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大选|拜登VS特朗普:演出开始了

林至敏/美国Valparaiso University 政治系教授 王建伟/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教授
2020-04-23 21:3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4月8日,桑德斯退出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五天后公开表态支持拜登。至此,民主党党内整合第一阶段基本结束,拜登作为民主党事实上的总统提名人从此可以全力以赴挑战特朗普,2020年美国大选进入新阶段。4月8日也因此被称为2020年总统大选倒计时之开端。

桑德斯退选后的第一份全国民调显示,在已登记投票选民中,53%支持拜登,42%支持特朗普,拜登领先11个百分点,似乎胜券在握。然而即便拜登团队对这份民调也没有喜形于色,大家都明白,离11月3日投票还有两百天时间,从疫情到选情,从经济到社会,从内政到外交,从民意涨落到候选人个人表现,都存在大量变数。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都有胜选可能而无胜选把握。

对拜登来说,这么早就“摆平”党内各门派,定于一尊,确实是一大利好。对照四年前,在希拉里已获得超过一半代表支持后,桑德斯依然拒绝退选,直到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前两周的7月12日才宣布停止竞选,以致民主党迟迟无法从初选阶段进入大选阶段。不少桑德斯的支持者到最后选举日依然耿耿于怀,拒绝把票投给希拉里。一份选后民调研究报告显示,支持桑德斯的人群中有12%投了特朗普的票,8%转投第三党候选人,还有3%弃投。由于当时两党在几个关键州的选票非常接近,桑德斯支持者的倒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希拉里当选的机会。

此番拜登在党内初选速战速决,为他整合党内不同势力,尤其是桑德斯的支持者留出了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他从一开始就颇为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桑德斯免除年入低于12.5万美元家庭的孩子上公立大学和专科学校的学费,他在后者退选前就表示支持。桑德斯退选后,拜登在医保问题上的立场也有所松动。桑德斯和另外一位曾经民调领先的候选人沃伦都主张全民政府医保(Medicare for all),拜登对此一直持保留态度,但最近他表态支持把国民享受政府医保的年龄从65岁下调至60岁。其中拉拢党内左翼势力的意图很明显,同时也反映出较之初选前期,拜登已经拥有更大的政策回旋余地,可以在党内寻求最大公约数,以建立尽可能广泛的选举同盟。

4月8日之后,民主党的大佬们纷纷站出来为拜登背书,最重要的无疑是前总统奥巴马。尽管已经卸任三年多,奥巴马在民主党乃至全美国仍然拥有大批支持者。2018年的一份民调显示,44%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是他们这辈子遇到的最好或次好的总统,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克林顿的33%和里根的32%。

对于民主党的初选,奥巴马的态度是在结果确认之前不表态,所以之前从未在公开场合支持拜登,现在可以站出来了。4月14日,奥巴马发文告支持拜登,在那段声情并茂的视频中,他高度肯定拜登的为人、领导能力和执政理念;同时不点名地批评特朗普糟糕的执政风格和纪录。奥巴马呼吁民主党人做出改变,大胆往前走,即便是在他自认为是最大执政成果的医疗改革问题上,也是如此;他号召支持者完成他未完的认为,让医保不仅仅只是一种权利,而要成为一个现实。奥巴马的文告等于是确认了拜登作为其“政治遗产”继承者的地位,同时发动民主党的支持者在大选日为拜登投票。

其实在公开力挺拜登之前,奥巴马已经着手整合党内力量,其幕僚有不少人为拜登竞选团队出谋划策。在桑德斯退选转而支持拜登一事上,奥巴马更起到关键作用。据透露,奥巴马在桑德斯退选前曾多次与其通电话做工作,希望后者能协助完成民主党的整合,并劝说支持者转而支持拜登。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要在上述支持拜登的文告中多次提及桑德斯,并强调他和拜登的共同之处。

对拜登来说,得到党内各路人马支持是赢得11月大选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我们在前面的专栏提到拜登面临的三大挑战:整合党内势力、挑选副总统竞选搭档,以及加强竞选团队,目前只有第一项初现成效,其他方面并无突破。此外,如何打好媒体战,在疫情下筹措足够的选举资金等等,也都是问题。

在挑选竞选搭档方面,奥巴马建议拜登挑选一位能弥补其弱项的人。那么拜登的最大的弱项在哪里呢?拜登执政经验丰富,在几个关键“摇摆州“ 的人脉也不错,虽然不善言辞,但这也不算太大的缺点;作为总统候选人,拜登或许“致命”的弱项是缺乏选民的“支持热度” (intensity of enthusiasm)。 而“支持热度”直接与投票率相关。

据最近的一份调查,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55%“热情地”支持他,这部分人在选举日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投票站投特朗普的票;而在拜登的支持者中,这个比例只有28%,差距十分明显。根据以往的经验,支持热度高的候选人往往最终胜出。如2008年大选,奥巴马的支持热度超出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33个百分点,一举改写历史,入主白宫;2012年,奥巴马的支持热度同样遥遥领先于竞选对手罗姆尼,最终胜选连任。

