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悲剧启示录——你才是养育孩子的专家

2020-05-06 12: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冰 马蕾孕哺育

前不久发生的婴儿睡眠安全事件,引发了一轮激烈的育儿理念的讨论。还看见发生了数年的事件又被作为例子放了出来:妈妈在夜晚喂奶时因太困睡着,不小心把孩子捂在被子里了。

在讨论事件本身的时候,妈妈免不了被拉出来接受一轮讨伐:这妈怎么当的,喂奶居然能睡着!

似乎每一个儿童安全背后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妈,每次的安全事件背后对妈妈的讨伐声音远大于对事情本身的关注。似乎孩子好不好,妈妈是唯一的责任人。

我们为什么不想想产后的妈妈到底在经历着什么?

每一位妈妈都无法避免这样的场景:尤其是产后的头几个月,每天要喂奶8-12次,每天换尿不湿5-8次,甚至更多;

还要面对孩子不规律的睡眠、生理性哭闹等等,在身体激素发生变化、身体处于产后恢复的期间,妈妈不仅要面临产后康复的压力,还要面对缺乏照顾孩子经验这个新手难题,身心都最需要支持和关怀。

然而在这个期间,大部分的家庭围绕着产后“坐月子”的饮食习惯、照顾孩子的方式方法开始爆发家庭矛盾。而在矛盾中,妈妈总是被苛责的一方。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产后的妈妈怀里抱着一位嗷嗷大哭的孩子,妈妈不知所措,而此刻身边围了一圈亲戚好友:

“你都没有奶,喂点奶粉怎么了”

“孩子母乳性黄疸啊,医生让你停母乳”

“你不要总是抱孩子,惯坏了以后有你好受”

“你要多吃点,多吃才有奶”

“你怎么能这么抱孩子呢,我来”

“你啥也不懂,就不要犟了”

能想象此刻妈妈的感受吗?

每位妈妈,在产后都渴望和孩子待在一起,看不见孩子就会焦虑,即使很想好好睡一觉,但是听见孩子的哭声,就像一个十万伏的点击信号。

产后的妈妈因为睡眠不足,缺乏育儿经验,周围人施加的压力,而容易陷入焦虑。此刻如果缺乏家人的支持,又没有足够的育儿知识储备,情急之下会发生什么?

那就是眼前有一个或许会带来希望的方法,就抓着当做救命稻草:我要试试。

虽然我们很不愿意,但是必须承认育儿真的比我们想象要难得多,它真的不是一件轻松和容易的工作。

一、解决养育问题的方法

每位妈妈都渴望能成功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曾经我也深陷在育儿的困扰中无比焦虑,走过许多养育的弯路、掉过坑,自责过、后悔过、愧疚过。

但是,有哪位妈妈敢说我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就知道怎么养育孩子?

我相信没有。

每一位父母都是从零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去摸索和总结养育的经验。

而随着学习和养育经验的积累,我总结出了一些解决养育问题的经验,供大家参考:适当的学习、多实践摸索。

1、知识储备

适当学习相应的育儿技巧,会让我们在育儿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心中有大致的解题思路,不至于发生“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但是,如果我们想只是通过单纯的知识学习就能成功地养育孩子,这无疑是不够的。

2、观察孩子

养育中和孩子相处的行为细节都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大部分需要父母在和孩子的相处和互动中,去观察孩子的行为信号,进而摸索出养育自己孩子的方式。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多感官的互动刺激;有些孩子则讨厌过度的刺激,喜欢安静的互动,这都需要父母从孩子的互动区总结和摸索。

3、向其他父母学习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养育技巧,都是通过观察其他父母的养育行为而习得的,例如我们会通过观察其他家长是怎么陪孩子玩的;通过社交平台看看其他父母都是带孩子去哪里游玩的;也会通过家长间彼此的交流来互换育儿心得。

所以,父母想要成功地养育孩子,并不能简单地靠生物本能,而是需要适当的知识学习、从孩子的互动中去总结摸索、通过观察其他父母的行为获取更多的养育经验。

二、建立养育自己孩子的信心

虽然养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庆幸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都能健康地成长,而大部分的父母也可以摸索出成功养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先天基因和后天的生活经历,共同形成影响孩子发展的经验,而经验塑造了个体的独特性,所以我们不必追求和他人一样的养育方式。

1、当我们的孩子和别人的不一样时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特别的那一位,特别的聪明、能力特别强、特别的与众不同;

但是,当我们发现孩子真的与其他孩子不一样时,又会陷入三连问:为什么我的孩子不一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怎么做才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

