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汉接龙㉓|不打烊的甜品店

陆静瑶/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
2020-05-29 07:2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下,每个人的悲欢离合,无奈与抗争,都是一份独特的命运体验。

《@武汉——抗疫故事接龙》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推出的特别策划,以新闻人物报道接龙的方式,记录正在武汉与疫情搏斗的人们,呈现出相互联系的他们在疫情之中的经历、心情与感悟,以及面对生命考验的自我重建。

柔软的蛋糕配上细腻的奶油,肉眼可见的超大果粒点缀其中。一口咬下,大块果肉迸出清甜的汁水,满口的奶油绵密却不甜腻,味蕾的绝妙体验给人带来满溢的幸福。

甜品是精致生活的代名词,而今年年初,武汉处于疫情中心的人们很难感受到这份平日里唾手可得的“精致”。

曾芳是武汉1cake甜品店的店主,今年是店铺开张的第三年。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她决定正常营业,用甜品给在前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安慰和鼓励,向焦心守候的武汉市民传递爱和希望。

“封城期间,我觉得所有人都需要被爱”

2月10日,曾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订单,一位远在外省的客人订下一个生日蛋糕,赠送给他的女朋友——一位调配到武汉去支援的医生。

“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我想她在医院里压力很大,精神也很紧绷,希望能订到生日蛋糕或者奶茶让她放松一点。”怀着这样的想法,这位先生用外卖平台定位到武汉,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了这家女朋友居住酒店方圆6km内唯一还在营业的蛋糕店。来之不易的蛋糕成为了这位女医生忙碌中的小确幸,也成为了二人之间甜蜜的回忆。

后来他给曾芳留言,非常感谢她能够在封城期间的武汉坚持营业:“我女朋友说那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蛋糕了,她们一个科室的医生都很喜欢吃。”

那段快递停摆、物质匮乏,甚至有些压抑的日子里,甜品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奢侈品”。每一份订单背后的拳拳心意让曾芳重新认识了甜品在这段艰难时期里的独特意义。

由于封城期间原料不够,人手不足,曾芳只能够接受医护人员的订单,为他们制作茶点。

在这过程中,不断有老客户向她询问是否在营业,接不接待散客,“有一个客户就拍了他小孩的视频说,孩子过生日,在等蛋糕,但是没有一家能够送,问我们能不能做。当时就感到很心酸。”

家长们想要满足孩子的期待,曾芳也想满足老顾客的心愿。每次看到身处外地的朋友和客户在朋友圈里感叹生日却吃不到蛋糕,她都感到十分难受。于是,她决定正式开始营业,白天服务医护人员,晚上接待新老顾客。“疫情期间的甜品是难得的礼物,我想把这份礼物送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在被爱着。”

周女士就在这时找到了曾芳的店铺,“我的女儿非常喜欢吃甜品,虽然家里控制,一般也让她一周吃一次。”这个非常爱吃甜食的小姑娘已经许久没能吃到心心念念的蛋糕了。面对女儿的期待,周女士也抱着试试的心态上网搜了一搜,惊喜地发现曾芳的店还在营业。她欣然点了一个榴莲千层和一个巧克力千层。“女儿非常开心。”周女士说,压抑的日子里,一个蛋糕不再是一份简单的甜品,它所带来的仪式感,足以在这段失序的日子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期待。

后方的“战场”

就像预料中的那样,营业的消息一经传出,订单便如雪花一般飞来,储备的原材料很快用完。然而封城状态下,几乎没有店铺营业,如何购买原材料成为横亘在曾芳面前的现实难题。几经辗转,她终于联系上了麦德龙大区负责人郭经理,说明情况后希望他能够把进口奶油第一时间留给自己。郭经理非常支持曾芳,于是她终于有了奶油、面粉等原材料的货源。每次采购结束,曾芳和家人就把材料放在店门口静置,再在包装上喷酒精进行消杀,最后才将它们搬运进仓库和制作间。

曾芳的丈夫在麦德龙采购原材料。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防护用品不足也差点让正常营业的计划搁浅。

“没有防护服,没有口罩,我们怎么为顾客的安全负责?”曾芳询问了所有朋友,发现大家都没有多余的物资,她也找不到能够大量购买防护用品的渠道。

“我差点就放弃了,好在我们给医疗队送餐,他们赠送了我们一些医用级的口罩,还有一次性的防护服。”曾芳回忆,当时医疗物资都比较紧缺,左岭医院和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将一部分有余的防护用具送给了他们,有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服,还有消毒用的酒精、器具,“紧凑着用,把那段日子挺过来了。”

疫情期间,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回去了,店里只留下来两位师傅。人手不足订单又多,曾芳全家人亲自上阵:她父亲和丈夫主要负责配货送货,她和母亲、妹妹,以及两位师傅则负责制作蛋糕和茶饮。

保利花园小区的制作间,是他们工作的主要地点。40平米的制作间,一进门有2个四门开的冰箱,3个操作台,5个烤箱和1个奶油机。两个冷柜分别储存动物奶油和新鲜水果,还有一整面墙悬挂抹刀等器具。

一二月的武汉天气很冷,但是在有烤箱的操作间里面,穿着防护服工作还是会感到十分闷热。为了保证制作过程的安全卫生,并且尽量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曾芳他们差不多工作六七个小时才休息一下,一天中大概只能歇个两三次。

