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给孩子吃退热药,最大剂量是多少?

2020-05-18 16: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志玲姐的童药圈 

宝爸宝妈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志玲姐的童药圈。我是李志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药物过量的处理”。

平时在诊疗咨询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宝宝误服药物的情况,家里的小药箱一定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平时也要经常给宝宝做安全用药的教育,不要哄骗宝宝药物是糖,以免孩子误服,那么一旦真的误服了过量的药物怎么办呢?

本文特别总结一些常见的药物中毒如何予以治疗,首先讲的是宝宝们可能用的最多的退热药。

常用退热药

01

对乙酰氨基酚

02

布洛芬

01

对乙酰氨基酚

应用最为广泛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病学对乙酰氨基酚在全球范围内都依然是最常在儿童中过量使用的药物之一。美国国家中毒数据系统每年大约会收到30,000例儿科对乙酰氨基酚暴露的报告。

在家中自行服药,不同体重的宝贝对乙酰氨基酚推荐的最大剂量(比说明书常规剂量稍大)

中毒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儿童和青少年急性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初始表现通常轻微且无特异性,也不能预测随后的肝毒性。有些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不安等。

如何判断中毒剂量

12岁以下儿童的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剂量为每剂10-15mg/kg,每4-6小时1剂,每24小时的用量不超过5剂[医生指导下,最大剂量为75mg/(kg·d)]。

12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的治疗剂量为每剂325-1000mg,每4-6小时1剂(医生指导下,最大剂量4g/d)。治疗范围内的血清浓度为10-20μg/mL(66-132μmol/L)。

●急性摄入的最小中毒剂量:儿童150mg/kg。急性摄入200mg/kg以上或10g以上时(以较低者为准,6岁以下儿童超过200mg/kg即应转诊),通常推荐将患者转诊至急诊科评估。

●在单次摄入超过250mg/kg,或者24小时累计摄入量超过12g时,很可能出现毒性。

如何处理

尽快给解救药乙酰半胱氨酸。

在对乙酰氨基酚摄入 8 小时内,开始使用有效的解救药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由 ALT 和血清药物浓度判断是否停药。

该做哪些检查

所有存在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史的患者均应检测血清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病史和初始对乙酰氨基酚血清浓度提示会发生肝毒性时,实验室检查里还应包括AST、ALT、电解质、BUN和肌酐。

反复摄入超治疗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的患者也应接受这些检查。此外,一般状况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血气分析来确定血清pH值、PT和PT-INR,以量化肝功能障碍。

02

布洛芬

布洛芬是非甾体类解热抗炎镇痛药物的代表,根据美国中毒控制中心协会的国家中毒数据系统收到的报告,每年约有51,000例仅由布洛芬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暴露,其中大部分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布洛芬中毒很少导致严重反应或死亡。

在家中自行服药,不同体重的宝贝对乙酰氨基酚推荐的最大剂量(比说明书常规剂量稍大)

中毒的表现症状

大多数患儿没有症状,体格检查也无显著异常发现。若确有症状出现,则通常在药物摄入后的4小时内发生,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视力模糊、耳鸣、共济失调和头晕。剂量小于等于100mg/kg时不太可能出现症状。

危及生命的毒性反应很少见,通常在摄入剂量大于400mg/kg时发生。致命性中毒的特征可能包括: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和QT间期延长、低体温、阴离子间隙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多尿伴肾衰竭、昏迷和/或癫痫发作。

治疗方法

●儿童过量使用布洛芬时的处理方法是支持性治疗。很少需要激进的干预措施。

●若患儿是在过量使用布洛芬的1小时内就诊且神志清醒,那么我们建议使用1剂活性炭。对于无症状、已明确未摄入其他毒物且摄入剂量≤100mg/kg的儿童,一些临床医生可能会选择不给予活性炭治疗。

●我们推荐不对摄入布洛芬的儿童常规实施胃排空。

●过量使用布洛芬后的处置取决于临床表现和摄入的相关情况。摄入剂量≤100mg/kg的患者,以及观察4-6小时后仍无症状且没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论估计剂量是多少),或可安全出院。

欢迎您能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好友群,让更多的家长懂得科学用药,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谢谢!

图源:baidu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