朋友圈育儿有一种焦虑叫:对比焦虑,不是娃不够好,而是父母不够自信。每个孩子擅长的事情不一样,没有一个绝对标准来判定好坏。

相信孩子,就是相信我们自己的养育能力。

2、当家人和朋友不理解或者是不认可你的养育方式时

曾经有个社会调查的报告显示,成年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不是赚钱,而是教别人怎么养孩子。

在这8年养育2个孩子的过程中,我接受过不少亲戚朋友的监督和指导,包括我的父母和爱人。他们觉得我“以孩子需求为中心”的养育方式是在毁掉孩子。

刚开始我会反驳,也会辩论,企图让对方接受我的观点,并企图改变他们的看法。但后来发现,反驳和说服都是没用的,不仅撕裂了家人之间的关系,还让彼此的联结断裂。

几年前我在游戏力中听到一个方法:倾听。

于是我用倾听的方式去倾听家人,虽然倾听并不改变什么,但是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让我的家庭关系更加紧密了。虽然至今,我和我老公、和我妈的养育观点仍旧不同,但是在家庭里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彼此尊重。

而在外面,当亲戚朋友不认可我的养育方法时,事实上我非常清楚我并不需要他人接受我的观点,才能把孩子养好。

如果对方很尖锐地批评我时,我不再像从前那样激动地怼回去,而是平静地回应:哦,好的。

当对方友善地对我提出婉转建议时,我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觉得务必要对方理解我的做法,婉转回应:谢谢,我暂时觉得挺好的,有需要时我向你请教。

3、多反思多总结。

在工作上我会很习惯以总结的方式去梳理思路,但是在育儿中我很少这么做,但是养育妹妹后,我除了记录妹妹的日常,还会把我在育儿中情绪变化时的内心感受和自我觉察记录下来,为什么会生气、情绪触发点是什么、我用了什么处理方法、孩子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慢慢地,我发现,越来越懂孩子,更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时会引发我产生育儿情绪的情况越来越少,或者是有情绪爆发的时候也能及时察觉,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三、遇到养育挑战时怎么办

正如我们前面说的,育儿是一项非常复杂和任务艰巨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摆脱孤军奋战的状态,打造一支有力的育儿团队。

1、家庭育儿团队

相信很多家庭的养育团队是以妈妈为主,宝宝的奶奶、外婆或者是保姆阿姨辅助,而爸爸却没有参与许多。

但其实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曾经我觉得,在带孩子方面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忙,孩子爸爸什么忙也帮不上,在我看来他就是在逃避养育责任,我陷入深深的“丧偶式”育儿的梗里面。

直到去年在科恩博士的课程中,做了一场父亲专场的访问,才发现:在场所有的爸爸,都渴望参与到育儿当中,但却总是得不到妈妈的信任。

有爸爸吐槽,一直都想加入但是没有机会“施展才能”;

有些爸爸则表示因为没有人帮助他和孩子建立互动关系,因此虽然想,但是不知道该怎么陪孩子玩;

还有些爸爸说,爱人从来不允许他参与孩子的事,他感觉自己在家里就像一台赚钱机器,得不到关怀和认可。

那次课程后我和孩子爸爸就养育的问题,有了一次深入的对谈,原来这些爸爸的想法他都有,他是愿意参与育儿的,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我满意。

于是,我给他一些简单的育儿工作,例如:给孩子换尿布、洗澡、换衣服、吃饭前后洗手等;循序渐进,到如今可以陪着玩游戏、给孩子做辅食、哄睡等等。

我发现,当孩子爸可以成功参与一件育儿工作后,他会越来越有信心,当我给他足够的空间和孩子互动时,他也形成了一套自己带娃的方式。

2、专业育儿团队

育儿中,我们都会无法避免比遇上一些难题,例如母乳喂养、辅食营养、养育困惑等等,所以我们在育儿初期,要为自己物色相应的专业资源,纳入到专业育儿团队中,当我们遇到相应的难题时,可以快速地寻求帮助。

这里涉及到,该怎么选择靠谱的专业机构呢?

我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首先要看看这个机构的理念及体系是什么,去看他们的公号文章,同时看看体系下的专业研究,或者是体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也就是要对你的选择做“背景调查”,这一步非常重要,不要轻信推荐,凡事要先经过自己的“消化”再做判断。

3、寻找倾听伙伴

当我们在育儿中处于巨大压力时,请不要自责,也不要需要感到羞愧,因为,这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支持。

为自己寻找一位可信任的倾听伙伴,在你需要向他人倾诉时,她会给到你很好的支持。倾听伙伴是成人一个很好的自我调节情绪的方式。

最后,

祝愿每位宝宝健康成长;

祝愿每位妈妈都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养育专家,要相信,你就是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