做完工作,大家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坐下来歇歇,每当此时,曾芳总是会问问大家累不累,所有人也总是说不累,“然而怎么可能不累呢?我们都是在互相鼓励。”这时,每天的工作已经结束,脱下手套,脱下防护服,做完消杀,休息一下,所有人就准备回家了。“九点的订单我们完成配送要到十一二点,再收拾收拾有时候凌晨一两点才能回家。”曾芳说。

“医护人员在前线抗疫,我也有自己的‘战场’。”曾芳在后方为所有焦心守候的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她相信,尽管疫情期间的“奢侈”甜点不是生活必需品,但至少能在这灰暗的时刻给人带去慰藉和希望。

漫漫逆行之路,我想点亮一盏灯

事实上,在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刻,和武汉市其他的甜品店主一样,曾芳也并没有打算正常营业。同一个片区的酒吧经营者陈冠群本来还计划白天在酒吧里开甜品工作室,但囿于疫情,没能顺利实现。

1月22日下午两点钟左右,曾芳接到当地物业和城管的通知,所有店铺要在当天下午进行消杀工作。和所有经营者一样,曾芳明白了这一通知背后隐藏的讯息——疫情严峻,实体商铺不能继续开门营业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曾芳家门口的水果店、生鲜超市、理发店等全部关闭,她的店铺也同样关门歇业。据她了解,全市的甜品店基本上都处于打烊的状态。

大年初三,曾芳的父亲接到了出租车公司和社区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有意愿去当志愿者抗击疫情。全家人,尤其是曾芳的奶奶,都不同意父亲去做志愿者。这是疫情集中暴发的高峰期,感染的风险太大,没有人能轻易接受自己的家人主动走向风暴中心。父亲尽力安抚住家人,再三保证会注意自己的安全,便加入了出租车志愿者社区。

父亲告诉曾芳,自己每次送餐的时候医护人员脸上都还戴着口罩,忙个不停,非常辛苦,这给曾芳带来了极大的触动。看着医护人员脸上由于戴口罩产生的勒痕,看着这么多人为疫情奔走忙碌,看着无数人在城市里痛苦和挣扎,她有些坐不住了。“这么多同胞都在努力地对抗疫情,我是武汉本地人,我也想做点什么。”

想到原本计划春节营业的甜品店里储备了许多原材料,曾芳有了自己的“甜蜜计划”——利用之前储备的材料制作甜品和茶饮,免费送给医护人员,让逆行的人们在歇息的片刻品味到一丝甜意。

起初,左岭医院、湖北省中医院等距离店铺较近的一些医院是曾芳的赠送对象,渐渐的,更多其他医院和医疗队主动联系曾芳,希望能订到甜品和奶茶。尽管此时店铺没有对外营业,但曾芳开始以成本价接受医护人员的订单。

送到左岭医院的暖心甜品。

“每次送的时候都有一两百份,后备厢放得满满的。”曾芳说,大师傅不在店里,订单又多,甜品的品相没有以前那么好,有时候送甜品的路上也会不小心磕到碰到,不过“医护人员知道我们的难处,他们都很理解。”

整个封城期间,曾芳一直主动与来店里下单的医护人员们联系,不断地为他们送去免费的“暖心甜点”。左岭医院、同济医院、东西湖医院、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上海援鄂医疗队、江苏援鄂医疗队,左岭社区、玉泉社区、保利社区……都曾留下过她们家奶茶和提拉米苏、班戟等小蛋糕的香甜气息。

不光是医护人员,曾芳经常让送餐的人多带几份茶饮,看到路边的骑警和志愿者,便直接送给他们。“天气冷,能喝奶茶的话会暖和一些。”

爱心加油便利贴。

感恩过去,展望未来

现在,武汉早已解封,但整个甜品行业的生意仍然不景气。在曾芳看来,甜品是一种“轻奢”品,代表了一种小资的生活方式,然而现在有些人很可能几个月没有收入,因此也暂时去掉了“轻奢”消费的口味。曾芳发现,以往好几家活跃的同行都不见了身影,她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场疫情受到了打击,毕竟这也让她感同身受。

在春节之前,曾芳的甜品店囤了十万块钱的原材料,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新鲜的原材料,比如动物奶油,正常的保质期只有半年,然而从出厂到经销商,再到曾芳手中一般只剩下两三个月了,奶油过了保质期便不能使用,更不用说容易腐烂的新鲜水果。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了曾芳一个措手不及,停止营业意味着这十万块钱打了水漂。

除原材料的损耗之外,房租、人工等成本压力都很大。曾芳和丈夫开始创业才两三年,没有其他经营者那样雄厚的资金基础。原材料的浪费和其他成本预示着未来巨大的资金缺口,那么在4月8日解封后,店铺本将面临非常严重的经营困难。

所幸,疫情期间的营业让曾芳保住了店铺下一阶段的运营资金。

尽管“暖心行动”和成本价接受医护人员订单的做法让甜品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这相比停业已经好了太多。

如今,曾芳的店铺正常营业,生意虽不景气但尚能维持。房东主动为她减免了三个月的租金,未来几个月也会减半房租。

与此同时,店里面的员工主动自降工资,这让曾芳惊讶之外非常感动,“从创业到现在,我们店没有离职的员工,有这么一帮人踏踏实实地和我们一起做事,是我们的幸运。”

“在疫情期间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疫情结束了,我们更要努力。”曾芳说。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 周婷婷)

    责任编辑:彭玮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