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四:与商国结怨与周人同行

2020-05-28 12: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四

与商国结怨与周人同行

易旭东

“两条河流,一个王权”。

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从治水经验中,总结出了“水、火、金、木、土、谷;正德、利用、厚生”的“六府三事九功”的和平文化文明模式。不仅是中国各朝代的立国宗旨,且是中国文明文化的中心特征。

后世感念功绩,修庙筑殿。

尊他为“禹神”,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颛顼,封其支庶子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带给中华民族,不仅首次科学治水的成功案例,更通过治水大业,促进部落联盟的统一,将华夏先民的政治形态,由部落联盟升级为国家制度,第一个为建立华夏文明国家奠定基础。

强调开渠疏导,洪水顺利宣泄入海,重现江山如画之景。对中国历代统治者国家管理理念影响重大,凡是和谐或较为和谐的朝代,对民众的利益、欲求,通常都采取疏导,而非堵压。

大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到处巡行,对各地部落发号施令。

大禹画像(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联盟领导机构的权力,类似于当今世界的联合国。没有形成强大的领导力,既办不成大事,又随时有解体的可能。大禹建立了建立共同的文化及道德标准,共同的礼仪、祭祀等制度。

治水成功,被舜帝选定为继承人

37年摄政王经历,8年在位时间,正好“45年”。

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载,登基10年到涂山,召集各氏族部落首领集会。

“涂山大会”。四千年前的“鸿门宴”。

“天下共主”。天下各路诸侯,手执玉帛,带许多礼品,前往朝拜。

《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统一思想和分配联盟权力。

论功行赏,赏罚分明,绩效考核。

“会稽者,会计也”。防风氏违抗指令,姗姗来迟,大禹为严肃纲纪,“斩以示众,示天下悉属禹也”,警示诸侯,达到“万国定”目的。“会计”之称,从“会稽”而来。

以仁德而闻名。告诫大家“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希望“与百姓平等”,交待后事时,要求“薄葬、环保,节约资源”。民本思想的渊源,世界上最早,意义重大。

影响巨大。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轻”的“民贵君轻”思想,源于大禹。以民为本,本固邦民,一个国家根本的基础是百姓、民众,民众安稳、安定,国家才安宁、发展。

民本主义思想首创者。

欧洲很晚才出现民本思想。

“绝旨酒”。发布世界最早禁酒令,预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仁爱之心。“巡狩江南”,在钱塘湾,遇到一位“哭泣的犯人”,得知是百姓养不起儿女,不断地卖儿卖女。愧叹自己“责任与仁德不够”,遂制一批钱币,赏给养不起儿女的家庭。

带领军队,代表上天,征伐南方的“三苗”部落。

“三苗”逃入汉水、丹水上游的崇山峻岭中,有的到达江南。

汉水安康段瀛湖风光( 刘益波 摄,图片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在治水、军事与政治上的成功,逐渐由军事民主制下的部落联盟首长,演变为独裁的君王。

以这一方土地为界,万邦林立、多元竞争的邦国时代落幕。

众星捧月、一枝独秀的王国时代,开始引领数千年的风骚。

疆域,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地理中心,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孔子对大禹赞不绝口:“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饮食很简单而尽力去孝敬鬼神;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祭祀时尽量穿得华美,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而致力于修治水利事宜。对于禹,我确实没有什么挑剔。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建立过程,一个不断斗争、锤炼的过程,在与周边聚落或文化的对峙中,更优秀的文化脱颖而出、胜者为王,淘汰弱者,多元格局渐渐归为一体化。

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形态的演变,由多中心的“满天星斗”聚落格局,到“月明星稀”单中心格局,与后世的“战国一统”模式相似。不同历史阶段、相同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的结果。

西汉文献《风胡子》说:“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禹都阳城”,大禹在嵩山之阳建都,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石。在会稽盟会而驾崩。汶川与绍兴,因大禹结下的不解之缘。

大禹去世,儿子启登上王位。

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启幕。

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定鼎九州。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精选出来的著名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两个成语诞生。“一言九鼎”的守信、“天下为公”的格局。

华夏民族告别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

“统一”的概念,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心中。

“小康”社会由此肇端。

一禅一继。象征性的统治。小康社会,孔子视为“天下为家”的产物:“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分清禅让制、世袭制两个不同的时代,明确指出世袭制开始于夏后氏。

夏朝并不干涉各诸侯国的内政,人权、财权、军权等,完全独立,只是象征性地纳贡,相当于当今各国向联合国交纳一定的会费一般。夏、商、周三代的王朝,都可称为“世界政府”。

“国中之国”的架构,高于国家之上的“天下”政权。

中央政权又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和各诸侯国彼此双赢的合作。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与古埃及的纸草文书、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字和古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人类文化的瑰宝。

甲骨文(图片来自网络)

夏朝初年的奚仲,马车的发明者。

发明马车,中国科技史上一大创举,使“引重致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人们的远程交通条件、战争的机动性,加速国家统一的步伐。“龙心大悦”,造车有功,夏桀立刻封他为“车正”官,负责“舆”的制造、运用和推广。驻马店平舆,成为中国车辆的发源地,名传古今。

《左传》记载,奚仲曾担任夏朝的“车正”官。

《墨子》《荀子》和《吕氏春秋》记述,奚仲造车的史事。

奚仲造车(图片来源:“指动历史”搜狐号)

