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洞穴到摩天大楼,我们栖息的建筑经历了怎样的演化?

[英]帕特里克·狄龙 著/[英]斯蒂芬·比斯蒂 绘,姜南菲/吴婧 译
2020-04-29 17:09
来源:《建筑的故事》
私家历史 >
字号

从洞穴到房屋

想象你身处森林之中,夜晚即将来临,此时你需要建造一处栖身之所。

于是你把收集来的树枝摞在一起,来建造一间木屋。然而,树枝不断地翻倒在地,最后你学会了用藤条将树枝捆扎在一起,使之直立。但当你爬进小屋时,却又发现几乎无处容身。如果遇到下雨天,雨水便会从树枝的缝隙间漏下,滴落在你的脸上。

又或者你在山里,所以你决定造一座石屋。尽管你搜集了所有能找到的石头,却没有能把它们黏在一起的东西。在数个小时的辛勤工作后,你的房子仍然还是一堆石头。

如果你在河边,那就更糟了:除了泥沙,你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来建房子。你把河泥的水分挤出,塑造成墙壁的形状。但随着太阳升起,沙子被晒干,墙壁上出现了长长的裂缝,最后坍塌为一片尘土。

最后你决定寻找一个现成的栖身之处——洞穴。

原始人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没有足够结实的工具来伐木或切割岩石,也不知道如何黏结石块或是硬化黏土,所以他们只能住在洞穴中。

环顾你的房子,也许你住在乡下的一栋砖房中,高高的屋顶俯瞰着树丛。也许你住在城市中的一所公寓里,能从窗户看到数公里外的屋顶、烟囱、广场和街道。也许你住在农场或是海边,或是商场的上层公寓里,又或者是街巷的一栋房子里……无论你住在哪里,家中大概都会有暖气供你冬日取暖,浴室的水龙头供应冷热水,还有电灯让你在夜里也可以读书。比起在洞穴里生活,这样的环境要好太多了。

渐渐地,人们离开洞穴生活,并学会了建造像你家一样的房屋,这段历程就是建筑的故事。为什么你的房子看起来和隔壁的那栋不同?为什么你的房子和社区教堂、城市里的大教堂不一样?还有你父母工作的办公室、你出生的医院、你的学校……这也是建筑故事的一部分。这个故事从人们建造房屋来遮风避雨,保护家人免受野兽伤害,保护财产免受敌人抢夺而开始。

后来人们发明了更加先进的工具来建造房屋。森林中的人们砍下了高大挺拔的树木,将圆木一根根堆叠成墙壁,建造成木屋。他们发现,如果让圆木在墙角交叉重叠,墙壁就会更加坚固。他们还发现倾斜的屋顶有利于排出雨水,但同时也会使墙壁外倾。于是他们学会了用横梁牵制墙体,来保持结构稳定。

伐木是件辛苦活,所以不久后人们就想出了更简便的方法来建造木屋。他们首先用木头搭建出一个轻型框架,然后每隔一臂的距离就立一根柱子,并在柱子的顶端和底部安置横木,接着再填充框架,最后形成墙壁来抵御风雨。有时候他们用拼接起来的木板填充墙壁,有时则用交错编织的树枝,并在树枝表面抹上泥巴或黏土。墙的内壁也是这样的结构,这样整面墙都显得光滑而干净。

为了造出更稳固的木框架结构房屋,人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木头更加牢固地组装在一起。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在框架中嵌入倾斜放置的木头做支撑,框架就不会摇摇晃晃。

山里的人们则尝试着把石头黏在一起来造房子。他们发现,用火炉将石头高温加热,这些石头就会变成一种叫石灰的白色粉末。虽然这些粉末会灼伤手掌,但如果将石灰兑水,并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它就变成了一种叫作砂浆的黏结物质。人们用砂浆可以很快地把石头黏在一起,来建造坚固的高墙。就像森林里的居民发现墙角交叉重叠的木头会让木屋更加坚固一样,山里的居民也发现将墙角石块交叉堆砌,石墙也会更加牢固。石灰和沙子的混合物也可以用来粉刷石屋的室内墙壁,使墙面光滑。

住在海边和沙漠里的人们甚至找到了用泥巴来建造房屋的办法。他们不是把泥巴堆成一堆,而是把它装进木模具里,在阳光下晒成砖块。在阳光不太强烈的北方,人们就用砖窑代替太阳来烘干土砖,被烘干的砖块可以像小石块一样被使用。人们很快搞清楚了怎样垒砖可以使墙壁更为坚固,还会将泥巴抹在外墙上,防止砖块在阳光的炙烤下开裂。

