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畴文:新冠感染的诊治和防控,循证医学没有失效

2020-04-24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朱畴文 SIFIC感染官微 来自专辑全球抗疫,SIFIC在行动!

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各国统考,世界真正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中国的经验,需要与全世界共享;世界的问题,中国也要思考解决方案。SIFIC计划在疫情期间,发挥所长,建立一个国内、国际专家交换抗疫经验的平台 - 全球抗疫,我们在行动,SIFIC在行动!

SIFIC计划在每周三、周六,组织在线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国际专家在线分享、交流与互动,形式多样,紧扣抗疫热点问题。

大海航行靠舵手。在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中,大部分医疗队是整建制接管病区。一支队伍要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需要医护人员有精湛的诊疗技术和全方位的护理,也同样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狡猾的病毒,让我们听一听院长们是如何带领自己的团队践行循证诊疗、科学防控?经历过这次疫情之后,院长们对我国医院层面加强感控建设又有哪些思考?抗疫新阶段,为实现全面复医和医疗安全两不误,院长们又有哪些策略?

讲者:朱畴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援鄂第五批医疗队领队)

整理:孔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援鄂感控人员)、秦海燕(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审核:吴怀英

来源:SIFIC全球抗疫 我们在行动

在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中,大部分医疗队是整建制接管病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朱畴文副院长作为上海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带领136名队员为湖北抗疫大考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本期“SIFIC全球抗疫 我们在行动”,朱院长为大家分享了他是如何带领团队践行循证诊疗、科学防控,以及经历这次疫情以后,对我国医院层面加强感控建设的思考。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前线医疗队的感染防控任务的转变

1、工作目标:从预防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为主,转变为预防医护人员发生院内外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目标,力求医护人员零感染。

2、工作重心:主要侧重于培训、督查、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布局流程。

3、工作内容:覆盖病区管理、驻地管理和交通管理。

4、工作对象:医疗队队员、病区工勤人员、驻地酒店工作者、司机、同酒店的其他医疗队。

5、工作方式: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

驻地感染防控

1、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定出驻地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队队员行为规范。

2、协同驻地的其他医疗队和武汉当地医院入驻的医务人员与酒店构建驻地管理体系。规范医疗队员房间清洁消毒、酒店公共区域清洁消毒、用餐管理、电梯管理、房间分区、消毒剂安全使用等。

3、建立专用微信通知群,构建网络会议平台,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安排专人辅助酒店工作人员配合驻地管理。

4、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消毒产品。

交通工具感染防控

1、定期消毒车厢。在等待期间,务必开门、开窗通风。在行驶期间,可酌情关小窗户,但严禁完全封闭,避免车厢内形成封闭环境。

2、强调手卫生、咳嗽礼仪、环境清洁消毒、规范佩戴口罩。

3、每位队员与司机互相监督感控措施的落实。

传染病区感染防控

1、针对布局缺陷,进行精细化功能划分、消毒及隔离流程优化。比如因病房为普通病房临时改建,难以完全符合传染病病房的要求,在清洁区与污染区增加物理隔断,为解决物理隔断漏风的问题,打胶密封;缓冲区脱卸防护服区域小,容易污染,加设全身镜做到医护人员脱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看到脱卸过程;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采取集中清洗消毒的方式保障清洗消毒到位。

2、用规章来规范动态行为,弥补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设立感控护士、消毒护士,制定感染防控手册,包含预防与控制基本措施、个人防护、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患者转移与安置、织物处理流程、遗体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流程、人和物品不规范逆流时应急处理流程、防护用品不慎脱卸、破损、污染的应急处理流程以及医护人员出隔离区安全提示等。下图即进入污染区入口及为规范穿防护服将每一步所需物品分开放置及流程上墙做好提示。

3、严格把关进入病区(尤其污染区的)人员,加强污染区与清洁区的联系沟通。除医护人员,其他人员如保洁员、记者、修理工等,必须一对一培训考核过关后方能进入污染区。污染区设立专用手机,使用微信与清洁区交流。在危重症病人房间安装摄像头。

4、与当地院感科及该院其他医疗团队密切合作交流。

人员培训与考核,督查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1、践行人人都是科学感控的实践者,使感染防控的理念深入人心。

2、针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采取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传统授课外,利用短视频、演示操作流程、全员实操演练,保证逐一过关,每日强化感染防控小贴士随时抽查,采取试题和实操考核两种方式进行全员考核。