儿子吉光在协助父亲造车成功后,又成功地驯服野马,用于拉车,被封为“马神”。神马之名,又名腾黄。“王者德御四方则至,乘之寿三千岁”。成语“飞黄腾达”,由此而来。

夏初部落方国之间战争,实行车战。四匹马拉车,车上共三人,称为甲士,左边一人持弓,称为车左;右边一人持戈矛,称为车右;驾驭者居于中央。车下跟随的步兵,称为“继卒”。

马车质量?《管子》一书,给予高度评价:“奚仲之为车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施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已达到很高水平,并已在战争与生产生活中,推广应用。

商朝,一个流动的朝代,迁都多,对外影响也大,造出马车,用马挽车,通过战争、商业交换,使得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游牧部族居住营幕,把整个的营幕驾在车上,成为“行屋”。

马拉一种轻便的车辆,上阵打仗,称“戎车”。

大草原西部各族于前2000年左右发明,已经开始入侵西亚各国,战车成了所向无敌的武器。上古时代,马仍是贵重的畜类,一般车辆,用牛或用驴拉,只有中国用马拉车比较普遍。

一本影响历史的小书——《夏小正》。时令记载的最早文献,分别记录一年各个月份的天象、气象、大量的物候、农事活动等。描述夏人生活,也称夏时,或夏历。

面向全民的历法、农书,已经开始把天体运行、时令变化、动植物发育与相应的农事活动统一研究,寻找最佳对应关系。比如,正月梅花、杏花、山桃花开放,田鼠出没;二月燕子飞来,春耕开始;三月采桑养蚕,并“祈麦实”,希望麦子丰收;四月“囿有见杏”,天气容易干旱……到十月天气转冷,“王始裘”,一年的农事,也就到了尾声。

《尚书》中称,尧时以羲和为天文官,“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夏代观测天象的水平更高,无论是夏仲康时发生的日食,还是夏桀时发生的流星雨,都为后人留下记录。

夏历曾被长期沿用,以正月为岁首(一年之始),又称夏正。

在《史记》中,司马迁就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公历,也称阳历,为国际通用历法。

农历,也称夏历、阴历等,为中国传统历法。

孔子带领学生到杞国考察“夏道”时发现。

在《史记》中,司马迁也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历代王朝重视历法编订。从《夏小正》,到唐代“大衍历”,再到郭守敬《授时历》。

最后即位的夏桀,大禹的第十四代孙子。

文武双全。勇武,力大无穷。手能搏豺狼,可以用力将鹿角折断,足能追四马,轻松就能把铁钩拉直。对手汤,商部落首领。兴起于东方。统治核心区在黄河下游,今河南、山东一带。

商部落的历史,可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部落始祖,叫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帝喾的妃子简狄在野外洗澡时,忽然发现燕子下个蛋,吃后便怀孕生契。契长大,曾协助大禹治水,因功封于商地。

契与大禹同时代,下传到十四世到汤。

王位继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汤即王位后,励精图治,商国逐渐发展壮大,开始了兼并战争。

前1600年,占领伊洛平原后,建都西亳(洛阳偃师商城)。

偃师商城遗址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北靠邙山,南临洛水,是洛阳闻名的“五大都城遗址”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亚洲人进入农耕时代,欧洲人才进入游牧时代。

新一轮小冰河周期,不断加大在欧亚大草原生存的游牧族群的生存困难。一大片原始森林的古欧洲,适宜于穴居巢眠的人生存。欧洲人因为安逸,少思进取,比亚洲人的进化慢半拍。

在欧亚大草原,欧洲人进化长达4000年。

一批批欧洲人走出原始大森林,来到欧亚大草原过游牧生活。

迫使一波波地“蚩尤”们,沿着“西北走廊”南下。

中国的蚩尤、印度的蚩尤,都使用铜制武器。

蚩尤

间接证明与炎黄二帝作战的蚩尤,是欧洲人。

有西方人写的史书、中国人的考古发现为证,匈奴的主体也是欧洲人。

危险和威胁一直存在,炎黄二帝后形成的强大的部落联盟,到了大禹、商汤时代一直没散。

绵延不绝,危险和威胁,随时存在……

由小氏族进化到大部落的“蚩尤”,首批进化到大部落的欧洲人,南下到黄河流域来掠夺农耕文明。继被炎黄二帝联盟联合打败,又遭夏朝军队重击,一批批的“蚩尤”改从西线南下。

灭掉古印度,摧毁中东两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灭掉古印度的欧洲人,创立了吠咤经文,记述手持铜制武器灭掉古印度的事……

黄河流域的诸侯方国,发展空间受到“蚩尤”挤压,拥有马车族团的商汤,在前1380年左右,突破燕山屏障,沿太行山东麓南下,凭借军事优势,打破洹北城,在安阳殷墟建都立足。

安阳殷墟(图片来自网络)

势力不断壮大。

又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努力。前1300年前后,在商王武丁的指挥下,征服郑州,南下远征,摧毁夏朝南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盘龙城(今武汉),将技术、人员、青铜器等据为己有。

从中原出发,向南有条古道,经洛阳盆地到达南阳盆地,再经过湖北随枣走廊,就到长江边上。商人在武汉建立大本营,成为商王朝控制南方战略资源的中转站,一度成为商业中心。

还在今湖南岳阳一带,建立了军事前哨(铜鼓山遗址)。

岳阳市云溪区铜鼓山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非学院派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400余万字,近50篇作品获各种奖项。

前期回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温馨提示

如喜欢本文,请分享。

转载请注明:来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标题:《【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易旭东 ‖ 越南开国之王原来是“古成都人”系列之四:与商国结怨与周人同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