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复工复学,如何“解封”才安全?

2020-04-16 12:1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医学界

重点关注R0<1

当地时间15日,丹麦重新开放学校和日托中心。此后,将逐步放开对边境、10人以上聚会等管控。

而在此前几天,奥地利数以千计的商家已重新营业。意大利的书店、文具店和儿童服装店等,开门迎客。西班牙特定领域复工。马来西亚审批企业复工申请的贸工部官网,一度因流量暴增而瘫痪。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复工复学,提上日程。

美国组建医疗专家和商业领导人委员会,讨论重启美国经济时间表。在法国,幼儿园、中小学将于5月11日后复学,届时部分商业及工业部门亦将复工。此外,捷克共和国、瑞士、挪威、哈萨克斯坦等,已宣布在4月晚些时候,逐步放松国家封锁计划。

但与此同时,全球仍有90%的民众手按暂停键,遵循着不同程度的禁足、封闭。

“我们不可能永远待在家里。”《洛杉矶时报》称。

总有一天,15亿学生要返回学校,上班族需归岗。家人、朋友会再次聚首,于婚礼上欢笑,在葬礼中拥抱。我们会坐在电影院消遣,在拥挤的酒吧买醉,于人声鼎沸的运动赛事中尖叫。

问题是:何时、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安全解封?

4月14日,奥地利数以千计的商家重新营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地区,一名牧师将教会民众的照片,放在教堂长椅上,然后布道。/Getty Images

解封标准,各国不一

“我们已经爬上救生筏,但没人知道该如何到达彼岸。”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HSPH)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 Marc Lipsitch)就各国解封,如是告诉美国《科学》杂志。

他指出,新冠病毒在人类中广泛传播的时间不长,充满未知。每天,科学家都试图更多了解其传播方式、感染渠道及防疫策略。就制定解封时间表看,各国政府必须在公民健康、人身自由和经济制约等3方面协调,以达成平衡。

目前,各国关于解封的定义,略有不同。

德国利奥波第那国家科学院于4月13日报告强调,解封必须满足三大前提:一,每日新增病例数稳定在较低水平;二,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储备床位,且能保证其他疾病患者的正常收治;三,既有防疫措施能够有效执行,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离、快速追踪感染者等。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全球卫生中心主任迟春辉(Chunhuei Chi,音译)认为,每日新增病例数下降是解封的核心前提。他举例称,在人口接近4000万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日均新增病例数降至10以下,才可能考虑放宽禁足令。

丹麦称,其放松封锁是基于每日新增病例数可控,且医院有足够的收治能力。政府还会密切监测疫情数据,一旦发现恶化,将立即重启封锁措施。

但在西班牙,复工2天来,其每日新增病例数仍维持在千例以上。这招致大量批评,称政府“急于复工、罔顾民众健康”。

4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战略建议,为各国解封定下“六大标准”。包括:

1.疫情传播得到控制;

2.卫生系统具备发现、检测、隔离和治疗每个病例,并追踪每个接触者的能力;

3.在卫生设施和养老院等特殊环境中将暴发风险降至最低;

4.在工作场所、学校和人们所必须前往的其他地方采取了预防措施;

5.可以控制输入性风险;

6.社区接受了充分的教育、参与并得到授权,可以适应“新规范”。

在挪威奥斯陆,果蔬售卖点配合防疫策略,设置排队线,要求消费者保持足够社交距离。/Euronews

R0<1 或是安全解封的拐点

“科学界暂未就解封标准,达成共识。”HSPH流行病学家卡罗琳·巴克比(Caroline Buckee)说,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取消社交隔离等封锁措施,将是一个漫长的试错过程。

《科学》杂志援引其发言称,相较于每日新增病例数,基本传染数(R0)可能才是更需关注的数据,是安全解封的“拐点”。

R0意味着,一个人得病,可以传染给多少个人。其重要临界点为R0=1。如果R0>1,传染病将以指数方式散布,疫情暴发。R0数值越大,代表流行病越难控制。

若R0<1,传播会逐渐消失。

目前,各国采取不同程度的社交隔离措施,目的就是将R0值降至1或以下。达成这个目标后,各个国家或地区尝试逐渐放宽限制,才是安全、可控的。

为防止疫情扩散,挪威曾在3月12日宣布为期两周的限制性防疫措施。民众称,这严重影响其生活模式。/Euronews

三个按钮,压低R0值

“要想调整并控制R0值,政府必须意识到,他们手头有3个控制按钮。”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告诉《科学》杂志,分别是:积极隔离及追踪,边境限制,保持社会距离。

《洛杉矶时报》指出,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的防疫核心,就是通过积极追踪、隔离,以控制疫情蔓延。包括尽早识别和隔离每一个感染者,追踪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其他人施加轻微限制。

“但有效追踪和隔离,必须建立在大规模测试之上。因各地试剂和原材料稀缺,这一方法在不少国家面临推进受阻等障碍。”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凯特琳·里弗斯(Caitlin Rivers)说,在过去几周,美国的病毒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每周能进行数百万次检测,“但我们仍未达到大规模检测所需水平。”

