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识与废话

2020-05-22 22: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以前在做营销的时候,虽然说不上有多出色,但也算吃过见过,即便自己没法拿出个漂亮的想法,也可以对别人做的东西有个基本判断,哪个点子好,哪个点子不好,还是有一套逻辑的。总的来说,好的想法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而差的想法不是说他说了开头你就能知道结尾,而是你连下一次怎么做都能替他想到了。

后来模模糊糊的总结出来了一些特点,比如好想法的出人意料往往是能够突破问题本身,在一个概念上增加一些本不属于他的东西,这样就像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出现了令人欣喜的结果。而一般的或者差的想法,也不是不努力,但就是在问题本身打转,不停的把问题细分,去找解决办法,最后的办法往往都包含在问题里,这还有什么惊喜可言?

许多年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疑问——中国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上往往是世界上顶级的水平,但为什么最终在科研转化上,反倒没有了做学生时的风光了呢?我们姑且不去考虑科研的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现象背后一定有着一些有价值的本质。

跟这个现象类似的,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伤仲永,还有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过人们总是用一些心理上的因素,比如小时候厉害,造成了骄傲自满,反而大了就落后了。但类比中国学生的的普遍状况,一定会有更发人深省的解释。

最近了解康德的哲学理念时,偶然间发现了一对概念,似乎能够让解释之前的这些疑问成为了可能。

康德把一些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一些论断、命题做了一个区分: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实际上这是两种方法,分析方法就是针对一个问题,不断的细分,去看其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深入去研究,而综合的方法就是着眼于整体去考察问题。

更详细的,康德把分析判断定义为不需要经验支撑,单纯靠判断本身就可以理解正误。比如“我的兄弟是男人”,这个判断的结论,实际上就已经隐含在判断当中。也就是“我的兄弟”的概念,已经包含了他是个男人这个论断。而综合判断就是把两个不互相包含的概念关联在一起,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分析”这个方法适合于研究一些已经确定的问题,不断向下,不断地深入,不断地让这个问题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而“综合”则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触及问题的本质,也就是在综合的视角下,不断地去除问题的要素,最终那些完全无法去除的,就是问题的本质。另一个作用似乎更加有创造力,就是把一个问题与外界的与他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相关联,从而构成了一对新的关系,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之下去看这个问题,创造了一个新的洞察。

虽然这么说,但这两种能力不能说谁比谁更高级,在一个人思考、解决问题中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而综合可以给我们开拓新思路。

但在现实中,这两个方法似乎待遇却不太一样。一方面,分析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因为它是一条可以看见前方的道路,而综合却需要一些灵感、创意。另一方面,大多数时候,分析的效果是更显见的,也就是我们会认为一个人聪明、学习好等等,往往是根据其分析能力,但综合能力并不是一种很容易就能够被看见,也就不容易判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理解,所谓中国学生或者伤仲永的问题,在学生或儿童阶段,外界对他们的判断往往是根据其“分析能力”,也就是在既定道路上不断的细分,不断地深入研究,用细致的观察和缜密的逻辑就可以获得成就。这种东西就仿佛在给定的牛顿力学体系中解决各种问题一样,甚至如今的AI都可以完成这些人所谓的耗费智商的问题。

而在牛顿体系中,永远也分析不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有将牛顿体系作为一个对象,向其中添加其他的元素,从而让他们成为一个新的整体,这时牛顿体系的天窗被打开了,我们并不是在牛顿体系的房子里,而是加入了一个东西,构造了一个新的,更大的房子,这样才能实现理论的突破,才能有创意和灵感的迸发。

这里并不是说分析是没用的,好的综合,必须在足够的分析,对问题足够了解基础之上提出。没有分析的综合就是空话,但与空话相比,没有综合地分析,就是废话,是更加无用的东西。它只能告诉我们已经存在的关系,而没有任何新的创见。

如今,有很多人会有一种疑问,为什么我一直在学习,但没什么进展呢?怎么样才能快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趋近于真相呢?

实际上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在我们周围的知识(如果也能叫做知识的话),大多数都是分析类型的知识。当然现实中的分析知识不会像“我的兄弟是个男人”这么简单直白,有可能通过一大篇文章、一大段视频,但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的兄弟是男性”。

在这样简短的判断中我们很好去看出分析类型知识的问题,但往往在现实的各种假象之下隐藏的分析类型知识,我们很难发觉,还把它们当作有价值、需要不断去学习的东西的话,那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也就是大多数人为什么会觉得看的学的也不少,为什么没有长进的原因。

那些可以在分析问题之上,促进综合想法的知识,往往是更加抽象,更加艰深,更加不容易获得,也更加需要耐心去获取的。如果因为这样的东西难以获得,我们就转头去获取大量的分析知识,最后只会发现,剥离出那些分析知识的包装,最后只剩下满纸的废话。

真正的智识,是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构筑更大的空间,让自己可以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向下去审视那些分析的问题。同时也不能满足自己所处的地方,要不断的在分析的过程中,寻找综合的机会,在深入问题细节的同时,从更高的维度,以更整体的目光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可能性。

所以,有时候知识也是具有迷惑性的,并不是所有写在书里,言之凿凿的东西,都能够成为我们的智识,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陈词滥调,都是包装华丽的废话。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