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风广场、北京路、人民路要大变!将成昆明“新城市形象”展示区! ​

2020-04-10 1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4月10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批前公示。昆明市拟对东风广场、北京路、人民路所形成的商业商务功能最为集中的“一心两路”地区,通过存量用地更新与提质增效,对其进行整体城市形象提升,打造主城“新城市形象”集中展示区,充分展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昆明特点、云南风格、中国气派、国际特征”。

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鸟瞰效果图

昆明主城“新城市形象”

如何打造?

集中展示区都有

哪些特点和特色?

城市设计规划

规划范围面积10.1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以东风广场、春之眼、恒隆广场为核心的商业商务核心区;二环南路至北辰大道的北京路,二环东路至二环西路的人民路。

规划范围面积:10.19 平方公里。

东风广场、北京路、人民路所形成的“一心两路”地区,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来看不仅是主城发展的主骨架,也是串联主城东西南北部重要功能片区的功能轴、文化轴与景观轴。沿线重要的金融及商务服务产业,历史文化风貌,众多的城市车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聚集的城市公共资源,共同构成“一心两路”特征代表。因此,对“一心两路”地区进行城市形象提升,对带动主城整体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目标共有4项

◆优化城市土地功能——优化配置,升级功能,激发沿线经济活力;

◆构筑人本尺度场所——价值整合,人本设计、激发沿线街区活力;

◆完善沿线生态系统——网络渗透,海绵行动,复合利用城市生态资源;

◆提升沿线城市形象——形象提升,强化辨识,展现城市魅力画卷。

昆明首座环形天桥——小花园环型天桥

区段功能控制

建设为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轴带

本次城市设计重点是聚焦功能业态、空间体系、城市形象三大方面,明确“管控导引”的具体措施,对塑造沿线城市形象特色、土地使用、公共空间、景观秩序、夜景照明、环境设施等进行控制,将北京路、人民路建设为活力时尚、包容开放、绿色共享的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轴带。

不予增加纯居住用地

为凸显规划区商业商务、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等核心服务功能,规划在充分对接区内各已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建设情况,理出可更新建设用地309.7公顷,按照疏解主城非核心区功能,增补升级城市服务功能思路,增加了混合用地占比9.37%,绿地及广场0.1%,减少沿街居住用地占比,居住用地降低4.87%。

严控沿线居住用地规模,需结合功能置换对其进行缩减,原则上不予增加纯居住用地。

流光溢彩的东风广场

区段空间结构

塑造韵律化城市天际线

以(东风广场、春之眼、壹号广场、文庙等)人群普通关注的景观节点、标志建筑为核心,进行合理的高度引导和控制,塑造韵律化城市天际线,并结合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空间感知,选取出10个重要控制区域。对其进行空间控制,协调统领沿线城市空间序列,提高市民认同感。

北京路最高高度不超407米

北京路沿线:形成“四峰三谷、东西共荣”的空间界面,最高峰位于东风广场,最高高度不超过407米。

人民路沿线:形成“三峰两谷、南北协同”的空间界面,人民中路区段为全线波谷控制区,在该地区的建设应遵循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风貌及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

北京路夜景

公共空间控制

东风广场等地区地上地下互联互通

场所利用方面,以街道为核心,对两路U型断面进行优化控制,将建筑退线空间与道路人行道空间一体化设计,结合轨道站点及周边地区项目建设,促进东风广场、白云路等重要地区的地下空间统筹,实现地上地下人行空间的互联互通。

临街街道界面优美充满活力

特色营造方面,利用沿线文庙、震庄等诸多重要的文化元素,规划在既有的规划交通系统基础上通过形成特色展示线路,将沿线公共空间与历史文化要素连接起来,并针对沿线地块建设情况,在春之眼、壹号广场等重要城市商业空间及东风广场、火车北站等重要开放空间周边的道路,增加建筑贴线、首层通透度等控制指标,形成优美、充满活力的临街街道界面。

策划3类亮化景观分区

同时,针对白天、夜晚不同的视觉景观感受,结合沿线功能特征,策划(商业商务型亮化景观区,商务办公型亮化景观区,景观文化风貌型亮化景观区)3类亮化景观分区,对沿线购物场所、商务办公、城市重要文化景观等进行引导控制,提升城市夜晚形象辨识度。

正在建设的春之眼,将成为昆明新地标

城市生态环境

14处重要绿地及开放空间提质升级

保障上位规划确定的绿地空间规模及位置,结合“双修”工作的开展对区内东风广场、震庄等14处现状重要绿地及开放空间进行提质升级。

同时,利用两路及与之连接的建筑退距空间,增补和强化绿化建设,加强两路沿线用地与盘龙江、圆通山、翠湖等重要城市绿地空间的联系,建立“内优外连、融合共生”的开放空间结构。

彰显以人为本国际街区形象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构建以城市公园、河流水系、道路绿化为骨架的多元复合城市生态网络。结合人性化街道建设需求,以及过街设施,公共交通站点,构筑多元立体化的步行体系,将地面慢行空间及二层商业空间有机联系,提升步行体验,并结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布置前沿、人性化的街道设施,彰显以人为本的国际街区形象。

批前公示

来源:昆明日报

原标题:《东风广场、北京路、人民路要大变!将成昆明“新城市形象”展示区!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