 

赵师傅和丈夫下岗后做起了早餐生意,因为看到有的店家卖油饼,有的店家卖烧麦,就灵机一动将两者组合了起来,发现还挺有意思,油饼包烧麦这么一卖就是二十年。

 

油饼和烧麦一起吃,并不会觉得油腻。赵师傅说,她的油饼包烧麦是经过多次改良,用高汤代替重油,减少了传统重油烧麦的油腻感。

 

现炸的油饼快速划开塞入四枚烧麦。一口咬下去,外脆里嫩,黑胡椒的香气直冲脑门。为了这枚碳水炸弹,多少武汉吃货们横跨三镇也不足惜。

 

不过第一次吃赵师傅要注意,先排队到门口交钱换粮票,再去各自档口排队取餐,千万不要站错队伍。

 

此外,赵师傅的儿子歪歪是武汉咖啡届的红人,他的咖啡店里有模仿自家油饼包烧麦所创的点心,可颂包烧麦。

刚烤出的可颂酥脆蓬松,黄油香气十足,包入烧麦,有一种土洋土洋的味觉体验。

03 张记鲜鱼糊汤粉

湖北地处江汉平原,水脉纵横,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小鲫鱼上不了台面,就拿来熬汤,于是就有了鲜鱼糊汤粉的组合。 

 

武汉名菜 清蒸武昌鱼

没卖掉的小鲫鱼被摊贩拿来炖煮,只能用大量黑胡椒和香菜掩盖腥味。汤头不浓,就加米浆勾芡,再烫把细米粉当主食填饱肚子,这就是鲜鱼糊汤粉的江湖由来。

 

游客第一次吃,通常在户部巷,味道既呛还透着一股鱼腥味,整碗粉和汤糊在一起,样子也不好看,所以糊汤粉的名气远不及热干面和豆皮。

 

杨桃梅的鲜鱼糊汤粉在北城路经营了二十多年,汤鲜而不腥的关键就是鲫鱼新鲜,现杀现熬。她坚持用老家蔡甸的小鲫鱼和泥鳅,每天30公里转运而来。

 

米粉烫熟后质地很软,在顶上铺满卤牛肉,就是豪华版的鲜鱼糊汤粉。

 

卖糊汤粉的店旁边一定会有油条摊子,刚出锅的油条撕成小段,泡在糊汤中。油条像海绵般吸饱汤汁,香软爽滑,原本无形的鲜美便立体了起来。

04 更多过早 

 

除此之外,武汉人也爱吃油炸食品。积年存垢的漆黑铁锅里,翻滚着不停歇的热浪。带着葱绿的黄色面糊倒入特制的凹形铁勺,在热油中晃荡两下就能浮出一个面窝。

 

面窝外层厚、中间薄,口感也由软糯过渡到焦脆,“软硬兼施“才是一只优秀面窝的口感正义。

 

面窝的甜口兄弟叫苕面窝。武汉方言把红薯叫苕,平时骂人也代指傻。把切成丁的红心薯用面糊固定在勺上,炸成金黄就好,吃两三个就管饱。

 

红薯做成的苕粉,煮熟后调味拌着小葱裹进面皮里,包成比巴掌还大的饺子,炸到蓬松酥脆,有个形象的名字叫鸡冠饺。

 

以前欢喜坨是很常见的,现在反倒不多见了。这种蘸满芝麻的糯米团子,在热油里不断膨胀,里面是中空的,有些还会包些豆沙馅在里面,油滋滋的很好吃。

 

随着城市发展,这样藏身小街巷的社区老店已越来越少,这也是我们拍摄的初衷,毕竟味道也是一种记忆。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复苏的武汉街头,过早的喧嚣再次上演。

✨最后,我们综合了武汉本地老饕的美食推荐,为大家献上武汉过早指南,记得收藏哦!

特别鸣谢

魏博潇静

文/ 刘思宇

图/ 刘思宇、原味

设计/ Tsaiyurun、Sío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