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竞争在屏幕上,武汉高三班主任备考记​​​​​​​ 

2020-05-09 19: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5月6日,武汉高三学生正式返校。

很长一段时间,武汉高三学生与老师们都处于焦灼状态:“高考会不会延期?“ ”什么时候能返校?“

在武汉封城后,彭伊帆就决定不出门了。“说实话,我比别人更谨慎。因为我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很多学生。现在是高三,不能再更换老师和班主任了。我倒下了,他们该怎么办?“

这是她第一次当高三年级班主任。彭伊帆所在的太平洋高中,在武汉当地是一所“保底高中“,学生的中考成绩都不太理想。为此,她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督促学生学习,“班上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开始会等着高考推迟。一直没推迟消息后,他们又想着等回了学校再用功。总是能找到借口。“

没有人能意料,这一切会持续多久。彭伊帆习惯了对着电脑上语文课,形容自己像一名主播,常要自问自答。到了三月,她常梦到开学。“那时武汉终于解封了,但学校还是很谨慎,不敢进教室。我站在大礼堂上,给很多学生上语文课,但他们都离我很远,十来个人一组,躲在一个个帐篷里。”

最终,网络授课持续了一百多天。很显然,它的效果并不太好:武汉市组织过两次线上调考,全市的整体分数都在下滑。彭伊帆抱怨道:“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差距变得更大了。在学校的话,我起码可以管住他们,盯紧一点。“

1.疫情期间的特别备考

正月初六,武汉“封城”后的一周,太平洋高中如期开始了高三寒假补课。武汉几乎是全国最早开始网课的城市。彭伊帆称,“我们都能意料到,情况那么严重,正常开学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第一次,大多数家庭成员长期的隔离在家里。每天晚上,她会接到好几通来自家长的电话。他们的声音听起来很焦虑,不清楚关在房间的孩子在做什么?

“他们会说孩子在家不学习,我管不住,老师你告诉我,能怎么办?碰到这种事情,我也很无奈,也没办法。但我身为班主任和老师,不能说没有办法。“ 挂了电话后,彭伊帆会和学生再谈一遍心,但不太进去对方能不能听进去。如果是面对面,她能从微小的肢体语言中察觉到,学生是同意还是很抗拒。

大年初三,学校就开始讨论网络授课平台,最终太平洋高中选择了QQ群。这是一种基于实际的考虑,彭伊帆称,“很多平台都不错,但想到一些学生的手机就1000多块,担心下载不了太多东西。”

上课群里除了各科目老师,教导主任、校长也在群内。为此,彭伊帆专门建了一个只有自己和学生的小群。她认为学生要有一个排解心情的渠道,“这么多人长期在一起,哪个没什么小矛盾。”

在小群里,学生们会抱怨一些科任老师的授课方式,也讨论疫情相关的新闻。其中有一则,让他们很气愤:“建议从国外入境的人员,直接转机到武汉”。那一段时间,彭伊帆为了更好的融入学生们,专门收藏了60多个表情包,“直接讲道理,也要会斗图,有群众基础。”

武汉严重的疫情,让一些事情处理变得要小心翼翼。彭伊帆从不会主动询问,有没学生家里人感染了。“我们有学生家长进了方舱,说实话,我没敢问。家长不主动说,我也不好闻,很敏感。你也知道,那时候武汉正处于很困难的时期。“

彭伊帆和科任老师的沟通,变得比以往更多,除了教学讨论,常要商量如何照顾学生们在疫情间的情绪。“有的学生,上课打卡时间比较晚,影响了课堂纪律,该怎么办?但可能因为他家里有人感染了,或自己身体不太好。有些老师有经验些,听下他们意见“但老师们从不会聊到自己的生活状况,就像过去在办公室一样,只聊学生和教学。彭伊帆称,最开始封城的那几天,自己也很害怕。她回想在一月中旬时,学生和老师都没人戴口罩。学校位于汉口市中心,他们大多通勤时要搭人流密集的轻轨。“老师们都在办公室,开着暖气,共处一室。你也不知道这么多家长,他们在外接触了谁?那几天很害怕,在想自己会不会也感染了。“