那么,谁能弥补拜登的短板呢?最近纽约州州长科莫(民主党人)因抗击疫情而颇有热度,有人建议由他担任副总统候选人。对此,拜登明确拒绝了,他早有承诺要挑一位女性竞选搭档,并半开玩笑地说奥马巴的妻子米歇尔是理想人选。不过这位魅力四射的前第一夫人对在华盛顿的生活似乎毫无眷恋。在一长串的人选中,我们判断拜登最后可能会挑选南卡莱罗纳州前州长竞选人阿布拉姆做竞选搭档。

阿布拉姆在2018年竞选南卡州长时惜败,不过支持率并不低,能够把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凝聚起来。加上是政坛新手朝气蓬勃,阿布拉姆在其支持者,尤其是年轻人和少数族裔中的支持热度相当高。这样一来,以其非裔背景和在选战中显示出的能力, 如果担任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无疑能够最大程度上弥补拜登的短板。

当然,要打赢这场选战,仅仅依靠一位少数族裔的女性搭档是不够的。奥巴马提醒民主党面临的另外两个挑战:一是对付共和党庞大的竞选资金机器;二是顶住特朗普强大的宣传机器。

不仅拜登,民主党整体的吸金能力大大落后特朗普和共和党是不争的事实。在拜登3月初“逆转”之前,特朗普团队手上就有竞选资金2亿多美元。2月特朗普和共和党共筹得款项2300万美元;拜登团队只有1800万,而这已经是他参选以来的最佳纪录。

“逆转”之后,民主党初选局势趋向明朗,竞选资金开始流向拜登,其团队在3月筹得4670万美元, 4月随着民主党围绕拜登逐渐整合,党内大佬、新秀料纷纷出面站台筹款,拜登及民主党资金压力料将进一步缓解。但与此同时,他们与特朗普及共和党的资金差距还在扩大,3月后者筹得6300万美元,最新筹款数据显示,双方资金差距多达1.87亿美元。

虽然钱不能决定选战的胜负输赢,但有钱好办事却是无疑的,尤其是在提高候选人的“能见度”方面,扩编团队、强化宣传,在疫情下开发新的竞选平台等等,都需要钱。而这就涉及奥巴马提到的另一个挑战——目前,民主党在利用网络平台竞选方面远远落后于特朗普团队。

特朗普早在四年前就尝到了网络选战的甜头,当选后不久即为连任做数字化竞选的准备。其选战经理布莱德·帕斯卡尔本身就是数字竞选专家,很早就定下利用MAIDs技术精准投放特朗普竞选广告的策略。和电视广告不同,这种移动广告定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发出为他们“订制”的信息并即及时得到反馈。特朗普的支持者社会、经济、宗教背景和价值取向特征突出且相对固定,加上其中很多人居住农村或远郊,特别适合用这种技术攻心夺诚。帕斯卡尔对其战果十分笃定,“支持者会翻越高墙去为特朗普总统投票,但没有人会为乔·拜登去翻哪怕一块砖”。

特朗普团队前期在数字化竞选广告方面的投入同样远远超过拜登。去年10月的一份数据显示,特朗普光是在脸书、谷歌等网络平台的广告就花了1600万美元,而同期拜登在这方面只花了区区300万美元。较之特朗普在推特、脸书、Youtube上近乎现象级的存在,拜登几乎可以说是“透明”的。

更为糟糕的是,在大流行之下,传统的选战平台和途径都封锁了,造势大会、市政厅会议(townhall meeting)、挨家挨户拜票等活动均已停止。选战活动集中在电视、视频和网络之上。这样一来,拜登在网络存在感上的“赤字”就显得格外突兀。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提高网络存在感,对拜登团队而言就变得十分关键了。

目前拜登已着意增加在传统电视台的出镜率,比如通过CNN与观众举行“市政厅会议”,阐述其政策主张;同时加大对数字选战的投入,在几个关键州,如亚利桑那、密执安、宾夕法尼亚等,加大竞选广告的投放。4月8日之后,奥巴马、桑德斯等魅力型领袖通过视频为拜登发声,也造成了可观的网络声势。

当然,即便在疫情下数字竞选的场景里,胜负结果也不是流量决定的,技术和手段固然重要,政策、政绩以及选民对此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新冠疫情在放大拜登短板的同时,也带来了特朗普的“阿喀琉斯之踵”。3月以来,美国国内疫情急剧恶化,政府应对一错再错,经济繁荣如同泡沫般陡然破灭,认为经济不好的美国人在2月只占三成,到4月初则已经超过六成。这一急剧变化实际上已经使得特朗普赖以连任的政绩支柱摇摇欲坠。从这个角度看,新冠疫情增加了拜登挑战特朗普的成功可能,人们或许不会为了拜登去翻墙,但却可能为了“反对特朗普”走进投票站。 具体我们下一篇再谈。

-----

林至敏系美国Valparaiso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王建伟系澳门大学政府与行政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单雪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