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复旦通识·学人疫思|江晓原:1918大流感与新冠肺炎琐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
2020-04-30 12:0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疫情之下,“复旦通识”组织“学人疫思”系列,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撰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与学术兴趣出发,对疫情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进行跨学科的深入解读和分析。不仅止于复旦的教师,该系列也会向其他高校的教师、学者约稿。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所作,原题为《1918年大流感与新冠肺炎琐谈》,略有删节。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惊天爆发,我们正处在一个罕见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一事件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

口罩问题

前些天,美国刚刚荣登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第一名时,有青年朋友给我发来几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的美国工人、警察、军队、官员等等,都戴着口罩。原来这是1918年大流感时留下的照片。青年朋友的意思是:看看一百年前,西方人戴口罩好像没问题嘛?她发这些照片来是事出有因的。

当武汉封城,中国举国全力抗疫时,西方人可能认为事不关己,所以口罩、封城一度都成为西方媒体诋毁嘲笑中国的题目。没想到疫情随即在西方世界大爆发,这时西方媒体当初对中国的诋毁嘲笑就变成他们给自己挖的坑了——既然口罩、封城都是我们刚刚嘲笑过的举措,我们自己怎么能马上就学着做?犹犹豫豫、半推半就之际,疫情已在他们身边惊天爆发,最终口罩还得戴,城还得封,然而已经晚了。

回忆100多年前,在1918年大流感中,今天西方人的祖辈们要唯物主义得多。那时旧金山、圣地亚哥等城市甚至颁布了所谓“口罩令”(Mask Order),要求健康的市民在公共场合也必须戴口罩,违者将被处罚款,甚至监禁。

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起1918年的大流感,那场大流感以前通常估计死亡人数为2000万,后来新的估计为5000万至1亿之间。2018年是那场大流感100周年,约翰·M·巴里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书中译本,适时出了新版。现在在疫情中重温此书,当然会有多种收获。青年朋友发来的老照片就在书首:

纽约街头的警察和环卫工人都带着口罩!图注说:“所有纽约城的工人都戴上了口罩。”另一组照片是西雅图的工人、警察和在街上行进的军队,他们也全都戴着口罩!图注说:“同其他地方一样,西雅图成了一个‘口罩’城市。”看来,当时的美国在“口罩令”要求下,戴口罩并未成为什么问题。事实上,在这本660多页的厚书中,口罩根本没有呈现为一个问题;此书初版的年份是2004年,至少2004年的本书作者,也没有认为1918年流感中口罩是一个需要展开论述的问题。

口罩在中国当然没有形成问题,中国公众出门都自觉戴上口罩,没产生过争议。初期出现口罩短缺这很正常,现在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缓过劲来,正在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提供口罩。但现在口罩在西方疫情中的主要问题,开始是人们普遍不愿意戴它,后来政要们对于口罩的态度终于开始改变,特朗普也正式建议大家戴口罩了,他还表示如果没有口罩可以用围巾代替;白宫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小组成员福奇则表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口罩,但一个障碍是,必须确保不从医护人员手中夺走口罩。”福奇的话不仅说明美国的口罩短缺问题仍未解决,而且又暴露出另一个问题——他使用“夺走”这个说法,并非偶然。

当时在中国也曾发生过个别地方官员以“征用”名义抢夺相邻地区口罩的事情,但上级迅速制止了这一行为,相关官员就地免职。而据一些报道,西方国家在意识到口罩成为战略物资之后,却纷纷在国际层面上演抢劫口罩的戏码,美国尤甚,竟在机场用高价截走别国订购已经交货的口罩,搞到一些国家不得不出动军用飞机提货的地步。

呼吸机问题

新冠肺炎最先在武汉肆虐,但它很快就被中国人强力按倒在地。国内外处境的戏剧性场景转换,几乎只用了一两周就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引起我注意的,除了口罩,还有一样东西是呼吸机。