三月底,彭伊帆参加了姑妈的网上葬礼。“如果不是有家里人去世,我一直觉得疫情离我很远。在一月份,我姑妈就进了金银谭医院,坚持了两个多月,没想到还是过世了。如果不是亲人的过世,我一直觉得疫情离我很远。”

一直到4月8日,武汉解封,彭伊帆才第一次出门。在家隔离授课的76天,彭伊帆觉得很烦闷时,也会和学生们说。“他们会主动讲些段子,也会在小群里分享在家做的美食、小区里新到的团购。有人团购到了蛋糕,其他人可以吞吞口水,云吃蛋糕。平时和学生打教道,会乐观很多,心里的一些郁结会化解掉。”

这种网上陪伴,比以往更加珍贵。“面对疫情,哪个行业没有受到影响呢?老师还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一次疫情,老师和学生更像一个整体,我们常互相鼓励,更有凝聚力。这次疫情,我们是平稳度过了。“

2.隔着屏幕的教学

在彭伊帆的班,学生们对一个老师意见很大,抱怨上课时他只在群里发一段又一段文字,效率很低。“那个老师的年纪太大了,快退休了。我教了很多次,但还是不会用在线音频。从最开始发文字,后来学会了一段段发语音。我只好跟学生说,他年龄大了。这次疫情,大家都很难,互相体谅下。“

最开始,大多数老师不太习惯网课教学。他们有些在外地过年,身边缺乏复习资料,手机几乎是唯一的上课工具。“在新闻上,你们总看到老师拿小黑板、手写笔上网课,但其实有这样条件的老师非常少。”

彭伊帆不太喜欢网课,她不习惯无法得到学生即使反馈。偶尔,她会讲一个段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前,彭伊帆会发一些话题给学生。“有些像《奇葩说》的辩论,比如如何看待口罩文化、限制明星片酬的提议。他们很爱发表看法,就会用文字讨论,这样可以能让他们思维更活跃些。“

通过屏幕的沟通,让她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一次上课,彭伊帆特意用另一部手机登陆游戏账号,发现几个学生已经开局了十几分钟。为此,彭伊帆鼓励学生们举报没认真上课的人,以此返校后奖励一杯奶茶。“很多学生讨厌打小报告的人,是因为他们只是为了得到老师好感。我给了奖励,他们会觉得举报具有了正当性。“

这一百多天的网络备考,班主任们都尽可能可能遵照日常的作息。早上六点半,方晓峰会在群里发签到信息,要求学生们在七点四十前签到。“在六点半到七点,班上有三十个人完成签到。我要求学生,过去上学时几点起床,现在就几点起来。过去花在路上的时间,正好利用起来背书。“

方晓峰带的高三年级,是湖北大学附属中学的文科快班,这是一所位于武昌区的省级重点高中。上了二十多天网课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眼睛不舒服,年级组缩短了授课时间。每天只上五个小时网课,晚上时间用来考试或答疑。那个时间,学生有知识点不懂的问题,可以私聊科任老师。方晓锋教政治,碰到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就会吧截屏贴到大群里。

“在网上,学生更愿意和老师私下互动,答疑对他的针对性也更强。这对课堂来说也是个很好的互动。“ 除此外,班上会用问卷星来做选择题,除了节省了批改时间,也让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更好的了解。“数据很清楚,这个题多少人选了A,选B有多少个,我们就知道哪道题要重点讲一下。”

对于课堂互动,方晓峰认为网课很难实现。“在教室上课,我们看学生眼神,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讲。“ 这种状态不利于备课,他称学生回答问题时反馈,是一种知识的生成。“上网课时,老师更多只能预设问题,授课的难度变大了。”

学校采用了一款叫做class in的在线教学系统,软件不仅可以传送各类文件、还能设置虚拟小黑板,同时容纳六个人在线视频。方晓峰发现,家住武汉的老师会把摄像头打开,在书房里上课。“这对学生来说效果更好,更像一个真人在讲课,容易拉近学生的距离。但有些老师在外地过年,只能在卧室上课,摄像头里能看到床,就显得不太严肃。除此外,疫情期间,很多男老师无法理发,也就不好意思开视频上课了。“

