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郊地质知识科普——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

2020-05-02 03: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章来源:

门头沟区的地质遗迹众多,华北地区代表性地层绝大部分在门头沟境内都有出露,许多地层单位是在门头沟境内首先研究并根据门头沟的地名命名的。在十几亿年的地质演变长河中,受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形态多样,类型独特的地质奇观。主要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大类,地层剖面、岩浆岩(体)剖面、构造形迹、古人类、古植物、重要岩矿石产地、火山地貌、冰川地貌、河流景观、地震遗迹和地质灾害景观等20类、30个亚类地质遗迹(图1)。门头沟地质遗迹总体特征总结如下:

(1)以门头沟地名创名的岩石地层单位多、岩石剖面丰富

北京的地层名称对华北乃至中国影响巨大,一系列标准地层创名于门头沟地区,年代地层首推青白口系,影响广泛,还有:下马岭组、南大岭组、窑坡组、龙门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以及马兰组等(表1),在门头沟区内留下了许多层型剖面、次层型剖面和区域地层剖面,如斋堂北晚更新世马兰组层型剖面、九龙山南坡侏罗纪九龙山组层型剖面、色树坟村东奥陶纪马家沟组次层型剖面、爨柏景区晚更新世冲洪积层剖面(图2a)等;早在元古—古生代形成的海相地层剖面,如下苇甸寒武纪地质事件剖面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科考路线和科普教学场所。

(2)矿产资源丰富

门头沟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煤炭、叶蜡石、溶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耐火黏土、花岗岩、青石、玉石、塑性黏土、石棉、金、银、铜、铁等20多种,矿产地70余处。形成的地质遗迹有典型矿床和矿业遗址两类,主要有潭柘寺紫石、赵家台叶蜡石产地、大榆木沟铁铜锌钼多金属矿采矿遗址、白羊石虎饰面用花岗岩采矿遗址、以及众多煤矿采矿遗址(表2)。

(3)古生物化石丰富

蓝绿藻几乎是中、新元古代的原始海洋中唯一的生物,这些藻类生长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叠层状的岩石,称为叠层石,是元古时期重要的生命遗迹。门头沟区内中、新元古代地层中有大量的叠层石遗迹,例如距今约15亿年的庄户洼雾迷山期叠层石(图3b、图3c、图3d)。

古生代丰富海洋生物化石出露于下苇甸—丁家滩一带,形成的地质遗迹有下苇甸寒武纪三叶虫化石、由藻类形成的大量的生物丘;中生代地层中发现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分布于窑坡、灰峪一带,主要地质遗迹有灰峪石炭纪-二叠纪古生物化石产地和岳家坡侏罗纪门头沟植物群(贺瑾瑞,2015)(表3)。

(4)岩土体地貌景观丰富

门头沟区内,在侏罗纪早期经历了多次火山喷发,形成南大岭早期玄武岩山体及侏罗纪中期的百花山、髫髻山和妙峰山火山熔岩地貌景观。

新生代以来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门头沟地区形成不同时代及不同层次的夷平面、河谷阶地、岩溶洞穴等层状地貌以及河流峡谷等地貌;由于西山的不断抬升,河流的不断下切,永定河及其支流两侧形成了不同高度的多层阶地、台地及小平原。形成的地质遗迹有东灵山、黄草梁、百花山等夷平面和永定河阶地地貌以及永定河、龙门涧、南石洋、沿河城峡谷嶂谷等地貌(表4)。

(5)构造剖面及地貌景观多样

距今14亿年左右,在铁岭组海相灰岩形成后,华北板块经历了一次普遍的构造抬升,形成了下马岭组和铁岭组的角度不整合面,这次抬升事件因首先发现于门头沟芹峪村,被命名为 “芹峪运动”(乔秀夫,1976)。该地区由构造作用还形成不少地质遗迹如下苇甸古生界与新元古界不整合面、沿河城断裂、野溪褶皱、谷积山背斜、青白口半穹隆以及下苇甸穹隆等(表5)。

(6)第四纪冰川遗迹发育

门头沟区内,在斜河涧村、潭柘寺和灵岳寺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丰富了该地区250万年前古地理、古气候信息(表6)。

(7)罕见的古地震遗迹

门头沟区内,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5亿年)地层中发现了保存完整且体形较大的液化溢出丘和砂火山,以及一系列与古地震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这是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世界最古老和最完整的古地震记录(苏德辰,2011)(表7)。

——摘自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及保护利用建议(贺瑾瑞,郝春燕,张长敏,吴家悦,冉淑红,程素珍)

引用格式:贺瑾瑞,郝春燕,张长敏,吴家悦,冉淑红,程素珍,2020.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及保护利用建议[J].城市地质,15(1):

文章来源:城市地质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京郊地质知识科普——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