在举国支援武汉、湖北时,呼吸机的供应也没有引起什么问题。因为据我所知,只有危重病人才需要上呼吸机。可是场景一转换,等疫情在西方爆发,呼吸机却也成了问题。呼吸机呈现严重短缺,在疫情重轭下呻吟的欧洲各国纷纷表示急需呼吸机,美国疫情严重的各州都在争抢呼吸机,特朗普甚至不得不动用《国防生产法》逼迫美国大公司制造呼吸机。以至于有人戏言:拒绝口罩就会需要更多的呼吸机。

呼吸机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1918年流感时当然没有这个设备,但是在巴里的《大流感》书中,倒是对呼吸机有所论述。作者指出:“美国拥有105000台呼吸机,其中3/4处于日常使用状态。在一般流感季节,呼吸机的使用率会升至近100%。”也就是说,在2004年,全美国有10万多台呼吸机,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正常状态。这个数据对于我们理解今天在新冠肺炎爆发后美国为何呼吸机极度短缺,也是有帮助的。

病毒名称和起源地问题

新冠肺炎的“病毒名称之战”和“病毒起源地之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最终结果当然还需拭目以待,但其中有些道理已经可得而言。

这个战场是美国先开辟的。

本来,全球抗疫之际,各国理应和衷共济,相互帮助,共同抗疫才对。至于病毒名称,按照世卫组织不将病毒与任何国家、地区、民族等等挂钩的命名原则,新冠病毒被命名为“Covid-19”。

由于此事尚在继续发展中,远未到尘埃落定之时,我们倒是不妨看看1918年大流感的名称和起源问题,至少是不无启发的。

1918年的大流感,经常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现在有些媒体有时还这样称呼,这当然明显违背了世卫组织关于命名的现行政策精神。所以《大流感》的作者在书中非常明智地避免使用“西班牙流感”这个名称。但是对于1918年大流感究竟发源于哪个国家,巴里在书中综合前人的研究,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意见,他的结论是:

1918年的铁证如山,证明该病始于美国,并随美国军队登陆法国而扩散开来。

这个结论目前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

死亡人数问题

1918年那场大流感的杀伤力是如此之大,至少死亡了2000万人,而今天的新冠肺炎无论再怎么肆虐,相信它不可能造成那样级别的死亡。这当然可以找到多重原因。

首先,病毒的危害形式不一样。1918年的流感潜伏期不超过72小时,这在今天看来倒是有利于防控的,但它对人体的摧残比新冠肺炎凶猛得多,在当时有些病例中,健康的人染上12小时后即告死亡。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那时盛行阵地战、堑壕战,双方动不动几十万士兵在前线堑壕中对峙,这正是现在各国最害怕、出台种种措施试图防控的“大规模聚集”,在这样的环境中,病毒的传播当然插上了翅膀。这样的场景现在肯定不会再重现了。

至于一个世纪以来的医疗技术,肯定有了不少进步,不过这些进步对于今天抗击新冠肺炎起到了多大作用,也不是一个想当然就能有答案的问题。呼吸机当然可以算一项,但特效药至今没有出现,疫苗也遥遥无期。

中国4月17日订正了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的死亡人数:累计死于新冠肺炎4632人。这个数量目前在全球各国疫情中,连前五名也排不上,西方列强美、英、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死亡人数,都大大超越中国(例如截至2020年4月19日上午的数据,美国确诊738697人,死亡39011人),更何况它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1/4至1/20。

中国人相信伟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之教导,大疫当前,以人为本,毅然按下经济“暂停键”,得以迅速控制疫情。而西方一些政客面对疫情,却将股市、大选之类的考量放在前面,对于死亡人数日日飙升相当“淡定”。

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思路和做法,似乎百年来一脉相承。1918年,美军用巨轮“大海兽号”向欧洲运送陆军,起航时船上已有疫情,但军方为了不让欧洲战线崩溃,坚令起航,结果“大海兽号”变成死亡之船,航程中死去的士兵直接扔进大海。到达目的地时,所运送的陆军部队几乎全部丧失战斗力。联想到最近美军航母“罗斯福号”舰长因舰上出现疫情,写信要求让士兵上岸,结果立遭解职。这次虽然舰长被媒体视为英雄,将他解职的海军部长也立刻辞职了,但看来美军的传统还真是相当强大。

(“复旦通识”系列专题的内容由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组稿。)

    责任编辑:韩少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