同样,方晓峰也很担心学生们开小猜。好几次,他上课点人回答问题时,有人没回应。这时,方晓锋会再换一个人问。他很清楚,这个学生很可能没在上课,但也不愿意当全班的面批评。学生们常称方晓锋是一个“佷佛系的班主任”。过去,方晓峰甚至都不在学生组建的QQ群里,碰到有作业布置、通知时,他会委托班长帮忙发一下。他担心自己加了进去,会让学生们私下说话不自在。

“我和大家印象中的班主任有些差别。该做的工作,我肯定做到位。但文科班的女生比较多,所以我更多选择善意的特意,特别是高三的孩子都很敏感。尤其在疫情期间,很多方面要更注意些。“

3.武汉之外,更稀缺的乡镇教育

王克勤去过几个学生家里,让他印象很深。“有一个住在山脚下,白天的时候,屋子里光线特别暗。上网课时,总会接到学生的电话,家里停电了,今天没办法听网课。“

王克勤是湖北咸宁人。去年,来到恩施咸丰县的民办学校春晖教书,他带首届的高考复读生。班上有五十七个学生,所有人都过了本科线。他们选择复读有的是想冲刺一本,更多则想考取老牌的二本大学。对于资源匮乏的县城来说,年轻人想要在大城市谋求一份体面工作,高考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按照王克勤的估计,班上的学生在县城里的不到二十人,其余的都在乡下的村子里。“恩施是山区,他们从学校回家里,花上四个小时还算顺利。要坐乡下的小巴士,其实直线距离不太远,但走的山路都是羊肠小道”

正月初六,原本是返校的时间。武汉封城后,校方决定推迟一个礼拜,让老师赶紧布置寒假作业。王克勤表示,“我们当时以为,元宵节一切就能恢复正常,学生们就能返校上学了。“

元宵节过后,学校才开始上网课。那时王克勤在恩施老家,身边没有资料,只能用手机找题。“学习要靠视觉和听觉,网上授课基本以说为主,学生只能靠听觉了。”

王克勤称,学生上网课也很麻烦。学校是寄宿制,春节放假时间短,学生大多不带资料回家。“很多家庭家里并没装无线网,有些地方手机信号特别弱。冬天的天气也很恶劣,碰到刮风下雨天,恩施这边就容易停电。 批改作业的时候,王春明看到好几个学生,都用的是发黄的稿纸。“这一看,就是上小学、初中时,留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只有和家长沟通,看能不能想办法在外面买些练习本。“

5月6日开学前,王克勤所在学校都没参加过统一调考。“今年,我们定了目标,六个学生考上211、985。但我们不了解其他学校的考试成绩,很难预测网课对班上学生有多大影响。“

“总体来说,网课对乡下学生最有影响。“王克勤称,高考最终看的只是学生在省内的排名,因为武汉疫情严重,湖北其他城市也要等着一起开学。“但我们根本竞争不过武汉,起码他们家里都会有网线吧,找学习资料都方便很多。“

今年的高三备考,王克勤认为学生的情绪很重要。“复读生,压力很大的。这么长时间在家里,天天盯手机,在家里不能出去,会很焦虑、烦躁。在学校,他们还能打打篮球,跑下步,把不好情绪发泄掉。“

长期隔离在家,紧张备考很容易让学生变焦虑。王春明称,武汉的家长更容易对此提供帮助。十多年前,他在武汉念大学时,给一个高三学生当过家教。这个学生学习很好,但那段时间很焦虑,常睡不着觉。他的父亲让他休息一阵,在郊外报了一个拓展训练的体验营,专门放松心情。除此外,每天晚上,父子俩人会下半小时象棋。