盖房子的人发现,无论房子的墙壁是由木头、石头还是砖块砌成,最难的事还是建造一个好屋顶。一开始,他们用圆木堆成屋顶,但无论他们用草和树叶将缝隙填得多么密实,雨水还是会从中渗入,滴落在床上。后来他们发现,最好先用椽木搭出屋顶框架,然后在椽木上搭上覆盖物来防雨。农民把成捆的茅草覆盖在椽木上,做成茅草屋顶。这让他们的房子看起来有点蓬乱,但却能让室内保持干燥。山上的居民把薄石板架在椽木上,来覆盖屋顶。板岩是最好的屋顶材料,因为它可以被分割成比手指还薄的薄板。用泥土造砖的人们也会用泥土来做屋顶瓦片,瓦片的形状可以让雨水顺着屋顶快速流下去。

无论是哪种屋顶,屋檐都会挑出一定的距离,这样雨水才会流到离屋子尽可能远的地方。

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人们学会了如何建造圆木木屋、框架结构房屋、石屋、砖屋和土坯房。人们不断实验,直到建出足以抵御风雨的房屋。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因地制宜,建造出最适合当地环境的房屋。有些人总是在迁移,他们需要可以收起来随身带走的房子。北美洲原住民出于追捕猎物的需要,随身携带着搭帐篷的圆棍和覆盖用的兽皮。而贝都因人则需要驱赶着他们的羊群游荡千里,因此他们的帐篷要能随时收起来,隔天起床放到骆驼上就能带走。渔民们要把房屋架高,以防被洪水淹没。高山上的居民则会建造长长的挑檐,让积雪滑落。

人们就地取材来建造房屋,因此世界各地的房子看起来形态各异。因纽特猎人用雪块来建造房屋,他们称之为冰屋;斐济人用芦苇编织墙壁;喀麦隆原住民用泥土和草建造起了形似蜂巢的房屋,他们为自己的家感到自豪,并把它装饰得与众不同——有人在泥墙上绘制图案,有人将屋顶涂上鲜艳的颜色,还有一些人则在屋梁上雕刻动物图像。

追求舒适的旅程

几千年来,人们就这样建造起了家园。时至今日,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仍然遵循着这样的传统。但无论这些房子是多么坚固美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问题——它们住起来都不太舒服。

首先,室内光线昏暗。人们在墙壁上凿出方形的洞口作为窗户,但这同时也让寒气和雨水侵入了房屋。但如果装上木制百叶窗,室内就会变得昏暗起来。当夜晚来临,只有一盏烟雾缭绕的油灯才能为人们带来一点光明。

其次,室内没有给水系统,所以房子里也就没有一间浴室或厨房。人们带着陶罐去溪流边取水,但这些陶罐很沉重,在回家途中难免要洒出一些水。而当人们想上厕所时,即使在下雨天也得冒雨冲出去,甚至在地上挖坑作为便池。

最糟糕的是屋子里非常寒冷。夜幕降临,冰冷的水珠从墙上的裂缝中渗进来,孩子们只能躺在床上瑟瑟发抖。老人紧紧地蜷在毯子里,但寒冷的天气仍然冻僵了他们。人们尝试生火取暖,但呛人的烟雾会将人们全都赶出屋子。虽然在屋顶上开洞排烟会改善状况,但火对木屋或茅草屋总归是一个威胁,也许有一天当人们劳作归来时,便只能看到化为灰烬的家园。

所以当某些地区的人们变得富有之后,他们就想方设法让房屋住起来更加舒适。

他们修建了烟囱,这样就可以在室内生火。烟囱是用不易燃的砖块或石头砌成,烟雾可以安全地从屋顶排到室外。这样一来,房子变得更加温暖了,人们可以在室内烹调美食,而不是在外面冒雨做饭。

为了创造更多的室内空间,人们在木梁上铺木板,来增加楼层数,并建造了楼梯,供上下楼使用。

为了让室内光线明亮,人们需要一些能够兼顾采光与防雨的东西,于是他们使用了玻璃。沙子被加热熔化,再冷却固化成坚固的薄片,就制成了玻璃。起初,人们只能制造很小块的玻璃。建房子的人把这些小块用金属丝连接在一起,装进木框里,再填进窗洞中。多亏了玻璃,人们才能在天气恶劣的时候安居屋内,欣赏雨景。

几个世纪以来,玻璃都很昂贵,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负担得起,所以只有富人才能住在最舒适的房子里。富人家的墙面由灰泥抹平,并装饰以华丽的图案或挂毯,地板上装点着宝石或者是小石块拼成的马赛克画。金属管将水输送进他们的房屋,免去了富人们到水井打水的麻烦,而下水道则会带走污水。两千年前,生活在意大利地区的罗马人甚至还发明了中央供暖系统——他们将地板抬高,架在支柱上,然后在地板下吹送暖风,为房间带来温暖。