3、针对病区的工勤人员的培训,以一对一教学和实操练习为主,着重于怎么做。

4、针对酒店工作人员和司机的培训,传达科学的防控理念,消除其紧张情绪。

5、明确领队为医疗队的感染防控第一责任人,成立医疗队感染防控督查工作组,制定督察条例与督查方案,将督查作为常态化管理。定期的督查起到了提醒的作用,保障医护人员不懈怠、不松劲。

医务人员健康管理

1、掌握医疗队每位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每日监测体温(超过37.3℃为异常)、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咽痛)和消化道症状(如腹泻)。监测个人防护相关不良事件和职业暴露,包括在污染区的防护用品破损和脱落、皮肤黏膜血液及体液暴露、锐器伤等。监测防护用品导致的健康状况,包括皮肤过敏、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头晕等。

2、监测到不良健康状况后,立即撤出污染区安排休息,经过风险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3、维持并提高队员健康水平。使用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胸腺肽、维生素C;合理安排运动如健康操、羽毛球,毽子,跳绳等;保障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每天22:30熄灯;合理排班,每班人员进入污染区不能连续超过4小时,一周至少安排两天轮休;关心队员心理健康,建立巴林特小组,电话连线咨询、座谈,定向问卷星调查等摸排心理状况并主动干预。

小结

大海航行靠舵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狡猾的病毒,朱院长在援鄂一线带领自己的团队136人践行循证医学实践,这是一支具有强大专业能力、多学科专业背景、精诚团结且有科学素养的医护团队,大家践行感控措施,人人都是感控的实践者,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感染,国家颁布了7版诊疗方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诊疗指南里的有些方法证据虽然不是非常充分,但对一个未知的疾病,国家卫健委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为一线医生治疗患者提供了依据,保证了新冠病毒病治疗的同质化、精细化、个体性。

互动环节

付强主任点评:朱院长所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临床上非常缺乏具有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医务人员,所以临床上很需要像朱院长这样的具有流行病学知识和能力的人才。第二是循证的理念和原则不能缺失,第七版诊疗方案中的许多证据还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和调整,但不能因为证据还需完善和调整就去怀疑循证医学的理念。第三是感控人人都是实践者,没有旁观者,现在临床广大医务人员越来越关注感控依从感控,这是感控未来发展的真正的出路。

胡必杰教授:疫情刚开始,怎样诊治没有具体方法。通过理论和技术推测了哪些药(如羟氯喹、阿比多尔等)可能有效?这为病人的救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按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的各种要求,要进行双盲实验。但这样可能会影响更多病人的救治,朱院长怎么看?

朱畴文副院长: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很重要,但前提是RCT需要一些苗头,当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未知的疾病时,我们通过观察性研究发现临床上的诊治经验看到有效果,从而通过某种途径去宣传去复制,这能够让我们的医务人员得到更多的工具去实践,去救治病人。但是这样的实践必须是要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在非常严格的观察下进行,同时仍然要考虑其中的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在我们派驻武汉的医疗队,就是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在用这些药物进行诊疗。虽然不能达到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要求,但是病人病情得到好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我们可以及时的处理。救治病人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循证医学在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证据之前,可以不断地向前探索,突发情况下可以用一些虽然是最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的方法,去实践,去开展救治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临床向前发展。

胡必杰教授:回顾之前在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上,什么情况下使用N95口罩或防护服?循证医学还可以做哪些研究?

朱畴文副院长:从领队的角度,我不希望他们有风险,我肯定是给我的队员使用最好的防护,因为要求医务人员也是零感染。不仅要对防护用品进行研究,还要考虑疾病的传播性和毒力等等都要综合考虑,要求每个医务人员不能有任何松懈。

付强主任:这个问题可以从二个方面考虑,第一,0感染可以作为目标追求,但不能作为追责的依据和衡量的指标,0感染不代表0风险,战时讲原则平时讲规则,用在战时功在平时,现在很多国家出现上万名医务人员感染,所以医务人员感染是很难避免的,要正确的对待。第二,循证医学在临床上是看治疗效果,在感控是看不发生感染。但实际上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我们的循证还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资源的消耗,另一个是卫生经济学、社会成本的问题。感控的循证证据,一方面是专业效果的循证,另一方面则是要求低价高效。

胡必杰教授:对于现在有些地方要求来院病人做新冠病毒主动筛查,从循证医学方面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广泛的做筛查,花费的医疗资源巨大,但如果不做,又会存在追责的问题?

朱畴文副院长:目前我们对新冠的认识还很不足,检测手段还不完善,流行病学调查也不能全覆盖,所以对于散发病例,希望能更宽容的对待。一个传染病,不单单是医学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原标题:《直播精华丨朱畴文:新冠感染的诊治和防控,循证医学没有失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