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基建官方定义来了!今年投资或达万亿元,三大方向政企协同发力

2020-04-21 18: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凡雪 机器之能

昨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具体涵盖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范围明晰之后,相关股票表现强劲,如 5G 板块的奥士康涨停,金发科技上涨 9.96%;数据中心概念股达实智能和龙宇燃油涨停,数据港收涨 8.7%。

由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判断,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 1 万亿元左右,其中政府和企业应当扮演好各自角色,正如工信部赛迪智库今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基建」建设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

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优化政策环境;抓好项目建设,如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做好统筹协调,以此推进「新基建」进程。

撰文 | 凡雪

机器之心 4 月 21 日消息,国家发改委昨日上午召开 4 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在回答外媒关于新基建具体范畴的话题时称,关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家发改委初步研究认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从信息基础设施看,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 99% 以上的行政村,4G 网络用户超过 12 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 55 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相关股票表现强劲

「新基建」并非中国专门针对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而推出的新名词。

早在 2018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进入 2020 年后,中央对于「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更是显著提升,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后,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多次提及要加快 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总结起来,这些会议中所指的「新基建」主要指 5G 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

不过,关于「新基建」概念,目前资本市场上更流行的是央视报道提出的「新基建」定义:包括 5G 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详细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领域的建设内容与投资空间。

相较于在资本市场走红的新基建概念,此次国家发改委的概念表述更为宽泛,也更具有延展性。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发改委明确指出其涵盖 5G 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融合基础设施,发改委指出是「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这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因新基建概念明确,相关股票表现强劲。

截至 4 月 20 日收盘,5G 板块的奥士康涨停,金发科技上涨 9.96%,英维克上涨 9.54%;

工业互联网板块的科大智能收涨 9.96%,朗新科技收涨 7.49%、佳讯飞鸿和拓斯达分别收涨 5.24% 和 5.06%;

数据中心概念股达实智能和龙宇燃油涨停,数据港和南兴股份收涨 8.7% 和 8.2%。

疫情成「新基建」加速器

疫情期间,在消费、出口两驾马车受损的情况下,短期来看,「新基建」是重新启动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需要,长期来看,是大力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需要。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认为: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正常的经济生活受损是明显的,且海外疫情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冲击出口。想让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最简单有效的还是基建。

而此次「新基建」涉及到的无论是 5G 基站建设,还是大数据中心,每一个领域身后都是千亿、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的大市场,投资潜力巨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判断,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 1 万亿元左右。

其中以 5G 建设为例,中国信通院预计,到 2025 年,5G 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将超过 3.5 万亿元。

更关键的是,5G 建设还有助于培育繁荣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带动 10 几万亿产值的新经济,为中国抢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高点奠定基础。

疫情之下,「新基建」似乎是一件应运而生的事物,在此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都嗅到了明显的信号,开始加码冲刺。

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内容,截至 3 月 5 日,24 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计划,2.2 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 48.6 万亿元,其中 2020 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达 8 万亿元。

24 省份开出 48 亿投资清单(图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3 月 29 日,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发布《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旨在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

近日,湖北更是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意见》,要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谋划一批 5G 移动宽带、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项目。

对于企业来说,新基建虽然概念新出,但在赛道上大厂们早已跑马圈地,如今「新基建」只是「催化剂」,针对互联网大厂自身的业务生态,加速「新基建」布局。

4 月 20 日,阿里云宣布:未来 3 年再投 2000 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表示:「云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之一,未来三年,阿里云再投 2000 亿,用来搞新技术、新基建。」

目前,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管理的服务器规模在百万台,3 年再投 2000 亿,意味着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再翻 3 倍,冲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

此外,今年 3 月,阿里将支付宝升级成为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针对此举,阿里蚂蚁金服 CEO 胡晓明直言,这就是要打造服务业数字化的「新基建」。

而腾讯亦是产业互联网的先行布局者,到目前为止,腾讯在 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铺开的数字化蓝图,已经初见规模。

华为则通过 5G 基站技术领先的优势,结合云 AI、IOT 和光通信等领域技术,全面拓展移动通信方向的新基建道路。

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

在吴亚平看来,新基建具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和思路投资建设新基建更加适合。原则上「新基建」应以企业自主投资模式为主,主要基于市场化融资,政府可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

工信部赛迪智库近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也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不过「新基建」建设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在实施上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好新基建长期发展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

《白皮书》认为,为防范「新基建」项目「蜂拥而上」和重复建设,「新基建」在顶层设计等规划中必须明确其区域布局,而这需要考虑四方面的因素:

一是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布局要求,区域新基建布局应处理好地方建设目标与国家经济社会目标间的关系,立足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二是人口分布和城镇化格局现状,从人口流动看,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必将对区域新基建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地区产业和互联网发展情况,良好的制造业集聚、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是新基建项目建设的底座,区域布局可重点考虑产业和互联网基础稳固的地区,如工业互联网以推动产业集聚区的行业整体上云为抓手开展建设。

四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数据基础设施方面,随着 5G 商用推进,「西数东送」的愿景有望实现,届时大量数据中心可考虑建在气候优势明显、能源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地区。

未来,新基建的作用将会更加明显,政策层面也将给予更多支持。据伍浩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相关部门,深化研究、强化统筹、完善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鉴于新基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多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也涉及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编制新基建发展规划,有助于形成共识和合力。」吴亚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 5G 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四是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

▼ 专题推荐

算法攻破人脸识别「口罩」难题2020-02-18

大疆为6亿平米土地筑起「防护墙」2020-02-12

CT+AI双拳出击攻破假阴性困境2020-02-10

原标题:《「新基建」官方定义来了!今年投资或达万亿元,三大方向政企协同发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