《洛杉矶时报》指出,在美国不少州,病毒检测能力仍远落后于需求。当地每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可能比实际数字低得多。

快速追踪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亦是控制R0值的另一个障碍。日前,美国马萨诸塞州发布招聘启事,欲招募500名专职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员。而根据HSPH报告,全美需至少培训10万名流调追踪员,才能达成“降低R0值”目标。

“即使在美国,纽约州的抗疫策略都难以被复制。我们很难让每个州、城市、城镇和县,都一样出色。”利普西奇说。

梁卓伟认为,智能应用软件或能提供帮助。如通过定位、自动识别,以追踪、提醒与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公共卫生部门应该处于技术创新的最前沿,并迅速适应变化。”

遗憾的是,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些系统仍难以全面覆盖。“还有个问题,如何在系统中定义密切接触者?如果我和感染者同住一个公寓楼,隔了十几层。那我是否应该每天收到数十条疫情提醒通知?”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SHTM)流行病学家尼可拉斯·戴维斯(Nicholas Davies)说。

4月13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在俄罗斯莫斯科一个广场上荡秋千。/AP

边境限制和保持社交距离,是降低R0值的另两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后者,为各国防疫策略的基础。

这些举措大幅减慢了病毒在本地的传播速度。各国也为之付出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即使解封,这两项措施仍要保留一段时间。”美国东北大学疾病建模专家亚历山德罗·韦斯皮尼亚尼(Alessandro Vespignani)表示,以边境限制为例,外国游客比本国公民更难追查。他们可能在参观、旅行中,误入高危区。“一旦国家重新向旅行者全面开放,其结果可能是追踪系统无法应付的。”

《科学》杂志评述,关于社交距离应如何调整,以避免复工复学后疫情二次暴发,没有答案。部分原因是,我们仍缺乏可控的对比研究,以分析不同社交距离策略的实施效果。“我们没有真正有力的证据,也难以做出基于证据的决策。”

但有观点称,随着各国逐步解封,结果会自然显现。“希望世界将从中习得有效经验。”

挪威奥斯陆一所学校在体育馆内,设置符合社交距离的床位,供无家可归者借宿。/Reuters

“群体免疫”后,能解封吗?

“还有一个待查的因素,将决定能否解封。那就是免疫力。”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与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奥斯特霍姆(Michael Osterholm)说。

每个被感染并产生免疫抵抗的人,都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一环。“如果实现30%-40%的人口免疫,或能改变整体状况。它也能让R0值同比下降。”他强调。

2月,英国曾提出“群体免疫”的设想。有研究人员主张,年轻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不易出现危重症。因此,病毒在足够多的年轻人中传播,可以快速提高群体免疫力,最终保护高危人群。

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杰里米-科宁迪克(Jeremy Konyndyk)认为,这个主意糟透了。“除广泛接种疫苗外,其他任何达到群体免疫的方式,都伴随着毁灭性代价。英国只是短暂地考虑了一下,结果呢?”

但迈克尔·奥斯特霍姆称,复工复课后,病毒传播可能会自然地集中在年轻人群中,“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且必须进行的讨论。”

有些人对弱势群体是否在群体免疫后得到保护,持怀疑态度,不支持将其作为解封的直接条件。《科学》杂志表示,在许多国家,几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不少年轻人在养老院工作。科学家们也并不确定,新冠病毒感染后,能否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免疫力。

“我们还需要大量研究,去解开这些谜团。”《科学》杂志称。

印度时间4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原定于当天结束的封城措施延长至5月3日。当天晚些时候,在印度孟买的一个贫民窟,一群打工者被警察驱赶后,他们的鞋子留在路上。/AP

解封后,口罩仍是刚需

目前,最可能的情况是,逐步放松社交距离管控,并坚持大规模检测、全面追踪和特定的边境限制。而当感染率再次上升时,重新收紧策略。

上述方法能否在控制病毒蔓延,和减轻民众不满情绪、降低经济损失之间,取得平衡,还有待观察。

此外,即使解封,有些习惯或需长久坚持。比如,戴口罩、勤洗手。“口罩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安全带。”《洛杉矶时报》表示。

而感冒将被医学界“高度重视”。一旦有人发烧、不舒服,需要立即隔离、进行检查。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惠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负责人杰里米·法拉尔(Jeremy Farrar)称,真正要摆脱封锁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加强研究,包括研发治疗药物和疫苗。“科学才是最有效的退出机制。”

4月1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两名义工在一间教堂敲钟,以支持那些正在抗疫的人们,为死难者默哀。/AP

资料来源:

1.KAI KUFERSCHMIDT. Ending coronavirus lockdowns will be a dangerous process of trial and error.Science

2.DEBORAH NETBURN. We can’t shelter in place forever: How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 might end. Los Angeles Times

3.OLIVIA MESSER. Here’s How We Extricate Ourselves From This Lockdown. Daily Beast

来源:“医学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燕小六

校对:臧恒佳

责编:郑华菊

原标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复工复学……如何“解封”才安全?》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