无论何时,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建筑方式。罗马人就将拱券运用得淋漓尽致。在拱券出现以前,因为短小而脆弱的木梁支撑能力有限,所以建筑的出入口都很狭小。但砖石建造的拱券要比木梁坚固得多,跨度也更长,能支撑起更大的空间。利用拱券技术,人们不但可以打造大开口的窗户,而且能建造出又稳固又宽阔的桥梁,供马车通过。人们甚至学会了建造拱顶,它的跨度可覆盖一整个房间。

在这之后,罗马人还发明了混凝土——一种由碎石、石灰和沙子混合制成的建筑材料,石灰和沙子还可以制成砂浆。他们将这种混合物混入水后倒进模具里,待其变干再移开模具,此时就得到了像石头一样坚硬的混凝土。混凝土可以用来建造墙体地基,铺设平坦的路面,甚至还可以用来打造拱顶。

木匠们学会了制作桁架。他们将短小的木杆固定在一起,并使相邻的木杆保持平衡,像变魔术一般将它们悬挂在空中,并实现很大的跨度。之后木匠们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改良固定木杆的办法,让结点更加灵活,桁架更加牢固。

城镇生活的新奇与危机

在那个时代,人们不断地从乡村和农庄迁居城镇。城镇最初出现在河流沿岸、港口周围,并在形成了集市的道路交叉口发展壮大。此外,城镇也会诞生在王宫附近的营寨。随着城镇里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房屋便越建越高,甚至达到了四五层楼高。街道两边的房子越往上越靠近,底下的狭窄街道上则挤满了马匹和车辆。城镇里的孩子只

能从卧室窗户看到屋顶和单调的墙壁,而不是青山绿树。人们不再从田地里收获食物,而是从商店或市场里购买。人们也不再直接从溪流取水,而是利用管道,将郊外的水引进城镇。城镇居民不需要自己盖房子,他们从房东那里租赁公寓。古罗马时期,地主们修建大量公寓,人们把它们叫作“因苏拉”(原拉丁文insulae,意为孤岛)。几十户人家围着狭小的庭院住在一起,他们听不见鸟鸣,只有邻人的争吵和嘈杂的车流声传入耳中。

城镇生活当然令人兴奋,但同时也暗藏危机。家家户户仍在露天炉灶上做饭,面包师在炉子上烤制面包,成千上万个炉子的烟雾在空中交织。火灾随时都在发生,挨在一起的木房子让火焰可以飞快地从一栋房子烧往另一栋房子,从一条小巷游走到另一条小巷。人们一闻到从敞开的窗户里飘出的燃烧的气味,就急急忙忙地收拾好家当,争先恐后地逃下楼去。孩子们经常在深夜里被叫醒,逃到室外,瑟瑟发抖地看着被火灾席卷的城市。为了防止火灾蔓延,城市制定了法律,禁止建造太高或是占地太广的房子。在一场大火烧毁了大半个伦敦之后,人们又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每栋相邻的房子都应该用砖墙隔开。

新制定的法律让房屋更加安全,新发明也让它们变得更加坚固。有时远渡重洋的商人将修建屋顶和楼梯的新方法带回了国内,大家也纷纷仿效。但每当战争爆发,城镇衰落,苦于生计的人们便遗忘了从父辈那里习得的建筑技能。于是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住在石头、砖块或木头建造的房子里,他们用瓦片覆盖屋顶,用火取暖,以油灯照明,而且他们似乎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之后,距今二百多年前,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椅子不再由手工匠人制造,而是在工厂中由机器生产,锅碗瓢盆、刀叉杯盏也出自工厂,机器生产地毯和布匹的速度也比手工织造快得多。今天我们称这一变革为工业革命,它同样也改变了建筑方式。

被工业革命改变的建筑方式

发明家们发现了玻璃制作的新工艺。之前人们只能制造小块的玻璃,而现在,他们可以制造出一整面既大又结实的玻璃片,这种玻璃可以直接被用来建造一整面墙。人们还发现,多层玻璃——例如双层玻璃——可以抵御寒冷。多年来,金属在建筑上的应用局限于制造门锁、铰链,或者固定石材,而最柔软的金属——铅——则被用来填补屋顶上的缝隙。那时,金属的强度还不足以支撑起一栋建筑,但发明家的辛勤探索改变了这一点。他们改良了铁,制造出更加坚固的铸铁和钢,打造出比木梁更长、更能承重的钢梁。工程师们将钢梁和柱子固定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框架结构。利用这种结构,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出更加宏伟的建筑。此外,他们还在钢筋外模筑混凝土来提升混凝土的强度。

这些高强度的新型建筑材料让人们可以建造更大更宽的建筑。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愿意爬太多的楼梯,因此无意于建造高楼。但在美国人伊莱沙·奥的斯(Elisha Otis)发明了能将人自动从一个楼层送到另一楼层的电梯之后,建筑物的高度不再受到限制,无数高耸入云的大厦拔地而起。

