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赛亚·伯林:过度关注自己是一种非常无聊和自恋的行为

2020-05-27 16: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他是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的牛津好友;

他是哲学家A.J. 艾耶尔通往学术之路的劲敌;

他是弗吉利亚·伍尔夫眼中「外表像个黑黝黝的葡萄牙籍犹太人,说起话来则有着年轻的梅纳德·凯恩斯的活泼与自信」的人;

他是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在20世纪的思想家之中,他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

| 以赛亚·伯林(1909-1997),英国政治理论家和观念史学家,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者。

他的经历何其丰富:出生于沙皇俄国的犹太人家庭,备受父母宠爱,幼时即随父母前往英国伦敦过上流亡却优渥的生活。

二战期间,伯林先后在纽约、华盛顿和莫斯科担任外交职务;他是活跃于公众之间的思考者,除了写作《马克思传》外,鲜有大部头学院派著作,却能凭借讲稿文集传播于世。他获得一系列荣誉与褒奖,当然,也收获争议与批评。

面对这样丰富多彩的一生,当同样有着俄国血统的加拿大学者、政治家叶礼庭(也即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Michael Grant Ignatieff,加拿大华人通常称为叶礼庭)问伯林,什么事情最让他感到吃惊时,伯林却回答道:

「在这么多的恐怖当中,我居然如此平静而快乐地活过来了,这一点是最让我吃惊的。」

在伯林看来,20世纪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紧接着是冷战;野蛮破坏了大多数无辜者的生活,那些杀人如麻的疯狂行为还披上了理性的外衣……

而伯林出生于20世纪初,在20世纪末离世,一共活了88岁,几乎穿越了整个20世纪的开端和结尾。

在伯林七岁的时候,1917年3月,正值俄国「二月革命」爆发,年幼的伯林目睹了一个警察被围攻的暴力场面。警察煞白、扭曲的面容给伯林留下了深深的恐惧感,也使他毕生都抵制任何形式的肉体戕害,他政治观念的雏形由此形成了。

「二月革命」之后,许多自由主义的报刊被查封,甚至几经改名后仍然被查封,这类事情频频发生,对伯林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从那时起,伯林便隐约意识到了「言论自由」的价值,「自由主义」思想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后来,伯林把「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认为个人有行动和思考的自由,「应该存在最低限度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自由的领域」;而「积极自由」强调将个人内在的本质发挥到极致,「希望我的生活与决定取决于我自己,希望自己成为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意志活动的工具」。

不过,在伯林看来,人要认识自己的本质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积极自由」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某些威权势力或高压统治的堂皇庇护。这些人「打着自由的名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运用自由,但这其实已经违背了人们自我选择的「自由」。

「与不断重申我们正在寻找一个信仰、必须找到一个信仰、如果找不到就会迷失方向等等相比,没有什么更不可能产生一种『信仰』来了。」

生活中的伯林也是如此。他不相信生活本身有什么崇高的价值或意义,他说:

「至于生活的意义,我不相信生活具有任何意义。我根本就不会去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过我怀疑它根本就没有意义......」

他也不认为生命有正确或错误的轨迹之分,生命,没有「固定的形状」,「是由那些活着的人自己一步一步活出来的」。

因此,伯林虽然一生都被置于漂泊和繁复的生活里,但他始终「活在生活的表面」,寻求着另一面的纯粹和平静。晚年的伯林,评价自己是一个「浅显」的人,他不喜欢对生命价值的夸大。

当叶礼庭提出为伯林写作传记时,伯林并不情愿,也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过度的关注自己是一种非常无聊和自恋的行为」。叶礼庭软磨硬泡了好几年,伯林才同意。但条件是,这本书只能在他去世后出版,他活着时一个字也不会看。

| 《伯林传》

作者:[加拿大]伊格纳季耶夫

译者:罗妍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