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超萌超可爱!我国新添两只人工繁育高山兀鹫

2020-05-17 2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这是三毛球,这是四毛球,小小兀鹫真可爱......”

5月17日,“爱鸟周”活动期间,我国成功繁育的两只高山兀鹫在青藏高原首次“亮相”,众多“粉丝”在这一天前来“围观”小兀鹫。

3月22日和5月13日,位于青海省的西宁野生动物园再次成功繁殖两只高山兀鹫,两只雏鸟为国内人工繁殖第三只、第四只高山兀鹫。此前两只高山兀鹫(凌枭、凌志)均为西宁野生动物园人工繁育。

出生一天的三毛球(左)和四毛球(右)

猛禽繁殖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动物园成功的繁殖案例屈指可数。此次高山兀鹫再次成功繁育,标志着我国人工繁育技术已较为成熟,对于不断扩大高山兀鹫人工繁育种群,以后开展保护教育提供圈养个体,避免依赖野外种群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出生一天的三毛球

飞跃珠穆朗玛峰的鸟类之一:高山兀鹫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介绍,鸟纲隼形目鹰科兀鹫属,是我国体形最大的一种猛禽。是为数不多能够飞跃珠穆朗玛峰的鸟类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及附近地区,包括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省份。体长约为120厘米左右,站立时身高可以达到80-90厘米,体重8-12千克,两翅张开宽达2-3米。

一个月大的三毛球

出生48天的三毛球

为了取食食物方便,它的脖颈仅有稀疏的短短的白绒羽,这样方便将头和颈伸进动物尸体腹腔拉拽食物,颈部不会被尸体的血液以及各种体腔黏液弄脏。高山兀鹫是食腐动物,通常是不攻击活物的。繁殖期为2-5月。通常营巢于高原上的悬崖岩壁的凹处和边缘上,多筑巢在悬崖旧巢多修复后继续使用。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淡绿白色,表面光滑无斑,偶尔被有褐色斑点。每对常单独繁殖,有时也见4-5对在一起繁殖。

“毛球”们诞生记

3月22日破壳的雏鸟(呼名:三毛球)是这样诞生的——在百鸟苑里,爱情也会传播,除了2017年和2019年产下高山兀鹫两兄弟的“杨过、小龙女”夫妇,2019年,西宁野生动物园另一对高山兀鹫“喜结连理”,2020年1月23日高山兀鹫夫妇在百鸟苑假山附近筑巢,1月30日雌鸟产蛋,夫妻二人开始了轮流孵化,经过54天的孵化,雏鸟于3月22日破壳。

因猛禽区混养着其它猛禽,为了保证雏鸟的安全生长,和以年一样,园区决定将雏鸟取出进行人工育幼。初生雏鸟体重177g。饲养员每天两次,每次6g鸽子肉饲喂雏鸟,雏鸟进食良好。目前57日龄的三毛球,体重2400g,体长51cm,喙长7cm。

出生48天的三毛球

5月13日破壳的雏鸟(呼名:四毛球)是这样诞生的——“杨过、小龙女”夫妇可谓喜事不断,5月10日大儿子和二儿子通过网络征名喜获凌枭、凌志两个名字,5月13日夫妻二人的第三崽破壳而出,随即饲养员将雏鸟取出人工育幼。3月13日,夫妻俩在百鸟苑东侧半山坡,利用杂草、树枝、羽毛铺设自己的小窝。3月20日夫妻轮流开始了为期52天的孵化。破壳后的雏鸟体重163g,体长18cm,喙长3cm。

“四毛球由于在破壳前经历降温、降水天气,雏鸟较为虚弱,目前还未正常鸣叫,园区正对其密切关注。”西宁野生动物园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齐新章表示,高山兀鹫的成功繁育经验和技术对于其他的猛禽的繁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西宁野生动物园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利用成功繁殖高山兀鹫的这些经验和技术运用到秃鹫等其他猛禽的繁殖上,使其他猛禽的繁殖再次取得突破,为青藏高原本土物种保护作出更多贡献。

三个月的二毛球

一岁的二毛球

一岁的大毛球

西宁市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南北山绿化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栖息地也逐渐增多,西宁野生动物园开展的西宁市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项目统计,西宁市鸟类共有15目36科1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4种、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有13种。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和视频均由西宁野生动物园提供

原标题:《超萌超可爱!我国新添两只人工繁育高山兀鹫》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