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地评线】深观察:中国饭局下的分餐制,用科学原理改变传统

澎湃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2020-04-30 22: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疫情给世界带了巨大的改变,也让人们以科学、健康的标准去重新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在这个背景下,关于分餐制的倡议的声音越来越多。

面对这种呼声,政府相关部门,也倾听民意,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出了相关规范。近日,上海商务委、市场监管局制定的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正式发布,重点制定了分餐制的服务、保障、管理等要求,对分餐时使用的餐具、场所、人员、流程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规定。

分餐制,对当下中国确有必要。

幽门螺杆菌、手足口病细菌、伤寒杆菌、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都可以通过“口——口”传播。这个规定,对于逐步改变大众餐饮习惯,提高餐饮健康安全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餐饮业的服务角度看,这个《规范》考虑得很全面、细致。《规范》给出了四种分餐制模式:“分派式”“位上式”“公筷公勺自取式”和“自助餐式”。分派式,是指宴会上,先上一整道菜,然后服务员再分给客人。这种模式,对于那些比较漂亮的菜,能兼顾“让手机先吃“的欣赏需求;位上式,指服务员直接把分好的菜给每人一份。

这个规定,兼顾了当下餐桌上的多方面需求,对餐馆提供分餐制服务提供了指引,有利于行业规范、有序的向新形式转变。现在这个标准,只是一种规范,希望在将来,具有提供分餐制服务的能力,成为餐馆的一种必备条件。

不过,餐饮业的分餐制服务能力,只是推广分餐制的一个方面,甚至是最简单的一个环节。比这个更重要,也更难的是,在需求方面,改变中国人的观念。实际上,只要需求方观念发生改变,服务方自然会去满足这个市场需求。

在最初,人类不知道细菌、病毒传播的概念,自然谈不上分餐。现代人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面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这就使得分餐制成为一种保护自己的必要生活方式。这些道理并不复杂,但人们之所以很难去改变这个生活方式,是因为传统。

传统首先是微观的,是饭局上的微妙的文化因素。中国的饭局,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压力测试的成分。“和我合餐”,甚至“同喝一杯酒”,就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考验,成为亲密的一种形式。当饭局带有这种成分,相对显得冷冷清清的分餐制,就很难被改变。

所以,一场饭局放弃合餐制,转而采取分餐制,只能由位尊者来提,其他人来提,都会被视为社交上的不得体。其实,这类人更应该有这个动机。饭局上有尊卑高低,但细菌与病毒却不分这个,合餐制下的更高的传染性,不仅可以从位尊者传向位低者,同样也可以反过来进行。考虑到位高者往往年纪更大,其实更需要分餐制的保护,所以,他们提议分餐制的动机其实应该更强。

但是,即便是位尊者,也仍然处于文化与传统的约束之中。某种程度上,这需要所有人共同破除传统不可违背的观念。或者,减小传统在行为规范中的作用。

文化与传统都是服务于人,为了人的生存、健康、发展服务的,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医者父母心,那些古代的医仙、医圣,限于古代科技水平,无法从细菌、病毒、传染的角度去给出生活方式的建议,但如果他们知道了,难道会不让老百姓勤洗手、分餐制?

所以,用科学的原理,去审视传统,改造传统,不是对传统的违背与叛逆,而是一个个家庭、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必然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继往开来,延续我们的传统,创造更灿烂的、更具生命力的民族文化。

对中国而言,在很多转变传统的历史关头,政府都比民众走得更快,比如,婚姻法从建国时的破除彩礼、到最近的婚前财产规定,都比民间观念提前一步,起到了引领民众观念转变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上海出台指引分餐制的规范,其深远意义,远在规范具体服务形式之上。

    责任编辑:李勤余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