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TED新知 | 越无聊,生活越美好?

2020-04-29 07: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问你一个问题:

你的生活是不是每天都在围绕“手机”展开?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生活在高速信息爆炸时代的现代人,应该没有谁能离开手机而独立存活(个别不需要工作的老年人除外)。

 

每人平均每天会确认e-mail 74次、拿起手机60次、花177分钟在手机上。我们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是看手机,晚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还是看手机。

 

殊不知,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果是非常“可怕”的。随着人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加深,我们的大脑已经不知不觉被它所控制。

 

这时,手机不再只是你生活的“工具”,相反,它的角色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而“反客为主”,变成了你的“任务监工”,成为有权利为你做决定的“主人”。

 

前谷歌设计师Tristan Harris在采访中说:如果我是Facebook、Netflix或者Snapchat公司,我会雇佣1000个工程师,他们的工作就是获取你更多的注意。我对此非常擅长,而且根本不希望你停下来。最近Netflix公司(一家美国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的首席执行官说,我们最大的竞争者就是Facebook、YouTube和睡眠。

 

所以你有成千上万的地方可以投入你的注意力,但是为了获取你的注意,一场战争正在进行。

 

你一定懂这种感觉:一集精彩的某某电视剧结束了,然后下一集又开始播放了,所以你就觉得,呃好吧,我就留下来看完吧。或者某网站上个人资料完善的进度条告诉你,你离完美的个人档案只有一步之遥,然后你就加入了一点个人信息。

就像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告诉我的,把客户叫做“用户”的人,除了毒贩就是科技人员了。

而用户,如我们所知,值很多钱。

 

前Facebook产品经理和作家Antonio Garcia Martinez说:如果任何产品是免费的,那么你就是那个产品;你的注意力就是那个产品。但是你的注意力值多少钱呢?这就是为什么每次你打开一个网页或者其他app,都有一场竞拍在进行,每天上亿次,针对一条广告留下印象的价格。

 

南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他们在研究一些青少年,他们和朋友说话和写作业时一直在看社交软件,像这样过了两年以后,他们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未来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我们非常需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专注于一些重大的问题:气候变化、经济差距、巨大的文化差异。怪不得一项IBM调查的首席执行官将“创造力”看作是领导力的第一竞争力。

纽约公共广播电台流行栏目“写给自己”的主持人Manoush Zomorodi(曼诺诗‧左莫若迪)在TED演讲中曾发表过一个关于“无聊带给我们的绝妙想法”的精彩演说(完整演说视频请见文末),里面提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觉得无聊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觉得无聊会怎么样?如果人类完全抛弃了无聊这种人类情感会怎样?

神经学家以及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的事实非常惊人!

 

其实让你感觉无聊的时候,你大脑里有个叫做“默认模式”的系统被点亮了。所以在我们叠衣服或者走路上班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开启了自动巡航,但我们的大脑却非常忙碌。

 

无聊研究学家Sandi Mann博士说:当你开始白日做梦,让你的思想四处游荡,你的思考有一点偏离清醒的意识,更偏向于潜意识,使得各种各样的联想开始创建。曼诺诗‧左莫若迪发现,我们是在“默认模式”中将毫不相干的想法联系起来的。我们解决了一些最让人困扰的问题,我们还做了一件叫做“自传式规划”的事: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记录下那些重要的时刻,并且写下自己的旁白。然后我们设定目标,想好为了实现目标,我们每一步要做什么。

 

但是现在,我们躺在沙发上的时候,还在更新一篇工作文档,或者回复邮件和信息,我们把这个叫做“把事情做完”,照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博士所说,我们做的事其实是这样的:

 

每次你将你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大脑都必须进行一次神经化学的转换,并且消耗掉大脑储存的营养。所以如果你想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比如同时做四五件事, 你不是真的同时在做四五件事,因为你的大脑不是这么工作的。你其实是在迅速地从一件事转换到下一件事,同时将神经能源消耗殆尽。

“转换来,转换去,再转换回来”,你在消耗糖分,糖分,还是糖分。而我们能提供的糖分是有限的。

 

十年前,我们在工作时平均每3分钟转换一次注意力,现在我们每45秒就要转换一次。而且我们一整天都在这样做。

 

曼诺诗在与信息专家Gloria Mark谈话时,她发现:当人们压力很大时,很容易更快地来回转换注意力。同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个人的睡眠时间越少,他们更容易去查看社交app上的动态。所以我们正处于这个习以为常的恶性循环中。

 

但是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循环呢?我们打破循环后又会发生什么呢?会帮助我们开启创造力吗?

 

2015年,《快公司》杂志“2018年TOP100创意人士”曼诺诗带领她电台里的成千上万听众,发起了一个20000人参与的项目——“无聊而美好”。参与者比预估的要多出数倍,报名参加的人说他们之所以参加这个项目,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和手机的关系,变得“相互依赖”,比如,稍不注意,我就会突然发现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小时的时间。

 

曼诺诗通过一个实验来帮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尝试无聊,以此启动创造力,改变他们的生活。

最终,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那个星期完成“无聊与美好”挑战的20000人中,90%的人都减少了玩手机的时间,70%的人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

人们说,他们的睡眠好了很多,他们感觉更快乐了。

  

其中曼诺诗最喜欢的反馈是一个人说,“他感觉自己像从头脑的冬眠中醒来”。

 

一些个人数据和神经科学允许我们多离线一会儿,而“一点无聊让我们更加清醒,帮助我们中的一些人设定目标”。

 

也许持续的联络再过几年就不流行了。但同时,教会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如何使用科技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实现自我管控,需要成为数字素养的一部分。

 

所以下一次你想去看一下手机的时候,记住,如果你不自己决定如何去使用科技,科技平台会替你做决定。

 

问问自己:我到底要看什么?

 

因为如果我要去检查邮件,这没关系,看完了就完了。但如果这会让自己从努力工作中开始分心,你就得认真的想想了。

 

放松一下,看看窗外,你要知道,什么也不做的时候,你其实是在做最有创意和效率的自己。

 

这可能一开始有点奇怪,有点不舒服。“但是无聊,真的能带来美好。”

 

曼诺诗作为20000人参与实证的“无聊而美好”项目发起人,将这其中的全部心得和收获写成了一本自己的著作——《放空:无聊为什么能解锁创意与效率》。

 

这本书便是在“无聊而美好”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示如何重新思考“无聊”这个小工具,让我们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中生活得更好。

 

植根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放空”,曼诺诗独创了“7步挑战法”,帮助人们摆脱长时间工作的“忙碌却低效”状态,科学地开启大脑“放空”,解锁你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不能让app来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需要自己主宰。”

 

美好而自由的生活,你也可以拥有。

 

现在开始丢开电子产品,开始解锁你的创造力吧。

(本文内容整理自TED talk—Manoush Zomorodi:How boredom can lead to your most brilliant ideas以及《放空:无聊为什么能解锁创意与效率》,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作品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