电力不仅仅让电梯动了起来,也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人们只能用光线暗淡的油灯和蜡烛来照明,所以大多数人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工业革命后不久便出现了比蜡烛照明效果更好的煤气灯,但是电灯显然还要更明亮一些。它们让整个屋子灯火通明,人们可以通宵读书、聊天或是用餐。日落之后,在那些曾经被黑暗笼罩的城镇,每扇窗户都在发光,街上的鹅卵石也在路灯的照耀下熠熠闪光。

新发明让房屋变得温暖又明亮。燃气锅炉将水加热,并通过暖气片将热量带到室内,而且不会带来异味和火灾隐患。铺设的水管将冷热水送进了千家万户的厨房和浴室,人们只要打开水龙头便有取之不尽的水。尽管在有些地方,人们依然不得不延续从河里取水的传统。

环顾你现在住的房子,你便会知道人们从洞穴中走出后又经历了多么漫长的旅程。你可以看看你的房子是如何建造的:它可能是框架结构,也可能由砖墙承重;建筑材料可能是木材,也可能是混凝土。你甚至可以猜猜它是在何时建造。如果它是由粗粝的石块建成,或是由灰泥填充的木框架支撑,那它可能很古老。18世纪时,一些国家的房屋通常是一户挨一户的联排住宅,只有正面和背面有窗户。这些房屋起先都是不加修饰的砖墙,后来人们在墙面上抹灰泥或者涂色来美化。如果你住在市中心,那你家很可能在一个住宅区里,在那里大家会共用走廊和楼梯。如果你住在一座20世纪的建筑物里,那它很可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

建筑也不仅仅只是作为住宅。向窗外望去,你会看见商店、办公楼、工厂、学校、警察局、医院,还有仓库等建筑。自从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他们就开始利用这一技能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农民为他们的家畜搭起棚子,修建鸡舍,还建造了谷仓来储藏粮食;木匠盖起了工坊;铁匠在铁匠铺里挥舞着锤子,火花四溅;商人用仓库储存从海外带回的布匹、香料、葡萄酒和油。在城镇里,人们建起了商店、市场、酒吧和会议厅;他们还建立了审判罪犯的法庭、救治病人的医院和教书育人的学校。为了下班后有地方消遣,人们还建造了剧院、马戏团、运动场和赛马场。

人们也会将石料、砖块和木头用于他途。工程师们为船只建造码头和可供停靠的港口。他们还在河流上搭建桥梁,在湖上筑起堤坝,挖掘横穿山脉的隧道,在山顶上安装风车来收集风能,在山谷中安置水磨让它随溪流而转动。当战争爆发,国王便建起有城墙城垛保护的城堡,同时也用高墙将城镇围起来作为防御。

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项新发明都需要一种新的建筑来为它服务。发电需要在发电站中进行,机器则需要烟囱高耸、回荡着轰鸣声的工厂。当铁路开始将城镇联系起来的时候,工程师们又建造了火车站;当飞机出现以后,人们便铺设跑道,建造机场。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发明,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建筑——这些前所未有的建筑也会为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成就。

有些建筑是经过了精心设计而建造。国王们想要通过雄伟的宫殿向世人炫耀他们的强大,所以建造了宏伟的殿堂,在那里向臣民发号施令。宗教信徒们则希望做祈祷的地方能够传达出他们对神的尊崇。穆斯林用多彩的瓷砖装饰清真寺;印度教徒在石头上雕刻出错综复杂的图案;基督徒用高耸的柱子撑起教堂;而犹太人则在会堂里放满了蜡烛。人们不仅仅因为实用目的而建造房屋,他们还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关心什么,信仰什么,所以他们将房子建得极其美丽。而当他们建造堡垒或监狱的时候,则会使它们尽可能地恐怖。这就是为什么建筑能够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它们可以让我们感到敬畏或平静,喜悦或恐惧。它们可以美好得让我们不愿离开片刻,也可以冷酷而丑陋,让我们只想冲出门去,永不回头。

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块或钢架,因为每一栋建筑,无论大小,都承载着建造者的梦想。当你看着一栋大楼,你便会不禁猜想,是谁在那里生活或工作。当你参观一栋建筑,你也会不停地问自己,是谁、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建造了它。当你盯着建筑,想象着身处其中的人们,你就会明白是什么让这些房子变得如此特别。

每一栋建筑,都有一个值得细说的故事。

本文摘录自《建筑的故事》,[英]帕特里克·狄龙 著/[英]斯蒂芬·比斯蒂 绘,姜南菲/吴婧 译,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2月。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现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拟。
    责任编辑:熊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