“这让我印象很深,我就问他为什么怎么做。家长说,他都这么大了,懂的道理不会比我们少,所以讲道理也没用。我一听就觉得武汉家长确实不一样。相对而言,武汉的家长们了解东西更多些,连选大学专业都能出下主意。小县城的家长,觉得负责好小孩的吃喝就行了,其他的也没办法管。“

4.一场无法公平的比赛

实际上,武汉面临的压力并不会变得更小。两次线上调考后,彭伊帆发现平时靠着小聪明的学生,下滑非常严重。“我认识一个省实验中学的高三生,他总分考了670分,和以前考试成绩没差别。在家里那段时间,他每天一样很努力,和学校没差别。”

在线上调考后,湖大附中开了质量分析会。方晓锋所在的文科快班,仅文综的一门科目,比起普通文化班从领先五分,变成了十分。“这就是说,不自觉的学生和自觉的学生之间,没有学校盯着后,差距会变得更大。“

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作为班主任的彭伊帆感受到很明显。她称,长久的和学生呆在一起,大家不仅都有感情,也有共同的目标。“老师们都明白大学的好坏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影响。” 此外,彭伊帆称老师也期待更高的社会价值。这指的是,就连身边朋友对其职业的评价,也会依据最终的全市排名、高考成绩。

很难确定,到底哪一个环节增加了了备考的紧迫感。高考的最终成绩,会变成班主任的绩效考核。“升学率和分数,就是武汉教育的命脉。如果高考成绩好,会得到几万块的奖金,这相对于半年的工资了。老师的收入并不高,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在学校补课,在学校补课几乎算是义务的,没什么报酬,一节课补助十五块。一条心想让他们取得好成绩,身边就是这样的氛围。“

“如果武汉高考成绩,有一天比襄阳差,凭什么当省会?“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表示。他来自武汉市排名前五的高中,私下为二十名来自不同重点中学的高三生补课。他认为疫情让武汉重点中学的班主任更紧张。“人们都以为保底中学,老师盯地紧,好学校的班主任其实也一样盯地紧。整个湖北省,高考成绩最好的前三个区,都在武汉。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武汉所有的高中都100%在补课。这两年,武汉的高考均分一直在被襄阳、宜昌追,压力很大。“

在他看来,高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竞争。“武汉的基础教育本身就好一些,中考难度很大,七万个初中毕业生,有三万人没资格上高中。全武汉最优质的高中只有九所,共有5000多名学生。考近全市前1000名,才有可能考近武大、华科这样的重点大学。“

在网络上,方晓峰多次和学生谈到高考延期的问题。“我当时说不会延期,因为高考从没延期过,2003年非典就没有延期。延期公告出来后,很多学生都不太愿意延期的。有个学生都说要哭了,长期处于紧张备考状态,延期一个月对他们来说心理压力太大。”

方晓峰认为,高考之所以延期,是要兼顾结果和过程的公平。方晓峰的老家在黄石,距离武汉只有100多公里。朋友告诉他,自己小孩在县一中读高三,学校很晚才开始上网课。。“当时很多学校都在等,以为疫情很快就会结束。老师们就每天布置些作业,让学生自己完成。上了网课后,有些农村的孩子连信号都有问题。”

这些差距也能从家长重视程度看出。方晓峰所带的班级,一共有45名学生。通过学生提交作业,他发现有十几个学生有打印机。在家长群,他反复沟通,希望都能买部打印机,这样写作业更方便。武汉刚封城时还能难买,但到了二月底,除了四名在农村老家的学生,全班都配上了打印机。

“家长们很重视这个事情,愿意对孩子教育做投入。另一个我带的班,最开始只有四个同学有,一直到四月初,全班买了打印机的同学不到一半。“

互联网在普及信息的同时,也造就了新的鸿沟。这几个月,大多数中小学开始尝试网上授课,以往的资源倾斜会天然地拉大差距。来自恩施的王克勤非常明白这个道理。返校后,学生们要在六点二十上早自习,晚上十点二十下课。“上六天课,一天来考试,后面就没有休息了。“

“考完就放松了,我们必须要更拼。“

*原文刊载于新周刊app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